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明星企业陨落启示录:毁灭于失控与贪婪

2013年02月04日 11:54  21世纪商业评论 
“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 “陨落”资料图。

    “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明)洪应明

     为了忘却的纪念:那些盛极一时的明星企业是如何陨落的?

  【开篇语】 文/吴伯凡

  我们容易高估一年的变化,而低估5年的变化,更不用说10年的变化。

  在不少个人和企业的记忆里,2003年可能是寒意彻骨的一年,可能是风雨如晦的一年,也可能是起死回生、渐入佳境的一年。10年后的今天,为数不少的企业也在经历寒冬。温故2003,我们可能重获某种智慧和勇气。

  对于没有坏消息,或者因为选择性耳聋听不到坏消息,或者听到后用一套熟练的解释体系加上种种不难搜集到的好消息将坏消息化解的公司来说,不妨穿越到2003,去领略一下戴尔[微博]、诺基亚[微博]的盛况。

  “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这也许是我们在2013年回望2003年的收获之一。

     >>点击阅读《温故2003》 

  【案例解码】

    -小灵通:沉迷于美丽的成功中

  【编者按】有些名字正在被我们忘记。2003年,它们仍是璀璨如日月的商业传奇,但在不可知的某个时间,它们因脚下市场的消失,而猝然踏空,随后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它们缘何痛失未来?

  凭借一场名为“小灵通”的豪赌而UT斯达康是一个商业上的寓言,它的成功在于将一个存在缺陷的技术,生生打造成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缝隙中的过渡产品,取巧而并不投机;它的失败则在于,在美丽的成功中沉迷不醒,当下一代技术来临,手机步入普及,属于这个过渡产品的时间窗无情关闭,它仍然未能找到自己的升级之路。

    >>点击阅读《UT斯达康:沉迷在“小灵通”的成功梦境里》


  -红桃K vs 脑白金:成败两重

明星企业陨落启示录:毁灭于失控与贪婪

  【编者按】生逢短命市场,喜新厌旧,三五年一个代际是红桃K、脑白金所处行业的天性,一旦抓住一个机会便能随势而起,“在3个月内”占领全国市场。在野蛮生长的年代,它们百无禁忌地把一个市场快速推向扩张、膨胀、衰老,然后百无禁忌地抽身离开。不同的是,有人在这些动荡不安的市场里冀求基业长青,有人则成为短命市场的冲浪者。缺乏准备者面对脚下市场的忽然消失,猝不及防。冲浪玩家却尚在浪峰上时,便开始搜寻下一个浪头的位置,载利载誉,抽身而去。

  对它们的纪念,来自这样一种焦虑:除了所谓机遇、所谓热潮、所谓朝阳产业,究竟什么是我们所真正拥有的?在市场愈发成熟、升级愈发频繁的下一个10年,我们凭借什么生存立世?

    >>点击阅读《红桃Kvs脑白金:成败两重》

  -柯达:犹豫的代价

明星企业陨落启示录:毁灭于失控与贪婪

  【编者按】2003年,正是传统胶卷市场加速萎缩的年份。随着数码成像技术和产业的迅速扩大,传统感光材料企业们走到了悬崖的边缘。尽管危机已在眼前,柯达仍然犹豫不决:当它预测转型将会“削减72%红利”,以及支付约3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时,引发了部分股东的强烈抵制。

  10年之后的今天,积重难返、亏损连连的柯达已经宣布申请了破产保护。这个成像技术变革的先锋,仅仅用10年,就结束了它130多年的传奇。

    >>点击阅读《巨人柯达的中国错步》 

  -易趣:忙着“全球整合” 被马云超车

明星企业陨落启示录:毁灭于失控与贪婪

  【编者按】人们即使相信盛极而衰的道理,却总无法想象一家牛气冲天的公司会怎么衰落。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并非无迹可寻。

  eBay[微博]的全球整合,令马云和孙正义盯上易趣的缝;行业游戏规则已然开始变化,我们却总是心存侥幸,10年前是李东生[微博],10年后会是你吗?

     >>点击阅读《易趣:在“全球整合”中被马云超车》 

  -顺驰:毁灭于失控的贪婪

明星企业陨落启示录:毁灭于失控与贪婪

  【编者按】孙宏斌曾被柳传志评价为极少数“能审时度势、一眼看到底”的人,10年前的顺驰,煊赫一时,因扩张无度、风险失控而倒在了春天里,错过了中国楼市的盛夏时节。

  10年后的孙宏斌,作为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他重管控、讲纪律、求平衡,他抱怨,顺驰沦为MBA经典的失败案非常荒唐,当道的诸多房企都在复制其曾经的手法。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理性与荒唐已然难解难分。

     >>点击阅读《莫言顺驰 孙宏斌逆袭》 

  -德隆:资本退潮后的裸泳者

  【编者按】 10年之间,多少生猛的资本玩家遭遇挫败。监管真空纵容了企业“原罪”的产生,但那些犯错的玩家最终没有被宽容。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唐万新与德隆、顾雏军与格林柯尔、严晓群与斯威特……纵然不愿承认自己是空手道者,但实业终究成了幌子,资本潮退,裸泳者出列。

  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吴晓灵当年主导了德隆案件的善后处理,她坦言德隆系的教训并没有被大家所认识,曾经的风险有可能卷土重来。监管机构会否先知先觉,收放自如?

    >>点击阅读《下一个德隆在哪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东公安局干部有两身份证 拥170余套房
  • 体育官方对孙杨处理结果:做检查停商业活动
  • 娱乐台湾歌手潘安邦去世 曾唱《外婆澎湖湾》
  • 财经日系车企1月份在华销量同比增长均超20%
  • 科技iOS6全系列设备完美越狱工具发布
  • 博客马未都:一车花炮为何能将大桥炸塌
  • 读书新浪历史访章永乐:1913大选与大决裂
  • 教育复印店帮学生改成绩单称正常业务(图)
  • 育儿广东警方解救14被拐婴儿皆为父母所卖
  • 张五常:按件数算工资是如何没落的
  • 赵伟:世界经济2013年或可摆脱危机
  • 朱大鸣:180个公章也会推高房价
  • 章玉贵:吁请尽快告别GDP情结
  • 王巍:我们能否超越金融创新的历史
  • 金岩石:解除一胎化之前该做什么
  • 张明:日本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张庭宾:危机转盘快要转到中国了?
  • 杨再平:做金融不妨借鉴都江堰及灵渠
  • 罗天昊:上海哪点比北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