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可补齐巨额缺口:每年补贴公务员1310亿

2014年04月04日 23:18  华夏时报  收藏本文     

  养老改革七寸:取消双轨制能补齐巨额缺口?

  王晓慧

  3月底,有报道称,公务员养老金将按现有工龄补齐相应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以便成功将公务员养老金并入社会养老保险中。仅时隔一天,该消息便被人社部否定,并称该消息不可靠。

  养老版本改革众说纷纭,其实,不管公务员的养老金是否挂钩工龄,还是如前期受访专家所言的视同缴纳,其敏感点均与资金池紧张有关。

  “公务员人数不多,并轨按工龄补齐后,原则上对养老金缺口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即便是补齐也会分期分步进行,加之公务员养老金替代率偏高,有影响也是在短期内或会加剧养老金缺口。”4月2日,国研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秦中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则对本报记者强调,养老金并轨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把对他们的财政补贴直接转到养老基金上来,不光体现了社会公平,同时,上缴的机关事业单位保险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并轨年补千亿缺口

  虽然人社部在各个场合均强调养老金“不差钱”,但实际上,若剔除财政补贴,养老保险或已陷入收不抵支的境地。

  “养老金双轨制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之间形成一道鸿沟,这道鸿沟引发的不公平感,将随着养老金缺口的加剧而更为明显;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并轨是大势所趋。”竹立家认为,如果财政不加大投入的话,养老金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2006年为971亿元,2010年1954亿元,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二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万亿元)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

  而从财政部去年公布的2013年全国社保基金预算来看,问题更加严峻:201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791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5501亿元,财政补贴收入2669亿元。与此同时,支出达到16460亿元。也就是说,缺口近千亿。

  有数据表明,中国目前有近千万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团机关)、3100多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这其中,除了部分事业单位人员通过改革参加了养老保险外,其余全部属于财政拨款范畴。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769元,相当于3900元/月/人。

  记者粗略统计:3900元×28%(个人应缴比例+单位应缴比例)×12个月×4100万人=5372.6亿元,其中,单公务员的缴纳额度就可高达1310亿元。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上述缴纳额度对于养老金缺口而言虽然杯水车薪,但单从公务员的缴纳额度来看就已与2013年的千亿缺口相当。

  养老改革“钱关”

  养老金并轨虽可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但依然被指治标不治本。

  “从基金平衡的角度来看,必须解决养老金从哪来的问题,也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养老金思路。”秦中春表示,养老金并轨后,垫底的依然是财政,但政府本身不是财富生产者,钱依然来自个人,所以从长远来看,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就是从个人再到个人。

  也就是说,用一个人缴纳的钱养活一个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但根据测算,我国目前的制度设计是用约三个人的投入养一个人,但如果在养老金待遇确定机制和缴费投入机制不变的情况下,其中约有两个人就要喝西北风。

  同时,秦中春强调,上述三个人养一个人的数据测算,均是按照35年的社会平均缴费年限计算得出;但实际上,部分投保人根本达不到35年,如此看来,三个人养一个人已属理想状态。

  可是,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已高达28%(其中用人单位为20%,个人为8%),如果提高缴费比例,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而言,都将加大投入。

  “我国的缴费比例已算很高,不用提高这部分比例,只需要提高缴费基数便可,也就是按照实际的全额工资进行缴纳。”在秦中春看来,即便我国规定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是工资的28%,但大部分企业均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计算,因此,实际缴纳额度只有工资的14%左右。

  记者采访获悉,从激励个人及单位参保缴费投入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难题,确是部分专家新近提出的解决养老金问题的创新理论,这种按劳分配、多缴多得的方法既不用考虑多支柱养老金的问题,也无需考虑延长退休,更不用考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后是否会产生新的不公,貌似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是,用自己前期缴的钱养活退休后的自己,存起来岂不更简单?

  对此,某保险集团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上述思路不光可以分散通胀风险,同样可以获得基金带来的相应红利,不同的缴费年龄以及地域之间还可以相互调剂,从而达到投入产出平衡的目的;但既然减少了财政方面的支出,个人缴纳的税费就应减少甚至取消。”

  而在制度设计上,也已有相应的雏形,就是抛弃多支柱养老的理念,对现行的养老金制度体系进行拆分和重组,建立全国统一的和基础整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救济制度,实行保险的归保险、救济的归救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即日起全国一线民警将专门训练用枪
  • 体育英超切尔西3-0暂登顶 马塔两球曼联4-0
  • 娱乐姚笛昔日谈羡慕文章一家:要嫁他这样的
  • 财经学者称国人收入一半缴税 一半自己支配
  • 科技百度酝酿控股携程:携程去哪儿整合
  • 博客查小欣:文章出轨系姚笛爆料?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毕业生去向盘点:北大爱国企清华爱留学
  • 王海滨:银行正失去安全资产
  • 张化桥:股市真便宜是什么意思?
  • 谢百三:抬头望星心中想念朱镕基
  • 钮文新:放货币已经没意义
  • 徐小明:杨剑波为什么会告证监会
  • 董少鹏:杨剑波案是乌龙官司吗
  • 朱大鸣:地方刺激性政不会引爆楼市
  • 罗天昊:保定将崛起 天津摆哪里?
  • 皮海洲:证监会错在罚轻杨剑波了
  • 张化桥:房地产重复A股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