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记者季苏平)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被大家称作"大部门制"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终于揭晓,包括铁道部在内的六个部门成为了"被改革者"。得知这一消息后,有人欢呼、有人留恋、有人期待、有人担忧。
方案刚刚落地,关于大部制改革后的种种猜想也浮出水面,改革究竟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照射进我们的生活?《首席记者问两会》今天播出《大部制改革后》。
忙碌的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铁道部北门口从昨天(11日)开始像旅游景点一样热闹。听到铁道部改制消息的第一时间,很多人来到这里,拍照留念。未来几天,国家博物馆可能派出工作组,征集这块有意义的牌子。在大部门制改革方案出台的第一时间,涉及到的各家部门掌门人被围追堵截,屡屡曝光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一言一行备受关注。"大部门制"带来的影响远不止此,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持续。
大部门制改革猜想一:铁道部没了,票价会涨吗?
"大部门制改革"方案揭晓后,关于火车票价上涨的担忧随即产生。网络上最火的讨论也是"火车票价是不是要涨了"。对此,中编办副主任王峰回应:"没有必然联系":
王峰:我只能说,改革能够加强铁路领域的管理职能,至于会不会涨价,这是市场问题,和机构改革有联系,但是没有必然的联系。
票价的联想并非多余。中国铁路总公司横空出世,如此体量的巨无霸,进入世界前500强应该没有问题,让人自然而然推断,又一个垄断式国企要诞生了。对此王峰直言,铁道部改革就是要引入民间资本,引入竞争。
王峰:通过改革,本身就是要引入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多方面的运营格局,也就会有活力。打破垄断的目的就要引入竞争。
大部门制改革猜想二:职能转变能否落实?
黄文平,前任中央编办副主任,五年前,在上一轮机构改革中,他是主导者。自己的设想五年后没有成真,让他非常遗憾。
黄文平:很遗憾,这一条五年中没有落实,失去了五年的大好时光,中间可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应对,4万亿资金的投资落实问题,跑步前进更严重了。
同样的问题今天依旧存在,大部门制改革看得见摸得着,"职能转变"更多的是原则,是方向,能不能落实打了个问号。对此,王峰也作出了解释。
王峰:需要把任务分配到各部门去,限定时间,按照改革的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对号入座,拿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措施。
破坏总是比改变更容易。五年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黄文平也有一些期许。
黄文平:除了部门加强自查,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我还建议,人大推动关于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纳入执法检查范围内。落实情况如何,也应该通过人大对国务院的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也可以发挥作用。
大部门制改革猜想三: "谁是改革的阻力?"
"大部制改革,好像没文化部的事。"正如蔡武文化部部长所言,"大文化部"并未出现。不仅如此,之前被广泛预测的"大金融"、"大能源"都并没有出现。王峰坦言,这次的改革"急不得",要稳步前进。
王峰:看准的要改,看不准的,或者在大家还没有一定共识的情况下,把它放一放。
每次改革中最大的困难还是"人"的问题。在改革围城之外的人如何评论都无所谓,但是身处改革围城之内的人彷徨不安是一定的。全国人大代表姜曦晖,家里三代人都在铁路上。
姜曦晖:很多人认为,到了国家铁路局就能享受公务员待遇,到中国铁路总公司享受的是企业待遇。其实对于一个老铁路人,我真的无所谓。
上百万像姜曦晖一样的铁路职工将要面临再次选择。王峰说阻力一定会有,但绝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抗拒",很多人为改革作出了牺牲。
王峰:作为一个改革的当事部门,说没阻力不可能,但是说抗拒,也不大会。"抗拒"这个词还不至于。
大部门制改革猜想四:如此长的名字怎么写得下?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抱怨机构名字太长,长达14个字的名字也被所大家关注。
邬书林:这两个部门合并,我建议业界包括研究界甚至民众,都应该想一想,寻找名实相符的好名字。没有一个名字有14个字,再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得有多少字啊。
昨天,记者特别观察了一下,现在广电总局牌子上的字已经非常拥挤了,如果再增加几个该怎么写呢?难道是两行?对于这一点,王峰也表示有些无奈。
王峰:为了准确完整地表达新机构它的职责范围,只能把名字拉这么长。如果大家有什么高招能让名字字数减下来,我听你的。
无论是火车票价的担忧,还是简政放权的期许,无论是时间的长度,还是名字的长度,都很关键,但是更关键的是,人民满意才是改革的试金石,是改革的初衷和最终目的。结果如何,我们还有五年的时间去观察,去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