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谈国企改革:高管薪酬高一点不是坏事

2014年07月21日 11:45  企业观察报  收藏本文     

  “对试点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从有利于改革的角度研究解决,在不越法律法规‘红线’、不碰国有资产流失‘底线’的前提下,多开‘绿灯’,少踩‘刹车’。”

  7月15日举办的国务院国资委[微博]“四项改革”试点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微博]新闻发言人、国资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华岗认为,企业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动力也应该来自于企业,“很多中央企业都有先行先试的愿望”,“通过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改革”。

  会议上,彭华岗受国资委主任张毅的委托,公布了首批四项改革试点央企名单: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在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在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中央企业中选择2到3家开展派驻纪检组试点。

  彭华岗透露,为抓好试点工作,国资委专门成立了4个专项小组。由国资委改革局、产权局、改组局和纪委具体负责,分管委领导担任专项小组组长。

  “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到现在,地方国资改革风起云涌,央企改革却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次试点企业名单的公布,标志着央企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意义十分重大。”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在接受《企业观察报》采访时说。

  对此,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对《企业观察报》表示,“我们将按照中央和国资委的统一部署,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做国企改革的尖刀班和铺路石。”

  投资公司试点:

  重新确立国资委与央企关系

  《企业观察报》记者注意到,在中央企业队伍中,中粮集团是一家老资格的世界500强成员。前不久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中,中粮集团排名第401位,连续21年进入世界500强。

  不过,有专家认为,在成为投资公司试点后,中粮可能即将从这一名单中消失。

  在现有国资委-集团公司-子公司的国资监管体制下,央企集团总部不仅承担着投资决策的任务,也负责管理分子公司的具体业务,在计算央企各项财务指标时,即使是其旗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只要国有股居于控股地位,就可以合并报表进行计算。所以往往央企的净资产与总资产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

  “当中粮成为投资公司之后,其总部与所出资公司之间的关系就要重新定位,原来的上级单位就变成了单纯的股东,股东只能计算资本收益,不应该再合并财务报表,更不能过多干涉企业日常行为。”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国资专家对《企业观察报》说,投资公司必须要认识到,改革不是赋予企业一项新的职权,而是原有职权的再调整,“要回归到资本投资的本质,剥离生产经营管理等职能。”

  对于这一变化,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亦有类似说法:“国资委将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该公司与所出资企业更加强调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

  “资产经营是手段,资本管理才是目的。管资本怎么管?就是管股权。我的理解就是派驻董事、监事,定制度、检查制度落实、考核,具体的经营、运营交给企业决定。”国投董事长王会生对《企业观察报》表示。

  在央企队伍中,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简称国投)一直是一家特殊的企业,没有产业属性,没有行业情结。所投资的行业中,国投往往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比如国投所属的中国高新投资以17.22%参股了津膜科技,当年投资成本2400万元,目前市值在10亿元人民币,投资收益达50倍。

  “我们提出,有些领域、有些项目要尽可能降低国投持股比例,让其他资本都进来,共同发展。我拿的越少,引来的越多,放大的就越大。”王会生介绍说,国投所投资的企业超过60%属于混合所有制。用1元的国有资本撬动了3.2元的社会资本,有效发挥了国有资本的放大作用。

  中粮集团对《企业观察报》表示,未来中粮将“按照市场化要求,以控股公司架构对下属业务板块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充分调动业务板块的积极性。建立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考核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经理人团队的创造性和激情,增强各业务板块的活力和竞争力。”

  彭建国预测称,“未来国资委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关系将发生变化,更注重章程管理、战略管理和预算管理。这三项内容也会是投资公司试点过程中的新内容。”彭建国认为,投资公司要想成功,离不开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国资委会按照问题导向原则,根据企业实际予以部分授权。”

  管理模式调整的同时,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向和商业模式也会出现相应调整。

  2006年,王会生在国投提出了“为出资人、为社会、为员工”的发展思路,超过70%的投资在中西部地区,大部分集中在与国家能源、粮食、淡水相关的行业。“民营经济干不了的而国民经济又非常需要的就是国投需要进入的领域。”国投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鸣接受《企业观察报》采访时表示。

  目前,国投开始谋划新的产业布局。在老龄化社会压力下,王会生提出,国投将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投入,以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加快养老设施投资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会长表示,国投是第一家在北京养老产业有所行动的央企。

  此外,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国投还打算进军城市矿产开发领域。2013年年底,国投已经与合肥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合肥投资建设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王会生认为,“这不仅有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地下水、土壤污染,也将给国投带来不错的市场机遇。”

  中粮方面则表示,未来将以混合所有制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在下属企业引入其他所有制的产业资本、社会资本、 私募股权等战略投资者。“按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同细分行业、不同区域分别组建若干业务板块,围绕全产业链战略,打造国际化经营网络,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试点标准:规模适中基础好,竞争领域发展快

  试点名单公布后,中石油、中石化[微博]等垄断企业全部落选混合所有制让不少人失望,低调的中国节能的入选又让一部分人感到意外。国资委选拔首批试点名单的标准是什么呢?

  “比较一下就会发现,6家试点企业全部在竞争性领域,企业规模都比较适中,企业效益都不错,而且各项改革具有一定基础。”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举例说,中国节能一直处在聚光灯之外,实际上企业发展得不错,董事会试点从2010年开始以来,运行得规范、平稳。

  中国节能董秘朱珉介绍说,中国节能的主业是节能环保产业,符合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董事会的工作也到了国资委的肯定:2010年8月组建董事会,当年年底国资委就选择中国节能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工作的现场会。

  中国诚通与国投一样,也是国资委的资产运营平台,近年来发展也不错,为何没有入选?

  “国投和中国诚通类型接近,所以就选了一家。像中国诚通这样的企业可能会被列入下一批试点。”彭建国表示。

  按照彭华岗的说法,央企中符合试点条件的企业很多,但为了稳妥考虑,还是选择了少数企业开展。“这次试点没有设时间限制和批次,随着试点经验不断积累和改革深入推进,试点企业会逐步转入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日常推进工作中。”

  彭华岗表示,国资委未来会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及时把试点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广出去,更好地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对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垄断企业,彭建国认为,目前被列入混合所有制试点的各方面条件都还不够成熟。首先是这些企业规模太大,试点风险高;其次是垄断企业搞混合的条件还不成熟。

  “垄断企业改革,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顺序。只有先打破垄断才能真正推进改革,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混合所有制打破垄断,实际是行不通的。比如加油站,就算100%引进非公有资本,也只能造成新的垄断,把原本属于国家的垄断蛋糕分给个人。这可能完全失控,更加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彭建国着重强调说。

  有人认为,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长期在市场竞争一线,混合程度已经很高,而且主动混合的愿望强烈,产业敏感性也没那么高,“即使没有成为国资委试点企业,也不会影响其混合积极性。”该人士据此认为。

  对此,彭建国和李锦均表示,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在内的垄断行业,体量大、风险大、难度大、争议大,作为国资委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并不合适。

  员工持股:助力所有者到位

  “本次试点有一个大前提,不是搞盆景,也不是搞政策洼地,目的是要试出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这就要求试点企业具备一定基础,具备相当推广价值。”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许保利认为,中国建材、国药集团在混合所有制领域进行了多年探索,列为试点后易于总结经验,“要比选择那些没有做过的企业另起炉灶快捷得多。”况且,国资委所属113家央企中,大多数位于竞争性领域,同样是竞争性的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较为适宜,“要是选择中石油这样的企业试点,可能推广价值不大。”

  对于这样的机会,中国建材、国药集团态度积极。

  国药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企业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国药集团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解决目前存在的由于改革不彻底、不到位带来的阻碍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不足,激励机制缺位等等,要加快推进集团内没有实现混合所有制的全资子企业尽快改革。

  宋志平透露,未来中国建材将在建材制造、新型房屋、科技服务、新材料等业务板块选定试点实施单位,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他举例称,二级公司中国建材股份的改革思路可分三个层面。首先,在股份公司层面优化股权结构,建设规范的混合所有制型的上市公司。其次,在所属业务平台层面积极引入财务投资机构,实现所有者真正到位。第三,在生产经营企业层面发展股东型管理层持股,形成3-5家员工持股的公司。

  在宋志平看来,所有者到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终目的。“现在监管国企的机构、制度很多,但还是管不好。我认为最好的监管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机制。什么是好的机制?所有者到位就是好的机制。”

  中国玻纤是一家典型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建材是其第一大股东,民企振石公司是其第二大股东,弘毅资本是其第三大股东,其余是普通投资者。在去年全国市场普遍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下,中国玻纤却一枝独秀,实现了6亿元的税后利润。“振石公司的张毓强是中国玻纤所有者(之一),这是他天然的属性,你想拿中国玻纤的一根烧火棍他都跟你急。”

  中国建材旗下有一家企业叫南京凯盛,是做国际工程的。因为生存压力大,多年前开始探索员工持股。“几百万起家到现在每年20亿元的收入,2亿元的利润,是国际工程领域为数不多的稳定盈利的企业,就是因为职工持股,机制到位。”宋志平表示。

  彭建国则认为,允许员工持股是这一轮国企改革的一大突破。“之前做过,后来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又叫停。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允许职工持股,这项现实中没有间断过的探索从幕后可以走向台前了。”

  董事会改革:

  话语权向市场偏移

  国资委四项改革试点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前,一位央企人士私下向《企业观察报》表示,“我非常关心,国资委是否会把总经理的选聘权交给试点企业董事会。”

  会议上,彭华岗宣布的改革构想是,试点初期将落实董事会行使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的选聘权,增加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在总经理选聘中的参与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人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之所以现在还很难按照市场需求来配置,是因为牵涉到各种深层次利益纠葛。”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表示。

  这位专家认为,首先的阻碍来自于任命国企高管的政府部门。113家央企的高管超过1000人,副职也超过800人。“假如总经理暂时还不能交给董事会选聘,那么是不是副职选聘权可以先还给董事会?相关政府机构愿不愿意放弃这一权利?”

  作为当事人的央企管理者态度又是如何呢?“我要是央企领导,我肯定更愿意从国资委手里接过聘书,因为就算企业出了问题,我还可以继续到其他企业工作,基本是终身制的。要是董事会聘任,企业经营困难或者是倒闭了,那就失业了。”该专家认为,这代表了一部分央企高管的真实心态。

  不过,中国节能董秘朱珉的态度并不如此。“(我)希望试点过程中,国资委能赋予企业更大的改革尺度。”他认为,中国节能所在的领域竞争激烈,包括高管选聘等内容如果不以市场为导向的话,企业的压力会很大。

  “高管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是董事会的天然职能。国资委推行董事会试点建设过程中下发的各种文件也都明确了这一点,企业也一直尽可能地探索。”朱珉认为,因为央企管理的特殊性,上述三项职能的运作范围和流程一直有改善的空间。“以前是以国资委为主导,企业参与;现在试点企业要调整为企业主导、国资委参与。主次要发生变化,市场导向应该扮演更重要角色。”

  中国建材是此次混合所有制与董事会的双项试点企业,在试点名单公布后,该公司对《企业观察报》表示,未来要建立市场导向的高级经管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机制,实现董事会对高管人员的契约化管理。中国建材表示,在业绩考核方面,该公司董事会将按照“以管资本为主”,从资本回报、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明确考核标准,开展测试评价,而在薪酬方面,董事会将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地位,明确薪酬策略和高管人员的市场价值,薪酬水平和岗位、个人业绩相匹配。

  新兴际华早在2005年就被选为中央企业首批11户董事会试点单位之一。此后,这家有军工后勤背景的企业就开始把规范化董事会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新兴际华探索出不少创新做法:比如“外部董事一票否决制”,所有议案只要有一名外部董事反对就不予上会表决;比如以领导班子会沟通协调为平台,实现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三马共驾”,运转顺畅;再比如形成了外部董事下沉到二级甚至三级企业的立体法人治理结构。

  在以各级董事会为平台的考核中,几年来新兴际华三级企业以上领导共125人得到升迁,44人被降职、免职、离职。用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的话说,新兴际华把“财”权交给制度,把“人”权交给市场,建立起以规范的董事会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

  新兴际华集团董事会秘书徐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基础上,新兴际华将在国资委指导下继续探索、完善董事会建设,尤其是三项职权与市场的关系,并把一些好的做法落实到二、三级企业。

  央企高管薪酬一直是敏感话题、热点话题。对此,彭建国认为,试点央企董事会有权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明确薪酬策略,建立与经营业绩、风险和责任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管理制度。不过他同时提醒说,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国资委仍然对高管薪酬进行把关,即高管薪酬增幅高于本企业实际效益增幅的、高管薪酬增幅高于本企业当年平均职工工资增幅的、高管薪酬超过同行业的同期水平薪酬的。

  在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原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看来,国企高管薪酬高一点并不见得是坏事,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机制。他以中远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出资的中集集团为例说:“这家企业有一个机制,把新增利润的3%奖励给经营团队。”中集集团的社会股东会主动提出要给高管增加待遇,因为形成了较好的利益联动机制。陈清泰认为,这就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

 

文章关键词: 国企改革高管薪酬国资委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谭力年近50离婚迎娶主播并提成县委领导
  • 体育习近平:愿中国办世界杯 盼阿根廷助国足
  • 娱乐曝文章马伊琍现身美国赌场:一直在输钱
  • 财经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用过期肉 称吃不死人
  • 科技[第一线] 洛杉矶硅滩:比基尼与创业
  • 博客马航离破产还有多远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医学专业难见“医二代” 医生不愿再苦娃
  • 朱大鸣:房价同比大降前不该救市
  • 姚树洁:潘石屹捐哈佛1亿为啥引公愤
  • 易宪容:政府救市加大房产崩盘的概率
  • Value:本周11只新股申购攻略
  • 徐斌:沪港通将改变A股游戏规则
  • 张化桥:高速信贷增长是A股最大杀手
  • 华生:农地农房入市的陷阱与跨越
  • 冉学东:IPO政策不改变要出大事
  • 刘杉:立军令状透露政府无奈心态
  • 谢百三:打新吸纳资金将致下周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