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钢铁流通业未来走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 11:15  现代物流报
中国钢铁流通业未来走向
现代物流报特别策划:钢市红与黑(图片来源:现代物流报)

  呼吁组建钢铁“商社”

  当然,只要探索难免会遇见挫折。

  在经历了数百次的尝试与失败后,一些钢贸企业也有斩获。

  从温州钢铁流通企业的“抱团”争得统购分销,到上海近百亿元资金转投钢材市场及房地产行业,再到钢贸商加快涉足金融服务、延伸向钢铁剪切加工配送服务项目等,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数日来,本报记者几经调研证实,位居上海的国内知名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正在尝试着一条更为全新的综合模式,即通过产业整合,聚集上下游资源,互利共赢,努力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物流供应链模式。

  换言之,它将把传统钢贸流通架构于电子商务平台之上,涵盖钢铁产品仓储、交易、物流配送体系、金融服务、物流配送跟踪服务体系,以网上交易系统为依托,完全向高科技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商转型。

  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钢铁流通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像中国版的“日本商社”。

  据了解,在钢贸领域日本市场率先推行钢材代理制,钢厂95%以上的产品是通过综合商社或专业商社(即代理经销商)销售。各综合、专业商社又通过参股、投资方式控制钢材加工配送企业在国内销售,并通过海外机构进行海外市场销售。“西本新干线”一位内部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此外,该平台主要围绕钢铁物流供应链为线索,全面涵盖了钢铁基础原材料供应、钢铁产品生产、钢铁产品流通、钢铁产品需求、物流仓储配送服务等各行业优势力量,以提供资源优势发展会员,凝聚全国线螺贸易商互利共赢。”

  据了解,这一平台综合了上述谈到的各个探索方向。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逐步形成钢铁物流产业供应链的闭环连接,为生产计划、流通规模控制、物流服务规划、资金规模配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具体实施案例及操作规则,从而让生产更具计划性,流通更趋合理性,资金配置使用更具优化高效性。

  这种闭环模式下,钢铁产品终端用户订单需求可在第一时间经钢铁流通商传达至钢铁产品生产商使之能够做到合理按订单生产排产,而后再传导至上游钢铁基础原材料供应商,使之合理安排铁矿、煤炭生产运输。这其中,金融服务机构也可根据实际钢铁初级产品流转,正确划拨资金。当然,期间所产生的钢铁物流需求又可通过钢铁仓储物流配送供应商得到相应完成。“这将大大改善行业合理分工现状,提高钢铁物流产业领域各行业应对钢价暴涨暴跌所带来风险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产业链和谐共存的新格局。”虞钢对此谈道。

  业内部分研究人士评价认为,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大幅聚集钢厂钢材集中销售,减轻中小贸易商代理钢材压力,大幅提升钢贸商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做到了向钢厂及时反馈终端需求类型及需求量,有利于促使钢厂合理控制产能并专心搞好产品生产与研发。

  另外,在钢贸企业加快转型的道路上,我们更不应忽视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

  任庆平呼吁,在政策扶植方面,政府应突破钢贸企业在行业上的相关政策藩篱,制定发展、规范钢贸企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包括金融、税收、开设中小型钢贸企业专项基金等,以期得到与国有企业在政策对等上更多、更实效的支持。

  转型——中国钢铁流通业未来走向

  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京 李协商

  毋庸置疑,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了影响,钢铁流通行业更是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特殊经济特征又将对国内钢铁流通领域带来什么影响及变化?未来钢铁流通业究竟路在何方?事实上,在金融危机袭来时,中国钢铁业首当其冲,钢铁流通领域在危中觅机、模式转型、业态升级等各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钢铁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钢铁流通企业,目前已探索出几类转型模式,这或将代表了全国钢铁流通业的未来方向。

  加快抱团整合步伐

  实现统购分销

  早在2005年我国便提出要加强钢铁业的整合力度。几年来,国内大型钢厂纷纷进入如火如荼的整合大潮中。然而,与之相关的钢铁流通领域“散小乱”的经营格局仍如死水一潭,无闻春风。

  尽管早期亦有不少钢贸企业试图重组,但均以无果而终。其实我国钢铁流通业的集中度远低于钢铁生产领域,加快实现钢铁流通业实质整合已是势在必行。

  2009年底,这一僵局被悄然打破。由温州市金属行业协会牵头,历经88次会议,真正优化整合了旗下71家钢铁流通会员企业,这一伟大壮举无疑成为了全国钢铁流通行业加速整合的成功“样本”。

  而钢铁流通行业加速抱团整合的真正目的还在于走集中采购之路。因为这定将会大大提高其与上游钢厂之间的定价权,从钢厂博取批量低价的优势,充分实现钢材流通服务型企业的角色转变,进而改变多年来钢铁流通商所做经济贡献与身处社会地位不相称的局面。

  这一点,不乏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温州市金属流通行业真的做到了。据记者实地追踪了解,今年3月份,由71家温州钢铁流通企业联合出资2.8亿元抱团组建的温州市金属投资有限公司在尝试“统购分销”新模式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该公司成功与承德某特殊钢有限公司签订了棒材购销协议,记者在双方签署的《协议》中看到,乙方(温州金投)订购钢材资源总量为3.6万吨/年,每月均衡订货,月协议量为3000吨。

  尽管这笔统购资源仅有三家需求会员企业分销,但这一小小尝试已为以后的大批量统购分销做了成功试验,为中国钢贸企业未来创新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翻身道路,值得业内效仿与学习。此外,还有北京金属流通企业尝试“团购”的现象均是这方面的极好例证。

  异地投建市场

  复制上海钢材销售模式

  近两年,随着上海钢市的不断成熟与饱和,更多的大型钢铁流通企业赢利空间面临挑战。纷纷把投资目标转向外地,近及江浙、远至天津、南往北海,试图通过异地复制上海钢材市场模式争取赢利。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物流园区工程”列入九项重点工程之一,并要求制定《物流园区专项规划》。为抓住这一大好契机,以福建闽商为代表的大型钢材贸易商率先走出上海,异地兴建大型钢材现货及电子交易市场,复制申城市场运作模式。

  据了解,仅仅在2009年,就有近80家新建钢材市场落户江苏,其他地区也皆有开花。从最早的上海龙纳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天津国际物流园区,到上海博源物资贸易有限公司与上海鑫狮商贸有限公司联手北上,投资办起南通最大的嘉信钢材市场,再到上海励宁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建的浙江嘉兴·杭州湾钢材城,一度在业内拉开了外延热潮。

  去年上半年,继上海恒钢实业有限公司等钢铁贸易企业在湖州成功创立湖州中钢钢铁交易中心之后,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又于北海市投建北部湾(国际)金属加工配送中心,以及后来的常州市龙成钢材城、苏北“大丰上川钢市”、宁波市北仑蓝海中心、无锡市东方钢材城等钢市的逐一开建或开业,无不印证着当前钢贸企业异地投建市场的热情。

  而上海钢铁流通企业之所以选择异地投建市场,除了实现钢材市场普及化,大范围改善我国市场流通环境之外,更多的还是利益与政策的博弈。

  投建钢材市场(园区)必然需要极大的场地、资金,这便需要争得更多的政府支持,赢得好的减税、贷款及免息政策等。但随着上海经济与城市建设的繁荣发展,上海对民营企业投建项目的扶持政策已远远不如以前。而周边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近些年为贯彻国家对部分省市经济开发区给予的大力支持,通过财税、金融等各方面优惠,有效地吸引了上海钢贸投资者。

  涉足房地产等领域

  尝试多元化投资

  此外,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步伐依然有很长路要走。这便催生了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暴利”现象。与2009年疯狂的房价交相辉映的是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地王”,“地王”的频频出现更是让国内资金富有的钢铁流通企业“不禁垂涎”。

  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侵袭及钢材期货的推出,钢价回归市场,各品种钢材价格信息进一步透明化,钢铁流通企业的盈利空间大幅萎缩,一度迫使钢铁流通企业展开多元化投资。

  而他们首选的大多是涉足房产业,以博取超额利润。尤其是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表现得更明显。2007年,上海舜业钢铁集团联手复兴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上海钢铁服务中心地产项目。该项目是主要以房地产为载体,以钢铁为背景的产业集群,会聚钢铁产业上、中、下游,集中了钢铁行业大、中、小型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时,它凭借“以集群整合行业,锻造钢铁供应链”的优势,一期楼盘毅然完成预售任务。5月19日,据本报记者实地了解,现今这里已聚集了800多家钢贸企业,核心市场(诚通)内更是“座无虚席”。很明显,“聚集行业群体的创新开发理念成为房地产业新兴模式的成功典范”。该项目为此被上海市经委确定为“上海十六个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之一”。

  当然,这种钢铁集群房产开发项目也有别于传统的钢市。它是一种“买断制的行业集中式”经营模式,入驻企业除要求是涉钢企业外,大多还需买下办公楼。这一点,在上海恒钢实业有限公司投建的湖州中钢钢铁交易中心同样得到体现。

  事实上,除间接投资房地产业外,钢贸企业也在化工、酒店、矿山等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譬如,五矿(上海)和浙江物产联合收购常熟科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且均获得很大的成功。

  成立担保投资公司

  追逐快速盈利模式

  在钢铁产业链条中,钢铁流通行业是中国钢铁产品贸易和物流的主要承担者。但融资服务链不完善和融资体系不健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小钢铁贸易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层面的问题。

  为转变这一被动局面,目前,钢铁流通企业除寻找或建立各种融资平台外,大型钢铁流通企业开始涉足金融行业,自行组建担保投资公司、典当、证券等。

  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银广企”担保公司。目前在钢铁流通企业融资过程中,货物质押是最为常见的担保方式,中小钢铁流通企业货物有限,不能重复质押,但资金需求量巨大,制约了其融资规模。

  而此时“银广企”担保公司的诞生,成为了钢铁流通企业未来信用担保模式的核心融资新途径。

  2008年,银监会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走上了合法及可操作的层面。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不失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尝试。在钢贸融资的发展进程中,银行远程质押货物监管系统等信息化技术的采用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关键支撑。

  现代电子商务方式是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向钢铁领域渗透的必然产物,建立一个集信息交流、商谈、订货、发货、运输、商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是钢市发展的趋势,而钢贸融资模式也将通过电子商务系统的先进信息化技术得以创新。譬如,方圆1公里为现代钢铁产业经济圈的上海大柏树地区,拥有着数家大型钢材市场,云集了超过4000家钢贸商,年交易额已超过4500亿元。未来不仅是钢铁产业集聚区,也将成为一大金融中心。

  未来钢贸业定需要更为强劲的金融资本市场服务,对应收账款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等金融产品需求越来越广泛,金融服务业将得到集群发展,钢贸融资放到系统的金融平台上去演绎将成为发展的必然。

  从简单贸易到深层次服务

  的真正转变

  随着工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客户对钢材的规格要求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钢贸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这就要求钢贸企业加快向深层服务型企业转变。针对目前钢铁贸易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上海百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开发现代钢铁贸易物流体系,组建集钢铁加工、仓储、配送等功能一体化的大型加工配送中心——上海万汇物流有限公司,并形成区域配送规模,向上延伸,与钢厂建立直接联系,稳定货源和大幅节省成本,获得优价资源。

  如此一来,还可以通过钢材产品精加工、深加工、个性加工等二次加工,专业化配送等节约客户成本和产品周转时间,降低客户原材料库存跌价的风险。显然,钢铁贸易产业深化和产业延伸,已成为在新形势下钢铁贸易产业保持竞争力和领先优势的转型新趋势。

  据本报记者调查,上海现有各类民营剪切加工中心或开板厂企业62家,其中多数是集加工、仓储、贸易为一体。既是钢材的仓储地,也是钢材的加工厂。如上海宝闽钢铁集团投建的共青加工中心、上海舜业钢铁集团的舜业钢铁加工公司等。还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埃圣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日前在江苏盐城打造的占地300余亩的钢材仓储物流中心。

  总之,从远期看,钢铁流通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嵌入供应链,在钢铁业的上下游延伸服务、谋求发展,争取在整个供应链中形成相当大的影响力和稳定地位。业内目前最为看好的是,通过深加工、精加工、个性化服务、技术解决方案、统筹物流配送,把服务延伸到供应链的末端,节约用户生产成本,使用户逐步向零库存过渡,规避市场中的不确定风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