2016年08月17日10:32 商务部网站

  商务部定于8月17日(周三)10:00在商务部机关3号楼1层发布厅召开例行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发布1-7月以及7月当月商务运行情况,并回答中外媒体提问。

  【沈丹阳】:一、 关于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7月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当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1-7月累计同比增长10.3%,与上半年持平。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企业零售额增速较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网络零售保持较高增长。1-7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1%,较上半年小幅放缓0.5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6%,与上半年持平。7月当月,商务部重点监测企业网络零售同比增长24.8%,增速比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分别高22.7、17.9和17.2个百分点。

  二是居住、穿着和出行类商品增速较快。7月份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销售类值中,受房地产销售增长加快拉动,住房相关消费增长较快,建材、家具销售额分别增长15%和13.6%,较6月份分别加快0.8和0.2个百分点。服装类销售额增长9.4%,较6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汽车市场延续向好态势,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9.2%,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62%。

  三是绿色智能家电销售旺盛。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11.5%。商务部重点监测企业一级能耗空调和变频空调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9.4%和9%,比空调类销售增速分别高0.8和0.4个百分点;超高清4K电视销量同比增长8.7%,增速比电视类销量高6.6个百分点。

  四是消费价格基本平稳。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涨幅已连续3个月小幅回落。商务部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2%,比上月缩小3.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25.3元/公斤,环比下降4.4%,同比上涨15.7%,涨幅比6月份回落16.1个百分点;受强降雨及高温天气影响,蔬菜价格有所上涨,7月末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3.51元/公斤,比6月末上涨3.8%。 (2016-08-17 10:34:39)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和大家通报今年1-7月以及7月当月我国商务运行总体情况,并且回答大家的问题。

  【沈丹阳】:二、 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统计, 1-7月,全国进出口13.21万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出口7.6万亿元,下降1.6%;进口5.61万亿元,下降4.8%;顺差1.99万亿元,增长8.7%。(以美元计,1-7月,全国进出口20278亿美元,下降8.7%。其中,出口11676亿美元,下降7.4%;进口8601亿美元,下降10.5%;顺差3075亿美元,增长2.6%。)从1-7月外贸运行情况看,我国外贸继续保持回稳向好的态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从外贸发展态势看,外贸出口累计降幅已连续5个月收窄。3月份以来,我国外贸出口累计降幅已连续5个月收窄,外贸出口好于美、日、韩、俄、印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二是从企业主体看,民营企业仍然是出口主力军。1-7月,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6%,占全国外贸出口的46.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超过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出口主体地位。国有和外资企业出口分别下降6.8%和5.6%,

  三是从国际市场看,对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出口好于总体水平。1-7月,我对菲律宾、俄罗斯、泰国和印度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分别增长26.1%、14.5%、9.4%和7.3%。对欧盟出口增长1.7%,对日本出口下降0.2%,分别快于出口整体增速3.3和1.4个百分点。

  四是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占比不断提升。1-7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0.8%,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下降7.8%,已连续17个月下降,拉低整体出口增速2.7个百分点。

  五是从商品结构看,大型成套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正增长。1-7月,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下降1.9%和1.6%,但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3%,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2.9%。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0.2%,其中,玩具、塑料制品、纺织品分别增长14.5%、4.4%和3.9%。

  六是从区域布局看,东部地区进出口好于全国。1-7月,东部地区进出口11.33万亿元,下降2.4%。中部地区??出口9392亿元,下降4.5%。西部地区进出口9427亿元,下降7.8%。

  七是从进口看,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保持增长。1-7月,原油、铁矿砂、铜精矿等10种大宗商品量增价跌,数量增长3.1%-36.2%,价格下降9.6%-33.9%,合计减少付汇57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0亿元),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016-08-17 10:36:31)

  【沈丹阳】:三、 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全国吸收外资总体保持增长。1-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80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15.1亿元人民币(折合771.3亿美元),同比增长4.3%(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7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0家,同比下降3.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7.6亿元人民币(折合77.1亿美元),同比下降1.6%。

  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双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增幅较大。1-7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44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70.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0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2%。在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涨幅较高,同比分别增长303.5%、57.7%和37.5%。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39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2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4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在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较高,同比增长分别为91.4%和80.5%。

  主要来源地投资保持稳定增长。1-7月,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实际投入外资总额4652.1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6%,同比增长5.6%。其中,美国、英国、德国增幅分别为129.8%、96.8%和96.6%,增长较快的主要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同期,东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4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6%。“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55.3亿元人民币,同??下降8.6%。

  7月当月,东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8%。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2%。“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9%。

  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增幅较高,东部地区保持稳定,中部地区降幅较大。1-7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428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6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1%。长江经济带区域实际使用外资218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

  7月当月,长江经济带区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1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1%。

  新设立及增资的大型企业数量较多。1-7月,新设立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443家,增资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255家。投资额较大的企业所属行业既有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飞机零部件、医疗仪器、集成电路和芯片等研发生产的制造业,也包括医疗、养老、电子商务、云计算、生物燃料研发、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服务业。

  通过外资并购方式实际使用外资继续增长。1-7月,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9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5.7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4.1%和17.8%,占比分别为5%和20.5%。 (2016-08-17 10:39:09)

  【沈丹阳】:四、 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46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6732.4亿元人民币(折合1027.5亿美元),同比增长61.8%;7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910.1亿元人民币(折合138.9亿美元),截至7月底,我国累计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657.9亿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1-7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050.4亿元人民币(折合770.8亿美元),同比下降2.4%,新签合同额7468.2亿元人民币(折合1139.8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7月当月完成营业额722.7亿元人民币(折合 110.3亿美元),新签合同额936.3亿元人民币(折合142.9亿美元)。

  对外劳务合作。1-7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7.1万人,其中7月当月派出4.9万人,7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5万人。

  1-7月我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增速趋于稳定。今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对外投资额已超利用外资额,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同时,对外投资增速趋于稳定,7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额138.9亿美元,环比下降9.5%,这是今年4月单月对外投资额达到199.9亿美元的峰值后,连续第三个月单月投资额相对4月峰值走低。

  二是投资区域相对集中,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迅速。1-7月,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750.9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3.1%。对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投资流量增长迅速,增幅分别达到210%、200.6%和74.3%。

  三是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大型并购项目多。1-7月,我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459个,涉及63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及制造业等15个行业,实际交易金额543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52.8%。1-7月并购实际交易金额已超过2015年全年总额,实际并购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2个,主要有收购巴西朱比亚水电站和伊利亚水电站30年经营权等。

  四是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增长潜力大。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年7月,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占同期我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与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25万份,累计合同额2790亿美元;我国企业在相关国家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达52个,累计投资156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9亿美元的税收??近7万个就业岗位。 (2016-08-17 10:41:29)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相关阅读

让银行地产拉动股市是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依然独树一帜,对于诸多企业主来说,是不会选择观望的,如何分享这扭曲的盛宴,只有拿着钱赶紧去买金融和地产股!在金融地产的带动下,大盘看上去要繁荣起来了,但这次的问题比上次可能要严重得多。

不惜代价保国有资产后果可怕

继续保护国有资产,未来几年则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由表及里”的经济恶化趋势:国有企业的持续低效率、房地产业的日渐低迷和民营企业大规模倒闭,直接导致两大危情:财政收入滑坡、就业压力加剧及资产泡沫破裂。

7月信贷数据为什么这么吓人

8月以后,M2同比增速会逐渐上升至11%甚至12%的水平,不能单从M2的变化来判断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情况。 对中国而言,社会融资规模(TSF)这一货币政策调控指标对经济运行更为重要。

想稳增长不靠房地产要靠什么呢

经济环境压力越大,房地产环境可能就会越好,对房地产的支持也会更多。虽然我们也知道,不能单纯依赖这种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但在短期需要稳住经济增长的之下,不靠房地产又能靠什么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