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UT斯达康:沉迷在小灵通的成功梦境里

2013年02月04日 12:06  21世纪商业评论 

  小灵通悄然迎来退市期的大限,但没多少消费者缅怀,他们的眼里是3G、智能手机、移动互联。

  2003年,应该让44岁的吴鹰感到满意。

  在上世纪末,吴鹰拉着价值几千万元的设备来到浙江省余杭市,一场名为“小灵通”的豪赌为原本年销售额不到1亿元人民币的小公司UT斯达康成功送到了美国纳斯达克[微博]上市。2003年,此时的UT斯达康已经跻身《财富》杂志“全球1000强企业”,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3000万小灵通用户,销量第一。是年胡润与《福布斯》两个中国富豪榜上,吴鹰皆名列43位。

  虽然吴鹰被人称作“机会主义者”和“赌徒”,但并不妨碍他这一年以1亿美元现金收购3COM公司的子公司Comm Works,将其180多项技术专利和产品许可及全班人马收入囊中。

  然而,此时几乎无人预料到,一年后,UT斯达康将来到它充满矛盾的历史顶点:净销售额27亿美元,但净收入仅有7340万美元,比2003年的2.023亿美元大幅缩水。此后,它陷入无法自拔的下跌,两次全球裁员共2360人,出售旗下子公司股份和芯片设计部门;2006年,因“评估财报内部控制问题”几度延迟发布2005年财报,面临摘牌危机。

  此后,UT斯达康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2011年,UT斯达康终于欣慰地结束了长达6年的亏损,总收入达到3.2亿美元,但业务板块已不见小灵通的踪迹;此时的UT斯达康舵手叫卢鹰[微博],昔日的那个大胡子“鹰”和缔造了灰姑娘奇迹的小灵通仿佛被从公司的历史里抹去了;这一年,小灵通悄然迎来退市期的大限,但没多少消费者缅怀,他们的眼里是3G、智能手机、移动互联。

  水晶鞋奇迹

  UT斯达康的大起大落仿佛带着股宿命的味道,因为灰姑娘从进入殿堂那天起,穿的就是一双脆弱的水晶鞋。

  在GSM和CDMA这两大通信制式和它们的运营商阵营正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吴鹰独具慧眼,选择与中国电信[微博]合作提供无线市话技术服务,也就是俗称的小灵通。这一技术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中国移动[微博]通讯的门槛,让每一个百姓都有可能轻松拥有移动市话。UT斯达康也因此揽到巨大商机。

  然而,小灵通的高明并不在其技术的完善和现金,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性价比非常好的产品,刚好满足了身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过渡时期的市场需求。

  “较真儿的话,中国小灵通之父不是吴鹰,而是当时的浙江余杭市电信局局长徐福新。”其时,中国电信刚经历了一次重组,移动通信这块“肥肉”分为了联通和移动,而电信面对的是日益饱和的固话业务。徐福新则在一次考察中注意到了日本号称“穷人的蜂窝电话”的PHS,简称无线市话。其依托于固网,将便携电话手机以无线方式接入,以实现移动接听,相比当时国内昂贵的手机和双向通话费,无线市话的设备和资费都要便宜许多。徐福新开始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以此作为中国电信固化业务的延伸。

  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小灵通。第一,小灵通在政策上颇有“灰色”味道;第二,可预见该技术只是3G 时代前的过渡,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根本缺陷,比如需要大量投资建设基站,移动通话的质量和效果得不到保障,不可避免要被目前已经存在的主流通信技术所替代,唯一的悬念只是什么时候发生而已。作为过渡技术,PHS在日本不过火爆了五六年,国内甚至有学者预言过小灵通挺不过三年。

  因此,徐福新碰了很多钉子,包括华为、爱立信[微博]在内都没有选择支持小灵通技术。直到遇见吴鹰,两人一拍即合,在中国市场开创了一个小灵通神话。

  替代危机

  有咨询师称:“吴鹰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能把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合理合法。”但作为一种过渡的技术和产品,在小灵通鞠躬下台之前,UT斯达康必须找到新的运营方向和收入。这是一个商业常识。

  中国通信市场留给UT斯达康寻找渡过“替代危机”的时间并不苛刻,诞生于1997年的小灵通,2006年才迎来下坡路的“拐点”,此时中国用户有9341万之多。直到2008年,小灵通所用频段改供TD-SCDMA使用,次年,工信部提出2011年完成小灵通退市。

  在此期间,UT斯达康始终在作为现金牛的小灵通和未来支柱的3G之间左右挣扎。早在2001年12月,UT斯达康就从高级通信设备公司(Advanced Communications Devices)手中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到了一个芯片设计部门,涉及范围包括3G无线应用技术、片上操作系统(SoC),以及小灵通产品的芯片设计等重要部分。但如此重要的、面向未来的部门却在2005年公司盈利不佳时被出售了。UT斯达康对此的解释是,该部门并非核心资产。几乎就在同一时间,UT斯达康核心元老之一、中国区总裁周韶宁离职,此前,他曾面对媒体表示“不做3G就出局”,且每两个月至少和吴鹰碰头一次,讨论3G。

  UT斯达康除了对WCDMA、CDMA2000保持浓厚兴趣,持续进行相关业务的收购之外,同时,还将目光转向IPTV,大有“一个都不能少的架势”。2006年,小灵通在中国的用户数达到顶峰,开始走向衰落。此时已经在3G领域积累多年的UT斯达康,却因深陷财务亏损反而愈发舍不得小灵通带来的现成收益。2006年年底,吴鹰在一次电信展中,重点推出的业务除了产业前景比小灵通更灰色的IPTV外,主角还是小灵通。他对中国区业务在2006年恢复盈利表示十分自豪:“我们做了很好的调整,把没有竞争力的CDMA研发停止了,其他没有竞争力的产品线也停止了,同时专注于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创新,比如我们小灵通的X30超薄手机销售非常好。”

  此时,吴鹰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小灵通的增值业务上:“我们重点推出了UT斯达康小灵通基站的技术革新,通过软件的方式可以使小灵通基站支持分组的模式,也就是IP、互联网模式,可以直接进行很多增值业务……小灵通会有独特的优势。”

  这些“独特应用”将有赖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一起推动,移动和联通的身影很少出现。坊间传言,在小灵通的全盛时期,UT斯达康面对两位大佬的态度很是强硬,以至于关系并不好。

  除了小灵通外,UT斯达康再无成功案例。

  当吴鹰还在津津乐道小灵通的未来时,谷歌[微博]已经进行了可能是其公司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收购(2005年收购安卓);苹果在1个月后发布了第一代iPhone。

  因为与美国总部、董事会的关系恶化,2007年6月,UT斯达康中国拆分独立未果后,吴鹰被UT斯达康正式扫地出门。吴鹰很不甘心,他认为既然在2006年,中国区已经盈利了,那么就证明,自己的做法是卓有成效的。

  当吴鹰离职后,UT斯达康不断进行着战略调整和转型。如今,UT斯达康对自己的描述是一家“媒体运营支持服务业务”的公司,不但小灵通的踪迹已经沉睡在公司的档案里,就连吴鹰时代的最后烙印——IPTV业务也在加速剥离。至于灰姑娘和水晶鞋的故事,当小灵通在2011年悄然寿终就寝时,谁会记得撰写一篇墓志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东公安局干部有两身份证 拥170余套房
  • 体育官方对孙杨处理结果:做检查停商业活动
  • 娱乐台湾歌手潘安邦去世 曾唱《外婆澎湖湾》
  • 财经日系车企1月份在华销量同比增长均超20%
  • 科技iOS6全系列设备完美越狱工具发布
  • 博客马未都:一车花炮为何能将大桥炸塌
  • 读书新浪历史访章永乐:1913大选与大决裂
  • 教育复印店帮学生改成绩单称正常业务(图)
  • 育儿广东警方解救14被拐婴儿皆为父母所卖
  • 张五常:按件数算工资是如何没落的
  • 赵伟:世界经济2013年或可摆脱危机
  • 朱大鸣:180个公章也会推高房价
  • 章玉贵:吁请尽快告别GDP情结
  • 王巍:我们能否超越金融创新的历史
  • 金岩石:解除一胎化之前该做什么
  • 张明:日本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张庭宾:危机转盘快要转到中国了?
  • 杨再平:做金融不妨借鉴都江堰及灵渠
  • 罗天昊:上海哪点比北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