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GDP增速7.7%,完成预期目标
2013国民经济:稳、进、好(读数·发现经济运行的轨迹)
本报记者 朱剑红
2013年国民经济呈现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国民经济实现稳中向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对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可以归纳为16个字: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201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7%,成功完成宏观调控提出的预期目标,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解析这个数字背后中国经济发生的新变化时表示,“事非经过不知难,事经比较知不易。2013年发达经济体企稳回升的步履蹒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各种矛盾交织,面对这样复杂严峻的形势,去年国民经济呈现出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具体而言,可以用三个字来说明,就是稳、进、好。”
“增长7.7%+物价2.6%”,这样的搭配非常不易
马建堂分析,“稳”体现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表现为增长平稳,就业稳定,物价平稳,农业稳固。他用一组数字来说明“稳”:一是国民经济增长7.7%,与上年持平;二是全年CPI上涨2.6%,低于物价调控目标;三是去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四是去年粮食总产量跃上了12000亿斤这个大台阶。“经济增长7.7%,物价控制在2.6%,这样的搭配非常不容易,而且某种程度上在全球恐怕也是独领风骚。”
“进”主要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结构改善,区域协调性增强,收入分配比例进一步合理。马建堂也用四个指标来说明:一是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产业去年占比提高到46.1%,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二是区域结构的改进,中西部地区GDP占比44.4%,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是城镇化率为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四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从最高时候2009年的1∶3.33,降到去年的1∶3.03。
“好”体现在效益回升,质量好转,民生改善和升级加快。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前11个月增长13.2%。财政收入总体好转,特别是在中央财政收入一度出现负增长的局面下,经过努力,财政收入增长逐季好转,前三季度分别增长6.9%、8.1%和11.2%。劳动生产率在稳步提高,全部就业人口生产的GDP,如果作为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话,去年比前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也下降了3.7%。
马建堂说:“在看到上述积极变化的同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国民经济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需努力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方说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要进一步巩固,增长内生动力还需要培育,地方债的风险需要加强防范,淘汰落后产能仍需要加大力度。”
“世界经济总体向好+国内改革激发活力”,稳中有进有利条件不少
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国民经济实现稳中向好,马建堂认为,是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创新、改革进取的结果,也与国际经济环境从下半年开始逐渐复苏向好有关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对2013年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马建堂归纳为16个字: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明确提出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要守住防通胀的上限。明确这样一个区间以后,增强了社会信心,稳定了社会预期。“稳定政策”,主要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为市场主体创造了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了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长短结合”是指政策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
“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经济实践的丰富和深化,我国的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也将不断完善既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市场规律的宏观调控的方式。”马建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