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梁信军:复星不是PE 更像巴菲特

  复星集团CEO梁信军认为,融资模式决定了投资模式。复星过往主要的投资资金均来源于自己的资产,跟一般PE不一样

  采访并整理 | 本刊记者  刘建强

  复星不是PE,更像巴菲特

  首先声明,复星不是PE。原来大家说多元化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强调我们是多产业公司,现在大家认为PE很好,我们也并不认为自己是PE。复星的模式和巴菲特相近。

  就全世界来看,投资控股集团有几种极端的类型,一种就是PE,一种是投资控股集团比如GE,管控极其严格。也有介乎当中的,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巴菲特。

  我们和巴菲特的模式相近,复星要走的路线就是巴菲特的路线。

  巴菲特和PE有显著的差别。巴氏持有一个产业可以长达几十年,这在PE界很少能看到,因为PE的每笔钱都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钱的来源决定了持有的时间。巴菲特资金主要来源是自有资金和保险浮存金,因其具有长期特性,所以持有认为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产业时间长。巴氏与PE的赢利模式和优化管理模式也有差异。

  我们可以把投资控股集团假想成一个生产型的企业,那么它的要害就有四点:原材料价格、生产效率、定价能力、汇聚具备相应能力的人或者资源。

  对于一个投控集团,原材料价格也就是钱的融资成本。钱的来源往往决定了它的投资模式。通常,PE给投资者的回报是相当高的,复合回报率达到20%到30%,这同时意味着它的资金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巴菲特不是这样,他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自有资金和保险浮存金。他的自有资金,原则上不分红,不断滚存;保险浮存金,保险公司对投资收益有稳定的预期,通常在6%左右。巴菲特的投资回报率其实与优秀PE大致相同。但最终差异在哪里?如果回报率都是30%,巴菲特只付出6%的成本,每年积累24%,优秀PE则付出24%(给投资者了),得到6%,还要分红。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巴菲特身形如此庞大,一个人用不到一代时间就能积累如此庞大的净资产。

  另一种极端类型的投资控股集团,它是要分红的。它的投资资金哪里来?通常它会选择对冲负债的方式。如果投一笔回报期为10年的项目,它就会发行10年期的债券。利用集团的良好的信用评级,债券可以发到很便宜。但是,它的融资成本便宜,投资成本并不便宜。在经济上行期,高信用低成本的债发得掉,经济下行期就发不掉,比如这一次金融危机。这就意味着,当市场高涨时,你可以拿到便宜的钱,但同时由于必须马上投资,因为要与项目匹配,因此投资成本不便宜。当市场下行时,投资成本便宜了,你又拿不到钱。低的融资成本被高的投资成本抵消了。而巴菲特的保险资金,每年的成本差不多,他就可以做到价值投资,只在低潮时投,高潮时不投。

  复星过去一直是用自己的钱,现在我们在探索怎么做资产管理。当然,我们还缺好的保险资金来源,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认真考虑的未来要增加的一块业务。

  我们认为融资模式决定了投资模式。一笔钱必须几年还给投资者,怎么可能持有一个明明还有二十年增长空间的东西?所以很多伟大企业会跟你失之交臂。

  PE持有时间是非常明确的,而我们过往主要的投资资金均来源于自己的资产,所以在持股时间上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又由于我们有一个广泛的多产业的背景,我们会根据时机,适当进行一些财务投资和产业投资的相互转换。比如某家长期看好产业中的优秀企业,我们也许投了30%,但是我们不排斥通过成为少数股东,花2-3年了解该行业的规律,积累战略人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继续增持,或者不能增持的情况下,我们会保有它再控股地投资其他企业。

  另外,现在中国PE一般严格限定投资Pre-IPO,Post-IPO它是不投的,墨守成规到什么程度呢?明明已上市的公司的价格远低于未上市,它也不投。我们不一样,在我们眼里只要是价值投资,都可以。复星医药对同济堂的投资,它是上市公司,没关系,我们持续投,我们已经投了约32%。

  在退出方式上,PE只能卖掉股权回收资金,我们不一定,可以分红。复星的利润由两部分构成:一块,投资者称作经常性利润,我们内部叫产业资产利润,我们会通过长期持有一些十年、二十年稳定成长行业的优秀企业,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利润。第二块,非经常性利润,我们叫战略资产利润,虽然有点儿波动,但每年都会有。PE公司通常只有第二块利润。

  做有“复星特色”的投资

  我们跟巴菲特略有差异的地方,或者是我们希望强化的地方是:我们定位在中国发展。如果我们投资全世界,与巴菲特相比,缺点一下子暴露了。如果在中国,我们在竞争能力方面不落下风。我们对中国市场有长达十八九年的理解。投资中国的理念比过去也拓宽了一些:过去给人印象是只投资中国业务,现在我们讲,是投资能够受益于中国增长的行业、企业。

  “受益于中国增长”可以理解为三种:一,本身是中国企业;二,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三,国际资产,能从中国受益。它可能是直接占有中国市场份额,也可能是通过为中国企业提供各种资源、服务来受益。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加驱动、工业化驱动,现在进入了消费驱动。如果对中国经济没有深刻的理解,就会出现在不同发展阶段资产配置错误。复星医药1998年上市,一直到2006年利润基数都是很低的,不是我们没做好,是没有这个市场。豫园商城也一样。当然,一个新产业,有一个培育过程,对一个行业的理解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比较好的方式是用较低的成本、可流动的方式参股于效率领先的公司来体验、培育行业感觉和竞争力。医药行业过去10年的复合增长只有12%,近5年22%,近3年26%,所以要提前布局,否则当26%来了你才开始做,怎么来得及?消费驱动之后的下一个阶段是金融消费驱动,我们也已经在做金融方面的布局。

  在管理上,与巴菲特相比,我们会更加强调优化运营这一块。中国企业崛起速度如此之快,规模发展如此之大,以致它们还来不及在各方面精耕细作。我们本身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业的公司,也不是每方面都好,但有几个方面还是非常突出的,可以弥补人家,比如在融资、资产的配置及战略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做到更好。一个企业被你投资之后它的增长率真的在提高吗?首先要跟同行业其他的投资者比较,第二跟它自己的过去比较。这是复星追求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对所投资的企业,你能花三年时间去优化它,这就是门槛,很多机构没耐心、也没能力做。在人力资源上,集团总部有一半的人是负责优化运营的。其他的中国PE有这样的决心和能力吗?我们投资分众,虽然没有派驻董事,但是我们跟江南春及其团队的沟通是非常通畅的。分众的团队从善如流,不单吸纳了我们的意见,我相信它们也吸纳了很多投资者的意见。我相信你会看到未来几年内分众的一次性损失(很多是由投资带来)会越来越少,甚至没有。再有,我们会更加注重具有内生增长能力的团队的培育和长期的维系。这需要很有耐心的人来做。

  还有,海外的资本市场是开放和多元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有不同类型的资金青睐。中国大陆呢,则相对单一,企业大多只能依靠银行的债务资金,所以对中国企业,多渠道的融资不是发展与否的问题,而是生和死的问题。我们作为投资者,不是只给企业一笔钱,还要帮它建立起多渠道、立体的融资渠道。这也是我们的附加值。南钢去年3月发行了25亿元年利率6.13%的长期债券,是金融危机中受调控行业里第一家发债的,你认为这是跟复星有点儿关系还是很自然会发生?去年4月份,地产市场水深火热,复地被批准发5年期19亿的债,是中国H股公司第一家回大陆发债的,你认为它会自然发生吗?今年,我们投资的海南矿业,获得了四大银行6亿元5年期贷款,利率下浮10%,并且还有政府贴息,这在它的历史上是没有的,复星来了就有了。

  我们的产业背景,使我们投资有更大优势。如果地方政府把一次机会给我们,我们会推动其他产业到当地投资。地方政府一次招商,多次引资。比如在南京,南钢与我们合资了,接下来我们在当地的医药、地产、商业板块的投资都非常大。

  这样,复星的定位就很清晰了。第一,复星不是简单纯粹的PE,PE只是投资公司当中一个极端表现形态;第二,复星做长期价值投资,如果某些产业未来十年二十年能长期保持高速成长,我们会乐于持有,不会有任何心理障碍,就像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几十年;第三,我们是寻求高增长机会的,这点跟一般人认为的PE一样;第四,我们主要投资受益于中国成长的企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