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罗知之) 自十八大将城镇化提到新的战略高度以来,新型城镇化就成了一个全民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在人民网推出的《2014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新型城镇化受到广泛关注,共获得339825票。两会代表委员也纷纷将目光聚焦在新型城镇化上,讨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寻找突破口。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3.7%。但户籍城镇化率仍然不容乐观。数据同时显示,2013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了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人,“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7%左右,城镇化遭遇“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困扰。
全国政协委员高美琴认为,城镇化绝不是盖几栋房子就能够解决的,需要与产业规划协同进行。否则只会沦为空城、睡城、鬼城,无法成为改革的红利。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简单的征地盖楼”。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当前地方政府一方面希望城镇化成为新一轮增长的推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人对新型城镇化缺乏正确理解,导致“贵城”与“鬼城”同时出现的现象,影响了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
“三个1亿人”成新型城镇化突破口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认为,“三个1亿人”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建议拓展投融资渠道,尤其是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监事长姚中民表示,新型城镇化改革需要“规划先行”和“试点先行”。他提出,城镇化有三个要素,分别是“人到哪里去、土地从哪里出、钱从哪里来”。“三个1亿人”正是解决了人到哪里去的问题,是城镇化的基础,是工作开展的突破口。而钱从哪里来,则是成败与否的关键。
姚中民表示,要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建议按照金融创新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设立政策性专项贷款、专用债券和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金。三个专项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中,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资本金缺乏,融资困难等问题。
为破解中国城镇化所面临的融资难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荫环建议创造条件发行市政收益债券、大力发展产业化基金、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工具,以及吸引民资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表示,推进城镇化首要是让农民真正受益、感到满意。重点是推进中小城市、有特色的城镇的建设,推进生态城镇化,既要合理进行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又要体现低碳和生态宜居的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认为,城镇化,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