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波波夫[微博]
记者们都爱采访宁高宁,因为他几乎不讲空话套话。你问他,中粮重组华粮,是组织拉郎配还是自由恋爱。他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都什么年代了,组织早不这样干了。这个事一定是中粮主动的。过程嘛,就跟我这个年龄的人当时恋爱结婚过程差不多,先自由恋爱,再组织批准”。
但是你能感受到他这种直截了当的机会并不多。如同所有的国企管理者一样,宁高宁低调,不爱暴露在闪光灯下,有时候一年也不会接受记者一次采访。即便是前几年参加央视《赢在中国》节目录制,在现场评委中,他也是讲话最少的一个。而每逢发言,他又总是让一旁的柳传志先说。
《谁人不识宁高宁》一书作者韦三水,曾把书稿通过中粮工作人员辗转递给宁高宁看,得到回复是,这是别人写的书,没有必要审。同样,中粮内刊改版后,宁高宁也不审内刊的稿子,这让主编大吃一惊。一次全国“两会”的小组讨论上,很多人感叹形势一片大好,而轮到宁高宁发言时,他把视线从面前的ipad移开,谈起当下中国粮食安全的隐忧。
宁高宁在华润、中粮二十多年的工作,将两家中不溜的央企变成了国资委连年考核中拿A的优等生。一次,我问宁高宁对自己在中粮工作的评价,他给自己打了70分。但是,他也常常谈起中粮的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还没有完全发挥。面对记者为什么中粮在很多细分领域都没有做到第一,他也直陈企业管理中的弊病。
作为资本运作的高手,宁高宁用全产业链的概念,将旗下公司包装成看起来极富竞争力的新国企。但是事实上,如何摆脱国企特有的低效率,仅仅有资本层面的运作还是不够的。宁从办内刊、搞年度经理人大会、各种员工培训,都是希望从公司文化的层面,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但效果如何,中粮旗下公司的年报业绩也许是最好的答案,而这也许才是宁高宁最大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