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专业化重组 百亿航空发动机研发资金绝不会“打水漂”
□本报记者 王颖春
5年基本完成市场化改革,母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0年与世界航空巨头并驾齐驱;40年中国航空科技与产业领先世界。这是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的目标。在他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将资本市场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针对2012年航空工业资产重组速度继续放缓的态势,林左鸣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对未来的重组表示乐观。他称,未来中航工业集团仍将遵循专业化重组的路径,通过母公司融资孵化项目,成熟后注入专业化板块的办法,进一步提高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水平。此外,中航工业金融板块将关注融资租赁与信托业务。在海外并购暂时放慢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与海外技术合作的力度。
坚持专业化重组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2012年重组继续放缓?这一态势在2013年会不会延续?
林左鸣:十八大之后,我们向有关部门再次提交了重组有关资料。对照以后发现,我们重组的很多做法是很符合十八大精神的。对中国企业来说,最薄弱就是资本化运作能力,尤其对军工企业来说,受到的约束还很多。某种程度说,全世界大型军工企业都是上市公司,如美国大型军工企业,既有政府、军方的支持,也有华尔街的支持,但中国军工企业的“手脚”却没有完全放开。我认为,国有企业要把资本市场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国证券报:未来集团资产证券化将会遵循怎样的一种模式?
林左鸣:我们今后的发展模式是使母公司拥有较强融资能力,母公司筹集到资金后,根据专业化板块需要来孵化项目,项目孵化好后,再装入到相关板块上市公司中去。比如说,我们打算发展一种新型民用飞机,母公司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私募基金等合作来进行融资,等新款飞机取得适航认证后,再由上市公司购进。这种方式是良性的,对小股东也是好事。
在融资方面,我们还是优先选择发行股票,因为发债毕竟要还。做企业的人都很清楚,通过产品销售获得利润来还债,将会非常累。如果把债变成商品(股票)再卖出去,就会比较轻松。
中国证券报:你今年初表示,要全力突破航空动力瓶颈,中航工业将采取哪些举措?
林左鸣:中航工业投入了100亿元进行航空发动机研发,虽然不会很快收回成本,但是航空发动机有30-50年的寿命期,现在的投入等于是“零存整取”。另外,我们会根据项目情况匹配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进行组合,相信这100亿元绝不会“打水漂”。
未来的C919发动机,将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条“腿”,即前期引进国外发动机,今后希望能在中国组装,中航工业参与合作;另一条“腿”,即研发全新发动机,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由中国自主设计,另一种是与西方国家的独立第三方公司联合设计。
关注杠杆性金融工具
中国证券报:ST北亚成功转身为中航投资之后,2013年中航工业金融板块还有哪些动作?
林左鸣:中航投资今后会继续做大做强,走一条与一般金融投资公司不同的道路。中航投资会重点关注中航工业3000亿销售平台上的相关业务。我们会关注杠杆性金融工具,如租赁公司。GE的租赁公司对其航空制造业务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其它公司虽然不一定拥有租赁公司,但是持有租赁公司股份。除了融资租赁,中航投资也会关注信托。中航投资还将投资孵化高科技概念企业,它投资的业务在合适的时机,会选择装入到相关板块的上市公司中。
中国证券报:中航工业在2012年展示了一系列新品,这些产品的相继出现是否预示着新品进入部队列装阶段,未来这些新品的市场情况会如何?如何看待2013年中国的军贸市场?
林左鸣:新产品出来后,部队肯定要逐步列装。总体上,我国部队武器装备发展势头不是太快,现在依然有很多二代机在服役。随着今后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这种情况肯定会发生变化。未来军贸市场会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的产品发布后,在国际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相关产品的出口订单也已经得到落实。
对发展新能源有信心
中国证券报:由于新能源行业的整体不景气,今后公司是否会逐渐淡化对这一领域的投资?
林左鸣:目前新能源市场不好是社会短视造成的,新能源对建设美丽中国非常重要。中航工业新能源业务原计划是出口,但由于金融危机,国外政府补贴出现问题,导致光伏等行业发展出现困难。在这个时候,国家不能袖手旁观,要打开国内市场消化产能。尽管中航工业现在的新能源业务做得并不是非常如意,但中航工业还是会保留相关业务,因为我们对新能源的未来仍有信心。
中国证券报:2013年海外并购方面还将有哪些动作?
林左鸣:在海外并购方面,前两年我们做得比较出色,比如并购了奥地利FACC公司。原因之一就是金融危机为并购带来了较好机遇,但这种有利时机已经过去。此外,并购海外企业必须有与国际接轨的团队,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还存在不足。总体来说,中航工业海外并购放慢了脚步,也变得更加慎重,近期我们将加大技术合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