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跳出重围 呼吁组建钢铁商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 11:15  现代物流报
跳出重围呼吁组建钢铁商社
现代物流报特别策划:钢市红与黑(图片来源:现代物流报)

  中钢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17.74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25.3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大中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3.25%,仍处于盈利低水平状态。

  在此情况下,呼吁钢厂适度减产的论调在此响起,但是即便是在现在这个严重的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钢厂至今仍没有减产的计划。早在2008年的钢价暴跌期间,一些钢厂声称:“只要存在生产边际效益,就绝不减产!”

  金融属性凸显

  另一个令业界关注的因素是钢材金融属性的日渐凸显,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长李耀强表示,从过去一年钢材期货运行情况看,钢材期货在受到现货价格带动的同时,由于其价格信息具有连续性、公开性和预期性的特点,对现货价格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显现,现在已经有钢铁企业及贸易商以期货价格作为协议参考价格。

  尤其是螺纹钢在上期所上市以来已成为交易量最大的品种,而本轮钢价的暴跌即主要发生在螺纹钢、热轧板卷等品种上。据统计,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RB1010从4月14日最高4898元/吨下挫以来,24个交易日内,该合约累积跌幅达到16.4%;而线材期货主力合约WR1010同期累计跌幅同样达14.8%。

  因此有贸易商认为,钢材期货的金融属性加剧了钢价暴涨暴跌的幅度,但记者调查发现,更多业内专家认为将钢价的暴涨暴跌归咎于钢材期货的参与是有失偏颇的。李耀强表示,期货市场是一个配置利益和风险的市场,当前中国钢材流通业非常需要钢材期货。钢材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规避市场风险功能都会在钢材流通的变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套期保值操作,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因产品价格不确定带来经营业绩的大起大落,浙江省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铭霞表示,钢材期货的上市为钢贸商提供了一种合法合规、监督有力的高信用投资工具,也使钢价更为透明,这也有利于钢材流通领域进一步规范发展。

  此外,有分析认为,在钢铁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的今天,钢厂也适当参与并且合理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功能,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稳定经营,这将成为今后钢铁行业的一个趋势和特点。

  流通格局顽疾

  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钢价暴涨暴跌其深层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我国钢铁流通体制的不够健全,以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导致企业亏损严重。”上海钢铁行业资深研究人士傅林章对记者分析。

  “在中国钢铁产业链上钢厂永远是老大,流通商永远没有话语权。”上海玛业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李平告诉记者,“多年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频频出现倒挂现象,这是不对等厂商关系的最好诠释。”

  上述分析人士对记者透露,一般在钢价上涨时,这些钢厂会将应发货源转卖高价,延迟给代理商发货甚至取消合同;当钢价下跌时,钢厂却要求提前发货,向代理商转嫁经营风险,由于代理商均在钢厂账户留有大量资金且更难以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订货渠道,个别钢厂的极端行为使其代理商有苦难言。

  在上述分析人士看来,“目前这种剑拔弩张态势形成的根源并不在钢厂,也不在经销商,而是在二者之间缺少一种完整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快推进钢厂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改“买断式代理”为“佣金式代理”,促使钢铁物流企业由单纯的贸易商变为服务商,通过延伸产业链、提供加工配送服务赢得自己的市场地位。

  事实上,钢材价格暴涨暴跌的情况已经得到政府层面的关注,在2009年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已经提出,提高钢材贸易商准入门坎,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设产销风险共担机制,发挥流通领域对稳定钢材市场的调节功能。

  未来趋向篇

  跳出重围,呼吁组建钢铁“商社”

  现代物流报记者王京

  面对近几年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国内钢铁市场的供应格局与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钢铁产能的持续过剩,将使钢材市场价格长期陷入大幅波动行情。”

  此外,由于长期无法摆脱散、小、乱等传统格局,发展迄今,业内拥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钢贸企业还很少,能够真正走出同质化竞争、建立差异化竞争模式的企业更是十分有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虞钢近日向现代物流报记者表示,钢铁物流产业链上各行业运行手段创新、行业凝聚都亟待加强。

  他指出,为顺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大势,真正提升自身社会地位与核心竞争力,国内钢铁贸易企业必然面临一次全新的“转型”。同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避免市场出现无序和恶性竞争,通过支持和鼓励典型流通模式,既稳定行业运行格局,又实现行业创新”。

  中国诚通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玉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谈道,钢铁流通企业面对的市场以及未来的市场将是一个渠道为王、服务至深的市场,面对的主体客户将由钢厂全面转型到终端客户,钢材贸易的定位要从贸易商向服务商转变。

  转型迫在眉睫

  涨涨跌跌本是所有市场经济之常态。

  但近年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惊现出的三波“过山车”式大起大落行情,令人惊异。

  钢铁流通企业作为钢铁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一向具有独特的“蓄水池”般调节功能。可多年来却因不平衡代理机制,长期受制于钢厂及银行的束缚,“逆来顺受,缺少话语权”,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不仅频频出现“倒挂”现象,企业经营成本也日趋加大,行业现状日渐委靡。

  很显然,这是一种极其不合理的现象。

  长期专注于钢材代理制研究的上海市工商联钢贸商会战略与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任庆平呼吁,为积极探索新的厂商共赢销售模式,希望业内贸易商尽快探索出一条更为合理的创新模式。

  他强调说:“未来钢铁贸易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型,向流通服务型企业发展。这是钢贸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必然趋势。”

  事实上,随着产销矛盾的日趋凸显,中国钢铁产业加快结构调整的哨声已经传达到钢铁流通领域。

  面对钢价的大起大落行情,去年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便通过了《规范国内钢材销售秩序公约》。其中明确提出,针对目前国内钢材市场销售秩序混乱的现状,必须建立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

  从此,一批难于把握未来行情走势、缺乏抗风险能力、又不愿意安于现状的钢铁贸易企业开始试图转型。

  谈及探索转型发展问题,事实上,这对于业内并不陌生。多年来,许多研究人士均在此做着不懈地创新和努力。

  上海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瑞表示,要想增强话语权,惟有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在他看来,目前国内钢贸商可分为两种:一般贸易商,还有就是现货交易市场上集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一条龙发展的服务商。

  有着更为细致研究的任庆平则介绍,从远期来看,钢贸企业的发展目标要嵌入供应链,在整个供应链中形成影响力。

  这一点恰恰和虞钢的看法不谋而合。

  其中不乏包括以下几个探索方向:对于用户,钢铁贸易商要设法从性能、规格、交货期、付款方式及提供其他增值服务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对于钢厂,贸易商应及时做到反馈市场供需信息,引导钢厂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并制定适时的营销策略;对于金融机构,贸易商需要与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以降低资金成本,保持稳定的资金流;对于仓储物流,贸易商要与其紧密合作,真正保障货物的安全,确保货物及时送达。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