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不均衡发展是导致高房价重要原因

2013年03月13日 02:15  21世纪经济报道 

  徐鸣

  文/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副省长 徐鸣

  作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几天来,我发现媒体采访时总是希望代表委员们谈谈对当前高房价的看法。

  我认为,当前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高房价,就江苏来讲,不同城市的房价往往能够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高房价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大型的中心城市和一线城市。

  对形成高房价的主要原因,我以为,在住房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总体上讲,这是不平衡的住房供求关系的一种体现。而所谓不平衡的供求关系,一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没有了土地后备资源,投资者看到了商品住房的投资价值;二是投资性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增加,这两者凑到一起,共同推高了房价。因此,现在的高房价本质上反映了一种扭曲了的市场供求关系。

  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还要研究这些一线城市、中心城市既然房价这么高、生活成本也这么高,为什么人们还是这么趋之若鹜。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一线城市、特大型的中心城市有着良好的公共设施,也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我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城乡面貌,尤其是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均衡的,有些地方变化非常大,有些地方变化不是很大,形成了比较大的落差。

  我因为工作关系,这些年跑过一些地方,总体上讲,一般省会城市都变化比较大,而边远城市变化比较小;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变化比较大,中小城市变化比较小;这几年能源、资源紧张,结果造成了一些能源城市、资源性城市由于资金充裕,发展变化也比较大,而一些能源、资源匮乏的城市变化就比较小。

  总之,在整体发展的大前提下,出现了比较大的发展不平衡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这种缺憾也反映了我们一种不是很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不能够很均衡地使用公共资源,而是经常喜欢制造“亮点”。

  既然有“亮点”,一定也会有“盲点”;在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亮点”是少数,“盲点”是多数。在有一些地区,往往中心城市集中了一个地区一半的人口和一半的经济总量,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人们都往中心城市跑,结果“城市病”、“大城市病”越来越严重。高房价仅仅是“大城市病”的一种病症,应该讲,交通堵塞、灰霾严重、生活成本上升,甚至生活焦躁不安等等,都是“大城市病”的一种具体体现。

  从整体解决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的高房价来讲,我以为,还要控制中心城市、一些特大城市的过度扩张,从根本上治理已经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大城市病”,这才是“病根”。治“病”方法,就是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的发展,适当发展中小城市,切实做到大、中、小城市和各种中心镇均衡发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俞正声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 体育欧冠-梅西两球 巴萨4-0AC米兰逆转晋级
  • 娱乐组图:疑朴施厚性侵案女孩曝光 性感火辣
  • 财经315随手拍维权活动启动 第五届网络315
  • 科技陆兆禧将任阿里CEO 构架调整暂告段落
  • 博客十年回忆:62天非典日记 两会博客
  • 读书解密:邓小平为何唯独不与林彪来往
  • 教育俞敏洪:大学分等级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 育儿一线城市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仅三成
  • 张化桥:董事长的业绩假象
  • 梅新育:中国需要发改委
  • 罗天昊:南水北调 不如迁都襄阳
  • 张五常:公司性质的思想发展
  • 刘石:又见谷贱伤农
  • 叶檀:离婚说明房地产调控错误?
  • 杨涛:金融改革应转向抓小放大
  • 童大焕:不调控房价就会涨翻天?
  • 陈序:更具创造性的经济或从机构改革开始
  • 赖伟民:四项措施扩大国人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