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更需要务实精神,既要敢于直面现实,善于解决难题,也要客观看到前进中的成绩。
■本报记者 林春霞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即将迎来一周年,对于探索效果外界给予极大关注。
作为来自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政府官员,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市长陈金彪,3月12日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了金改的“三个落差”。
在陈金彪看来,第一个落差就是阶段性效果与社会期望有落差。社会期望,温州金改快一年了,金改应该取得大的成果,这个方面可能会有一些落差。
“我认为,金改是经济改革的核心和命脉,也是改革中的难点。正因为难,才放到现在来改;如果容易改革,早就推行了。我们进行改革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西方国家也没有彻底解决好。温州金改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把很多问题都解决好,这是不现实的。并且有些问题不光是靠金改就能解决,还涉及很多部门和政策因素,需要靠国家的土地、税收、产业等配套政策改革来进行。所以,我们要正确引导社会对温州金改的希望值。”陈金彪向记者表示。
第二个落差是小微企业需求与我们能提供的服务之间的落差。这不光是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就可以解决的,要培育完善大量的中介机构。既然温州金改的特点主要面向民资,民资就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运行,必须要培育大批社会中介机构,诸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等类似的中介机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
在谈及金改第三个落差时,陈金彪直言不讳:“活跃的民间资本与我们监管力量薄弱之间有落差。 ”银监局是监管国有商业银行,不管地方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行为。虽然近一年来温州市建立了地方金融监管、金融仲裁等机构,也建立了金融法庭,但是它们的运行体制以及法律依据都不完善。温州市正在起草《民间借贷管理条例》,但这个需要通过人大立法,温州市人大没有立法权,需要通过国家层面立法。
陈金彪还向记者表示,“解决这三个落差需要过程,大家希望一蹴而就、包医百病,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金改也不可能包医百病,改革更需要务实精神,既要敢于直面现实,善于解决难题,也要客观看到前进中的成绩。 ”
当记者问及如何评价现阶段改革成果时,陈金彪坦承:“我认为温州金改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因为我们已经搭建了一些平台,构建了一些渠道。金改推行一年,我们提出四大体系建设: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地方监管金融体系建设,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此外,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也得到一些缓解,逐步打破“两多两难”玻璃门,不断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我们鼓励社会资本办养老机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在铁路建设中,发行幸福股份,第一期15亿元,得到民间投资者的积极响应。
“我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现在我们银行的利率水平在下降,风险管理能力在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在加大。下一步,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以谋求更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