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现在像日本60年代情形

2014年04月09日 10:34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财经讯 “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会”于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林毅夫在“从西潮到东风”与《财经》执行主编何刚对话。他表示中国实际上已经到了像日本60年代、亚洲四小龙80年代同样的情形,他的这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已经到了必须往海外工资水平比较低的这些发展中国家转移。

  以下为相关对话内容

  主持人:他们能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非常好的咨询、帮助和建议。不同发达国家当基础设施投资重点不一样的时候,其实是跟它的产业结构、经济升级是有关系的,你讲过很多的比如在亚洲的后进国家工业发展秩序问题,同时这两年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领头龙的模式,不同的后进国家它的发展阶段不同,怎么样能够形成一个产业传递的过程,而不是说因为短时间急速发展,造成产能过剩,进而难以为继,经济结构调整无法继续,从高速增长变成低速增长甚至进入发展陷阱之中,这种模式在今天的时代我们考虑的危机和整个全球经济的变化,宴席模式和你提到的发展龙的增长模式还能在亚洲包括非洲更多国家长期演进下去吗?

  林毅夫: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是不是有好的回报?相当大程度决定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能不能高速增长。当然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一个制约条件,但是并不是任何基础设施投资都有高的回报。要有高的回报必须这个国家有高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发展潜力?

  从二次大战后有几个比较成功的经济体,日本、亚洲四小龙,79年后的中国大陆。你看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产业转移的,60年代日本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帮助他们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出口导向的发展。80年代的时候亚洲四小龙同样随着经济发展、工资上升,把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大陆,也帮助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快速对外贸易的增长,使中国变成世界工厂。

  林毅夫: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思路看的话,到了03、04年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用的差不多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这几年工资上涨非常快。中国实际上已经到了像日本60年代、亚洲四小龙80年代同样的情形,他的这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已经到了必须往海外工资水平比较低的这些发展中国家转移。

  但是有一点很大的不同,1960年的时候日本整个制造业雇佣的工人是970万人,80年代的时候韩国整个制造业雇佣的工人是230万人,我们台湾雇佣的工人不到200万人。香港差不多100万人,新加坡差不多50万人,但是现在中国雇佣的劳动力是1.5亿人,是日本的15、16倍。这样的劳动力转移将会世界上许许多多发展中国家进入跟东亚一样的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利用比较优势、提供就业机会、提升竞争力、积累资本、产业升级,如果这个机会用的好的话,我相信可以,让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目前雇佣的工人不过1000万,中国1.5亿,还有拉丁美洲。一部分产业转移过去足够他们实现让他们实现工业化。如果这个转移好,所有国家都可以向东亚这么快速发展。他们要快速发展就必须基础设施快速完善,如果基础设施完善抓住这个机遇,就可以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都会很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范长龙当面批美防长在日言论:中国不满意
  • 体育切尔西87分钟绝杀翻盘 皇马0-2惊险晋级
  • 娱乐刘强东:没否认恋情 章泽天:非完美奶茶
  • 财经广东电网无视禁令21亿元建豪华办公楼
  • 科技火狐CEO辞职:彩虹共和国的罪与罚
  • 博客性学教授彭晓辉:2014男女朋友标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学生作文写理想:开名车住豪房当大官
  • 赵伟:网上自贸区提法很滑稽
  • 沈建光:中国可以避免明斯基时刻
  • 朱大鸣:为何说房产泡沫会阻碍创新
  • 罗毅:论抄底的逻辑与艺术
  • 叶檀:美国的汇率警告
  • 冉学东:市场主导了人民币贬值
  • 王小广:政府可能不救济中小房企
  • 文显堂: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
  • 叶檀:证监会被告当得冤不冤?
  • 邱林:中国开采南海石油行动为何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