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专家称今年整体减税2000亿 居民收入多了敢消费

2013年01月09日 07:0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企业负担轻了有活力 居民收入多了敢消费

  减税不会挤瘪财政“钱袋子”(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罗 兰

  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之一。然而,减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财政收入。专家指出,适当减税能给企业减负增加活力,能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从长远看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涵养政府税源,从长远看,不仅不会挤瘪财政的“钱袋子”,还会带来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

  需要重新评估宏观税负

  为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发挥两只手的作用:一是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一是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在两只手中,很多专家认为,减税更重要。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微博]对本报记者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需要有增有减,加减协调,而“结构性减税”正成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微博]称,中国避免经济下滑过快有许多办法。比如可采取西方国家常用的减税、发放失业补贴等,不一定总是扩大投资。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表示,虽然赤字增加,但是其与结构性减税配合,目的是保证对企业减税,使经济恢复,从而达到经济增长目标。

  “当前企业债务风险非常高,加大减税力度可以减轻企业偿债负担,降低债务风险,促进微观主体恢复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张茉楠说,目前,中国已经到了需要重新评估宏观税负的时候了,因为这涉及到能否进一步提高消费率,能否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经济资源以及能否向内需型社会顺利转型的重大问题。

  今年整体减税约2000亿

  近几年,结构性减税一直在实施中:降低了部分商品进口关税,提高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对有些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

  “今年结构性减税的重点是‘营改增’,这项工作将在全国多行业推开,减税规模可以达到几千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分析说,由于去年大部分营改增地区只实施了几个月的新政,因此今年营改增减税规模将急剧膨胀。他测算,以今年上海全年约260亿元的减税规模推算,明年各地营改增整体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大关。再算上其他减税政策,2013年我国整体减税有望达到约2000亿元。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今年结构性减税还包括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张茉楠认为,税收结构性改革应从如下方面着力:首先,降低个税、调节收入分配。其次,加快出台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第三,中小企业“结构性减税”步子应该迈得更大一些。第四,出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

 

  放水养鱼是开源之举

  减税力度加大是否会让政府的钱袋子变瘪?贾康认为,虽然今年减税额和赤字额都会增加,但是赤字增加也会增加投入和市场资金的流动性,而减税更是能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这两项因素都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提速。而一旦整体经济局势转好,财政收入增幅也有望提升,可能抵消部分消极因素。

  贾康强调说,税收增速下滑与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并不矛盾,全国税收增速也并没有下滑到要动摇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地步。

  专家表示,减税的目的之一是要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果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生效果,经济就会发展,而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就会增加,因此,一时财政收入减少也要减税。减税后企业负担下降,自主活力上升,更有可能盈利,同时,减税能让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达到扩大消费的目的,这样政府的税基就得以扩大和稳定,只有放水养鱼才能开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将推进劳教制度改革
  • 体育CBA马布里35分北京胜 曝申花有意皮耶罗
  • 娱乐窦靖童首晒与王菲合影 获赞姐妹花
  • 财经广州10亿烂尾楼幕后:黄光裕等71官商涉案
  • 科技专题:CES2013今日开幕 热门产品一览
  • 博客马未都:弃婴每月补助70元真让人心寒
  • 读书揭秘:周恩来去世毛泽东为何没有探望
  • 教育高校花数十万办晚会 被批劳民伤财
  • 育儿幼儿园女老师让男童舔桌上水渍(图)
  • 黄震:中国基金业为何频遭黑天鹅事件
  • 郭士英:美国债务上限的关键在哪
  • 王占阳:中国正在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春天
  • 刘远举:闯黄灯新交规是皇帝的新衣
  • 梅新育:反垄断域外管辖不能遗漏不宜过苛
  • 张五常:毫无约束的竞争会毁灭人类
  • 陈思进:欧美为何相继抛售黄金
  • 唐任伍:制度变迁是中国未来最大红利
  • 曹凤岐:城镇化不会推高房价
  • 但斌:我们可能将经历此生最漫长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