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总需求不足 是否降息引争议

2013年06月12日 08:20  中国经济时报 

  未来是否降息引争议 

  ■受访人

  张俊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宗 良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李义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

  ■见习记者 陈婧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5月份经济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1%,比4月同比涨幅回落了0.3个百分点,CPI环比下降0.6%。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PPI,在4月份创下去年11月以来半年的新低后,在5月份继续同环比双降。其中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6%。

  对此,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乏力、总需求不足,通胀压力并不是太大。但是对于今后是否会降息,专家持不同观点。

  产能过剩未有缓解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当前PPI较低,意味着产能过剩的状况并未有效缓解。但从总体上看,通胀压力不是太大,处于可控范围。 “经济增长压力偏大,稳增长还是目前突出的任务。 ”宗良说。

  国家信息预测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微博]日前对媒体表示,PPI持续15个月下跌,且5月降幅进一步扩大,表明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情形严重。

  他解释称,我国此前一轮为提振经济做出的大规模投资,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拉动需求的作用,但当投资带来的供应增长问题显现出来后,产能过剩的矛盾就愈发突出,“所以用投资来扩大内需实际上是饮鸩止渴。”不过他也指出,“目前中国CPI仍保持在2%之上,还谈不上存在通缩风险。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目前投资增速趋缓,消费出现回落,致使5月CPI回落。此外,供给产能过剩的问题进一步显现、制造业和重化工业萧条较为严重也是导致价格总体比预期偏弱的核心原因。

  主张降息的原因

  CPI、PPI双双回落,未来国内是否降息备受争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室主任张俊伟研究员主张降息。他认为,降息不仅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需要,也是缓解地方政府财务压力的需要。

  目前我国PPI为-2.9%,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3%,企业贷款的实际利率在9%以上。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很少有企业能承担这么高的财务负担。从大的方面讲,企业没有了生产积极性,也就不会有稳定的就业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在工资性收入(稳增长、促就业)和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存款利息收入)之间,我们只能权衡利弊,使决策的天平向工资性收入倾斜。不仅如此,由于美、日等国实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与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高额息差,也是导致大量资金流向中国“套利”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货币政策灵活性、适时降息,不仅是维持市场信心,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遏制国际金融投机活动的需要。张俊伟对本报记者这样说。

  张俊伟还认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而土地财政、房地产繁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去年底财政部出台措施,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再加上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许多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显著下降。卖地收入没有了,依托在卖地收入上的银行贷款也没有了,而追求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冲动和外在压力依旧,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许多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非银行渠道融资来筹集资金、乃至避免债务违约。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财政风险,也抬高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度降息无疑也是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务压力。

  “目前,我们谈降息,既包括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更包括降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银行资金的边际成本,是金融市场运行状况的指示器,它的变动对于金融市场的运行具有更加直接的引导意义。 ”张俊伟如是说。

  宗良认为,在降息的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 “最近赶上市场资金比较紧张,央行应该针对目前市场状况,采取比较灵活的措施,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化,从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宗良补充道,同时,改革切忌过于激进,应当谨慎对待存款利率的调整,力求平稳推进利率市场化。

  不宜轻言降息的理由

  也有专家认为,目前不宜轻言降息。

  范剑平认为,如果需要诉诸降息的手段启动经济,必须同时严控房价。因为一旦流动性增加,在当前土地价格和房价飞涨的背景下,可能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入房地产领域,反而不利于振兴实体经济。

  刘元春指出,目前来讲,货币政策对于价格的下行不宜做出过度反应。原因如下:首先,核心CPI相对稳定、就业数据不错;加之去产能和去库存这一过程并非政策调整可以逆转;此外,目前流动性本身较多,核心的症结并不在于流动性的多与少,而在于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在弱化,金融扭曲和资源配置导致目前投资信心、投资空间出现严重问题。“要想走出目前经济复苏乏力的环境,应当真正启动第二轮改革,改变产能过剩背后的体制性原因。 ”刘元春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表示,不主张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要想经济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增长,必须有产业支持,而不是依靠‘膨大剂’。 ”李义平说。扩大刺激经济只能带来短期的繁荣,应该实施非常平稳的货币政策,让市场去解决问题可能好一点。

  ■声音

  @华生2010:CPI平稳,经济不振,人民币升值,利差刺激热钱涌入,央行应当降息了。我们不能因房地产市场绑架整个国民经济。房地产市场也亟须从笨拙低效的行政调控转为真正有效的经济手段。

  @连平:CPI与PPI的持续正负背离反映了流通领域价格偏高与经济结构失衡问题,这不利于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前政策面临两难:放松政策担忧居民物价上涨、收紧政策导致原本疲弱的生产活动进一步遭受压力。因此有必要着力改革和发展流通领域、消化部分传统行业过剩产能、加大必需消费品供给。

  (以上声音均摘自新浪微博)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神舟十号发射成功 进入预定轨道
  • 体育范佩西斯内德破门国足0-2荷兰 谭晶献歌
  • 娱乐47岁林忆莲承认姐弟恋怒斥分手传言
  • 财经传相关部委开始关注楼市泡沫破裂风险
  • 科技专题:苹果公司发布iOS 7 图文实录
  • 博客葛剑雄:我辞去复旦图书馆馆长的说明
  • 读书王牌间谍密夺日军宝藏:全职特工
  • 教育高中生恋爱半数考后要公开 高考真题
  • 育儿强生51次全球召回48次将中国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