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刘敬桢:我就不相信搞不好国有企业
中新社记者 刘育英
13年,先后担任13家企业的“一把手”,让10多家艰难险重的企业起死回生,这些经历让刘敬桢收获多个别号:拼命三郎、行家里手、救火队长……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简称国机集团)总经理助理刘敬桢质朴、谦和、善于言谈,今年才45岁。问他为何能够常年对公司保持超过100%的精力体力投入,他说,能不能搞好困难国有企业,关键在人,“我就不相信搞不好国有企业”。
1997年,原机械部进行政企分离改革,70多家部属企业组建了国机集团。他们所从事的全都是完全竞争行业,没有资源优势,没有垄断优势,要到市场上找饭吃。
刘敬桢2005年担任“一把手”的中汽国际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公司由国机集团下属6家历史复杂、管理混乱的公司组成,财务潜亏,员工工资靠借债发放。公司唯一赢利业务就是北京汽车展,但是在2006年,由于举办场地的时间安排变化,几乎到了办不下去的地步。
“为了把汽车展办下去,我甚至都到了合作伙伴的党政联席会上据理力争”,刘敬桢在会议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把汽车展办了下去。到今天,中汽国际举办的北京汽车展、上海汽车零件展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三,公司展会由当时的18万平方米发展到2010年的220万平方米。
改革就是要打破旧格局,建立新格局,刘敬桢提出中汽国际“工程成套、贸易发展、实业投资、展览经营、文化传媒”五大业务板块的多元化战略。到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倍,净盈利增长43倍,国有资产保持增值率累计达552%。
刘敬桢的个人能力也得到提升,他先后从事过广告、展览、设计、工程、贸易、航运、房地产、酒店、旅游、机械制造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从中国机电广告公司到中汽国际,再到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中机建设集团公司,刘敬桢为每一个公司制定的战略都见到成效。
“有困难,找敬桢”,国机集团工会主席魏锋接受采访时说。
刘敬桢坚韧,坚持,让一些看似要流产的项目,也一次次化险为夷。在印度谈判电站项目时,他曾在谈判桌上鏖战7天7夜,同时还见了十几个客户,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几年下来,中汽国际在印度电站市场取得了重大进展,连续签署执行12套电站成套机组。
“打硬仗没有退路”,刘敬桢说。
“我也没少得罪人,大刀阔斧地改革肯定要得罪人,但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刘敬桢的经验是,民主,透明,大事小事全部上会讨论,有反对意见当面提出来。此外就是没有私心,无私无畏。
在中汽国际,由于前两年清理整顿了30家子孙公司,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几十人多次聚众闹事。刘敬桢和领导团队与他们数次开展对话,或提前退养,或解除劳动合同,或下岗分流,或买断工龄,多种措施妥善安置人员。在13个企业担任“一把手”期间,刘敬桢处理过50多起群体事件和几十起法律纠纷。
刘敬桢到中国海航集团和中机建设集团任职后,出差不坐头等舱、商务舱,能坐火车就坐火车,因为他觉得“企业挣每分钱太难了”。除了工作,没有娱乐,也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很多人都奇怪刘敬桢这样拼命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他说,“我希望国有企业的职工活得有骨气、活得有尊严、活得有质量、活得有价值”。(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