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PE新玩法:本土PE虚火

  至于“权贵”PE是否会垄断PE市场,众多采访对象都觉得不可能。首先,PE行业靠智慧和人才做生意,长期内仅仅靠资源关系肯定做不好。其次,进入PE行业的权贵数量并不多。“中国市场太大了,”他们说道:“只要沉下心来,机会到处都是。”而据一些熟知“权贵”PE的业内人士分析,权贵PE的投资偏好大多数是追求风险较低的项目。同时,他们也同任何PE一样,可能被企业拒绝,或者投资的企业遭遇失败。

  对于他们投资取得成功的原因,“团队整体素质很强,整个管理、运作水平不错,并不仅仅是因为关系做得好。”一位要求匿名的,拥有数位“权贵”PE客户的律师向我们说道。

  有非“权贵”PE告诉我们,他们跟这些“权贵”PE也有合作,不存在挤出效应。作为一个例证是,同样被《金融时报》点上名的“权贵”PE中信产业基金,在投资快乐购项目时,是三家基金联合投资。

  事实上,灰色交易、寻租和腐败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发生在“权贵”PE身上,也可能发生在非“权贵”PE身上,是需要PE业内外共同警惕与防范的现象,以“出身论”来判定PE之优或劣、灰色或市场化,未免单薄。

  TPG合伙人马雪征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难道就不能让人家(高干子弟)工作了?”

  枫谷投资创立合伙人曾玉在她的微博上写道:“(《金融时报》)文中提到的基金和掌门人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常碰到的非常专业的机构和个人,金融这个行业都算是舶来品,光靠关系完全不能close deal,中国人自己做投资就涉及红色了,难道让国外巨头像野蛮人一样投资和收购就更好吗?其实,对权贵的过度挑战也是一种歧视。”

  本土PE“虚火”

  “PE这个行业,吸引力非常强,大家都非常愿意做。全国到处都在办PE培训班。”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这两年涌进的本土人民币PE究竟有多少家?我们听到的数据,从500家到4000家不等。

  这种大跃进的结果必然是行业泥沙俱下。“你PE了吗?”成为商界人士见面的问候语。在PE圈流行的一个真实段子是,上海一个68岁的老人,声称以自己的存款为主,募集了8亿人民币的基金。

  “他们没有成功管理过一支基金的经验,也没一个成功的案例投资的经验,甚至还没有过投资失败经验。他们却融到了钱,从几千万到几亿元规模,”曾玉说道,“这是虚火,这类GP对投资人是不负责任的。”

  大多数PE新鲜人怎么做投资呢?“跟投,看到别人投了什么,他们也找关系投进去,”一位上海的PE说长三角的民间PE普遍就是这样,“这样的PE通常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再融到钱,将规模扩大。”

  除了大量勃兴的草根PE,本土PE还出现了两类新玩家:券商试点的PE和有政府背景的产业引导基金。后者规模很大,大多在几十亿到上百亿之间。不过业内大部分人士对此并不太看好,“机制不好,团队激励不到位”是其中一种批评声音,有的批评更尖锐:“这类基金有的就是政府创造就业机会,让一部分人有事可做。”他们觉得此类基金甚至比那些高干子弟现身其中的PE更容易成为权力的寻租宝地。

  对于新兴的本土人民币PE来说,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本土市场。相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由于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外资PE们越来越倚重的宝地。一些外资PE巨头告诉我们,金融危机缩水后,外资LP们的资产配置到中国和亚洲的基金比重越来越大。中国成为全球PE的亮点,已经是LP们的共识。外资PE们也加紧与中国交好,这几年,凯雷、KKR等外资巨头的创始人频频来华进行高层公关,甚至充当起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PE老师角色。

  业界普遍认为,上述外资品牌PE筹建人民币基金需要两年左右时间。这意味着本土人民币PE现在拥有的机会窗优势的时间并不长。事实上,一部分有抱负与雄心的本土PE正在尝试布局美元基金。将来,在中国市场,人民币基金是主流,但领袖级PE将会“双币基金”共进。

  这意味着,两三年后,大量资金与人才单薄的草根PE的生存就会是一个问题。

  王者基因

  所有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PE洗牌才刚刚开始,不管外资、民资、国家队,或者金融、产业背景的各类PE,经过大浪淘沙,能存活下来的肯定是少数。

  “每隔三四年,你就要融资,像重新投票一样。你前一个基金做得好,投资者会再给你钱,或者给你更多的钱。所以,美国PE行业每几年就有变化。不好的基金被淘汰,做得不是很成功的大基金,变成中小基金。”凯雷亚洲联席主管杨向东说。

  这意味着什么?一个基金必须有能力及时抓住一些投资机会,并且能在三四年内证明你是成功的。这对新基金来说,尤其重要。新天域团队第一次融资前,就经过诸多权衡。他们看到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法人股投资机会,“我们在大的战略下,找到这个能看到结果,风险比较小的机会。”这个短期的机会,让新天域迅速见到了成效。另一个例子是成立才两三年的民营PE九鼎投资,它之所以最近声名鹊起,就是因为抓住了“创业板开通”的机会。

  一家基金必须有相对长久的战略。“你不把这些(战略)讲清楚,投资者不会投你这个基金。”曾玉说道,她是LP。

  那么PE达人们现在普遍都看到哪些大机会呢?

  首当其冲,是成长性企业的投资机会。“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各行各业高速增长,很有潜力。2000年前是什么?很多企业家买套房子可能都很难。”曾玉感叹道。经过这些年沉淀,很多内需型企业正值扩张期,对资本、对管理、对人才、对市场扩张等等具有极大的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上做得好的PE将成为胜利者。

  第二大机会产生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尤其是资源类并购中。

  第三大机会产生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的背景下。各类地方政府或者发改委备案的大型产业基金会会瞄准这块蛋糕,它们部分采取了跟市场化基金合作的方式。

  第四大机会是产业整合。

  此外,国企改制也仍有PE机会。

  各派PE在上述机会中的优势(资源与能力方面)是不同的。

  首先来看有本土企业运营背景与经验的民营PE,他们通常自称能给企业提供更扎实的运营增值服务。目前,实力较强的选手有弘毅,他们在2008年起甚至专门成立一个咨询公司服务所投资的项目。复星则以产业链整合优势胜出。新兴的云锋基金,也不容小觑,这个马云、虞锋等知名企业家抱团成立的基金,将在企业界形成很强的品牌号召力。

  其次是外资PE派。目前在中国市场趟路多年的凯雷、TPG暂时胜出。他们的优势在于国际化的网络,和超强的运营专家队伍,毫无疑问是协同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最佳搭档。凯雷与百仕通优势还在于拥有人民币基金。外资投行背景的PE,诸如高盛、摩根士丹利,过去曾经实力很强,目前在走下坡路。

  再则是VC进化派,我们姑且用此来称呼。它们以VC起家,近两年重心转向成长期企业投资。他们往往比一开始就做PE的基金,更凶猛,发现新机会的能力更强。比如从美元基金开始做起的海归派出身的赛富和红杉资本。

  接下来是一部分对本土资本市场很了解的民间PE,比如九鼎投资。还有券商直投派,由于有投行协同优势,将来可能会有一两个杀出来,但目前暂无明显胜出者。

  国家队的产业派中,目前看来,中信产业基金业有最强的冲力。他们既拥有一些普通PE难以拥有的资源,同时也注重服务,筹备伊始就有投资团队和服务团队。他们能否持续有冲劲的关键还是看团队的激励是否到位。

  通过对中外现有做得不错的PE的分析,我们在此试列出中国未来PE王者所需要的基因:

  第一,长颈鹿+蚂蚁特性。长颈鹿代表愿景和视野,能预判大势,蚂蚁代表顽强、韧性、团队精神。

  第二,高端资源汇聚调动能力,懂得与外界分享合作。

  第三,拥有核心战场,合适的投资边界,在专注同时,有敏锐地抓住新兴机会的能力。

  第四,稳定的、混合(各种不同能力)团队。

  第五,激进与谨慎相结合,太温和和保守的PE不可能成为王者。

  第六,增值服务能力,尤其是熟谙本地化需求,同时具备国际化网络服务能力。PE以钱生钱,分为“融、投、管、退”四个环节。其中“管”是实现财富增值的关键。

  第七,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不仅能帮助企业赚钱,还有利于当地产业环境,能与政府、社会、媒体良好沟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