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地方债怪相:地方欠债越多 官员提拔的越快
【导语】媒体报道,平台债门槛可能提高,省会以下城市基建企业暂停发债。化解地方债风险,应在财税体制改革上再下功夫。
央广网北京11月1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日,多家媒体关注了地方债问题。《中国企业报》的报道,第二轮大规模地方债审计结果有望11月底公开,然而,在审计署还没有公布地方债官方数据前,作为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之一的城投债却进入了发行高峰,10月城投供给出现井喷。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企业债发行金额合计655.80亿元,环比大增1.2倍,创下了今年4月份以来新高。
《经济参考报》今天的消息,出于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担忧,监管层可能会将提高平台的发债门槛,在原则性要求方面进行了明确,只受理省会级以上城市的基建类企业注册材料,同时企业所在地政府的债务率不能超过100%。
分析当前城投债井喷的原因,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发改委对有条件的市、县政府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债券贴息的鼓励,另一方面,现有的财税体制下被一些专家看作地方政府不得不借债的苦衷。
有专家称,以四川省为例,今明两年四川计划实施4.26万亿元的重大项目投资。其中依赖政府投入的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民生工程、社会事业设施项目,总投资达到1.8万亿元。数据显示,去年四川省GDP为2.1万亿元,如果四川不发债融资,根本无法满足资金需求。
地方债的偿债大多采用投资回报、卖地、减持国有股、财政买单等方式,但现在,经济发展告别过去几年的高增长,财政收入也处于低速增长期,偿债压力不言而喻。
全国债务审计基本收官,重点聚焦地方政府。今天,媒体报道“平台债门槛可能会提高,省会以下城市基建企业将暂停发债”,这篇报道引起大家注意。目前,这个消息还没有得到证实,出台这样的政策可能性大吗?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城投债显著回暖,主要借助了国家城镇化以及鼓励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政策东风。而城投债再创新高、出现井喷,反映了当前地方发债热情依旧旺盛。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也对此进行解析。
石磊:主要还是着眼于目前全国各地区,尤其是省会城市已经出现的超负债情况。目前所掌握的数据,是十个以上的省会城市负债率都在100%以上,而且最高的已经接近200%,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数字。因此,尽管明确的政策还没有出台,但从目前债务规模来看,肯定要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
在出台这个政策之后,这些个地方省会以下的城市,它们有没有可能绕道走?
石磊:是否可能绕道走要看两个因素,一个是机制设计有没有给它们提供一个灰色地带,如果有,它们就要钻这个空子,这是机制设计的问题。第二就是它的长战能力如何?下一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钱从何来?如果这个根本问题不能解决,它绕道走的可能性极大。
核心问题是事权和财权的匹配吗?
石磊:是。这个问题的症结,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是与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权以后所形成的财权、事权不匹配。再加上一直以来,并没有真正走出GDP作为考核干部的核心指标这样的困局,尽管科学发展观从2004年就已经反复强调,但因为这是一个发展机制的问题,不是一个口号和政策就能够很快解决的。
在新的政策出台后,在出相关细则的这一段周期中,地方政府仍然会面临一个财权和事权的问题,如何慢慢化解地方债的难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解决地方债还要靠财税体制的改革。地方债风险与分税制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改革财税制度的确是解决地方债问题的必由路径。进行财税体制改革,适当扩充政府的财权,将有利于缓解地方财力有限,偿债能力弱的问题。此外,通过资产证券化,把地方债变成权益类资产,盘活存量,有助于避免流动性危机。
石磊:化解很难,因为它有几重要的因素很难化解。第一,现在巨额的政府负债是长期累计下来的,在一届政府当中还清是不可能的。第二,很多地方已经在采取新的措施,就是借新债还旧债,表面上帐面看出来债务规模在下降,事实上是在滚雪球。因为新债在增加,再加上债息在上升,最终的债息越来越高。第三,地方的裁员不足。尤其2008年中期以来,实体经济效率不高的情形依然存在,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经济增长和宏观收入水平的提高,债务的累计是必然的。第四,到目前为止企业作为微观主体、纳税主体,整个税收负担还在增加,企业的负债率也在提高。
面对长的债务和大的周期,地方政府应该怎样来做才能不断的化解?
石磊:从中央来说态度很明确,不是拿GDP作为最核心的指标,问题是,地方政府还会有种种应对措施,因此这需要采取一些比较强制性的措施。因为政府,如果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政策和规则的约束,用现有的方式很难止住这样一个势头。从未来看,各地方还面临结构性减税的压力,一方面要投资,一方面还要减税,同时要增加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这个都是两难命题。因此从中央到地方要把整个机制理顺,财权、事权相匹配,首先就要落实投资责任的问题,如果没有明确投资责任,它肯定是要大规模投资,要靠发债。目前,从省会城市一直到以下各地区,问题都很严重,尤其是地级市近半年来,债务上升速度比省会城市更快,这些城市的偿债能力都是不足的。
在11月底即将发布的地方债务平台的风险可不可控?
石磊:综合测算,风险已经超出可控的范围。事实上,很严重的省区已经超出我们的可控范围之内,这个要特别小心。
风险比较严重的地区有哪几个方向?
石磊:主要还是城市基础设施,因为要强调城市化,另一方面还有经济增长保底线的问题,地方就抓住这两条。如果城乡一体化建设不花钱,基础设施怎么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钱从哪里来?发债。第二,经济增长保底线是从全国而言的,而且在结构调整周期当中,经济增长出现一部分的下滑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地方首先考虑到上一届增长率很高,在我这一任增长率下降,从科学发展观来说可以原谅,但是不允许在这一届宏观指标出现很难看的局面。因此出于机会主义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它们都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来降低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