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不应该仅仅期待复制一个朱镕基体制

2013年09月25日 17:08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一个外国人问,“你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吗?”朱回答,“不,我是中国的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英文版首发式上有人讲述了这个“段子”。这一活动聚焦中国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而朱镕基本人实实在在的为人处事方式,不打官腔、不空喊口号的语言风格,也提升了这本书的阅读价值

  几周前的一个深夜,我接到亲爱的好友白莉娟(Jan Berris)打来的电话——作为一位无可争议的“美中关系皇后”,她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会长已有数十年了。莉娟在电话里告诉我,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计划出版英文版的中国前总理朱镕基的演讲稿和文集,书名叫做《朱镕基讲话实录:1991-1997的改革之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由我的另一位老友周明伟所领导,他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时我们就相识)和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将联合为朱镕基的这本新书举办一场首发仪式,中国方面邀请了几位美国人士参加,我也在受邀者之列。

  我会前往纽约吗?尽管这个邀请来得有些突然,但这样的邀约我是无法拒绝的!

  9月8日,我从位于西海岸遥远乡村的家里开车前往西雅图机场,晚间时分才飞到纽约。来到莉娟家,我看到她正伏在电脑前写第二天上午首发式的方案——在此次活动中她要担任主持人,向来宾介绍十几位美中两国的高官,并确保活动按计划进行。莉娟为促进美中关系奔走了近50年,此刻她却拿不准在仪式上要说什么,于是我也打开电脑,和她一起来个“头脑风暴”。就这样,我们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钟。

  对于合作了三四十年的美中双方人士来说,这次新书发布会是一次愉快的重聚。来自中国方面的嘉宾包括曾任中国驻美大使的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现任驻美大使崔天凯、新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微博]代表刘结一等,而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孙国祥则是此次活动的东道主。

  美国方面有很多人们熟知的人士出席:政界元老亨利·基辛格、前财政部部长罗伯特·鲁宾、前美国贸易代表沙琳 ·巴尔舍夫斯基、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东亚首席代表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商界领袖莫里斯·格林伯格,以及美国贸易代表处前副代表、新任亚洲协会主席施静书(Josette Sheeran)等。

  美中双方几位高官的发言都紧紧围绕朱镕基作为一个个人、一个政治领袖、一个改革者的表现来展开,赞誉与欣赏之情溢于言表。在现场,我有幸听了朱镕基先生用完美的英语录制的一段五分钟的视频讲话,还收到了由朱镕基亲笔签名的新书。

  这次首发式对于朱先生本人,以及在江泽民、朱镕基时代美中两国共同建立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来说,都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回顾。自从1994年担任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以来,我在美中关系发展中发挥了一些作用。朱总理于1999年春访问美国时,恰逢美中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的商讨接近尾声,那段时间里,我和同事们都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其后的一年里,美国国内展开了关于中国的激烈讨论,我经常陷入有关的争辩之中。

  此次新书发布活动不仅意义深远,而且是一次很好的外交实践,以此凸显过去与现在美中关系的积极面。这也让我们回想起在上世纪90年代,以朱总理为代表的中国领导层依靠极强的执政能力、清晰的改革目标和高超的政治技巧,在中国展开了全面经济改革。在发布仪式上,美国人对朱先生表达的敬意,也是向当时的全体中国人的致敬。

  一位来自中国的嘉宾说,他记得朱总理曾被一个外国人问道,“你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吗?”朱回答说,“不,我是中国的朱镕基!”听到这里,现场报以轻松的笑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对这位杰出人物的美好回忆。

  此次在纽约的活动也提醒我们,美中两国领导人曾经找到互相尊重、精诚合作的方式。这次小型聚会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软外交”。然而,它又并非仅仅是一次愉快的社交活动。一个简短的仪式,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多深层的思考。

  首先,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有一位朋友问,“谁会来买这本冗长的讲话集呢?况且还是十几年、二十多年前的演讲。”这个问题问得不错,但我认为答案很简单:记录中国领导人真实工作言论的英文著作毕竟不多,这本书以及明年将要出版的下卷也许不会成为畅销书,销量也可能远不如中文版,当然,这本经过精心编选的文集也不会有什么“国家秘密”。但是,很多在大学、智库、媒体、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工作的美国人,对此书都会有强烈的阅读欲望,他们想通过这本书来了解中国并不十分透明的政治体系的运作。对于很多历史学家和在美中关系领域工作的人来说,布鲁金斯这套书的出版计划是一个好主意。而朱先生本人实实在在的为人处事方式,不打官腔、不空喊口号的语言风格,也提升了此书的阅读价值。

  对于美国读者来说,一本用中文写的书,还需要有人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赢得好评。在此次首发活动上,我有幸与另一位老朋友梅缵月(June Mei)坐在一起。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就是朱总理指定由她来做的,朱在1999年访美时也指定由她来做口译。在翻阅这本书时,我明显意识到翻译工作在美中对话中的重要地位。而无论是在美国或在中国,少有人能完美地处理好跨语言的障碍。实际上,随着美中关系的扩展与深入,对语言的精确传达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次热情友好的“软外交”实践令我感到,美国人与中国人都需要停下来好好铭记并确信双方在过去几十年间有过的真诚务实的合作。我们在回忆庆祝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要妥善思考未来。首发式聚焦中国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主要围绕朱总理及其非凡的经济政策而展开。但是在场的美国人和中国人,都还记得美中关系在那个年代经历过的骚动与危机。

  我们记得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的欢呼,也记得深化经济改革的重启,而这之前发生的事件让人难以忘怀。回想发生在1995—1996年的危机,当时在克林顿任期内,我亲身经历了美国国内长期围绕中国问题的政治斗争。最大的争议是在1999—2000年期间,当时国会对是否批准中国的永久最惠国待遇进行了激烈讨论。而在朱总理访美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即1999年春天,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轰炸。相信这次发布会上已退休的人士都还记得当年所发生的一切。但是,现在并不是纠缠于过去的时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积极因素——尽管我们所了解到的可能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此次活动真正的主角朱镕基先生虽然并未出现在现场,但是他在任中国总理时期的不凡表现令我思考起他卸任后美中两国关系的一些变化。

  上世纪90年代末,在朱镕基的有力领导下,中国成功应对了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重大变局,从而让中国参与并享受到“入世”的好处。贯穿于这本新书的主题之一是,我们迫切需要认清中国体制的现实,尽管这样的现实有种种令人不满意之处。从书中可以看到,朱总理坦率承认的是,中国还不够强大,甚至有所倒退;同时中国需要努力达到美国和发达工业国家的发展水平;也要确保中国的所作所为能够赢得世界的尊重;而向世界打开大门是中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朱镕基执政的后期,他把强大的领导力集中于为中国实现“入世”所需要的社会变革。预计今后将翻译出版的朱镕基文集下册,将更加集中展现他的经济改革路线,这也会引起美国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9月9日,在结束了上午的庆祝活动后举办的午宴上,我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顶层宴会厅明亮的玻璃望出去,外面便是宽阔的哈德逊河,这条河正是纽约曼哈顿岛西侧的分界线。此时此刻,我内心禁不住思考朱镕基时代与当今这个时代的差别。

  正如白莉娟女士在首发式结束语中所说,尽管朱先生的书展现的是二十多年前的政治智慧与技巧,但却正是如今所急需的。今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中国人民在期待着北京发起新的改革动议,对此,关注中国的美国人也在期待。我们清楚地知道,自朱总理卸任之后,美中关系经历了反复无常的变化。我想,这便是历史的讽刺之处:上世纪90年代,美中关系以不断出现重大危机为特征,而过去十年间再也没有类似的紧张局面出现,但与此同时,那些对中国将要进行重大改革的乐观期待也趋于淡化,并伴之以对发展美中政治与经贸关系热情的减退。

  在纽约举办的朱镕基新书首发仪式上,我们有理由共同为过去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就而进行庆祝。但如今,我们无法也不应该仅仅期待复制一个朱镕基体制,以及重现我们经过十多年努力而得到的美中关系的进步。我们不要忘记哪些可能为之、哪些尚需努力。近期的形势和不确定的未来令我个人感到,未来若干年,既需要中国领导层在国内有所作为,也需要两国同行的共同努力,来保持和发展美中两国的稳定关系。★文/柯白

  (译/王琛)

  (柯白 作者系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博士、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前会长、柯氏策略咨询公司总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沈阳刺死城管小贩夏俊峰今天被执行死刑
  • 体育亚冠-孔卡穆里奇各两球恒大4-1 视频
  • 娱乐李某某案26日宣判 专家预测刑期8年左右
  • 财经达能医疗子公司被曝行贿百位北京医生
  • 科技揭秘手游托:潜伏陪玩刺激用户买装备
  • 博客中国周刊:小贩夏俊峰之妻(图)
  • 读书延安整风:周恩来被批成党内最危险的人
  • 教育院士旧照走红被封学霸版吴彦祖(图)
  • 龚蕾:美国再面临公共债务上限挑战
  • 叶檀:如何征收遗产税?
  • 方泉:炒股要避开腐败驱动力风险
  • 雷思海:美联储完全退出QE起码要20年
  • 黄小鹏:产业政策泛滥成灾何时休
  • 连平:流动性风险是地方债务最大风险
  • 易鹏:不要误解以房养老的善意
  • 安邦智库:过剩产能可以到非洲去
  • 孔浩:房价泡沫即将毁灭中国财富根基
  • 叶檀:资金紧张 高负债者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