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是2005年。5月23日,深圳市产权交易中心举行深航65%股权的拍卖会。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一次国有资产拍卖案,也是民航大型国企控股权首次面向省内外转让。消息一出,投资者接踵而来:国航、中外运、中石化、平安保险、中信集团,还有像花旗银行、新桥投资、美国国际集团这样的外资背景的财务投资人,更有北京当代集团等一些看好民航业发展前景的民营资本跃跃欲试。深航的股权炙手可热。
拍卖前,市场上曾预估,深航65%的股权价格在14亿-16亿元之间。由于按照深航章程及《公司法》有关规定,国航此前身为中国三大航空集团之一,国航又具备经营全国性航线网络的行业资质,是深航的第二大股东。在多重有利条件之下,大多数人认为国航此次参与竞拍可保无虞。
出乎意料,经过惊心动魄的93轮的连续竞价后,由汇润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润”)和亿阳两家民营投资公司组成的联合竞标人最终以27.2亿元的天价拍得深航股权。而且,这两家投资公司此前从未涉足民航领域。
这样的结果有其政策背景。从2005年1月15日起,民航总局对民营投资主体投资组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不再作限制,而在此项政策出台之前,鹰联航空、春秋航空、奥凯航空等民营航空运输企业已经通过了中国民航总局的组建审批。这意味着中国的航空运输市场已放开了对民营资本的准入,中国航空业已经进入市场化运营时代。
依据深航当时的盈利能力,最终27.2亿元的成交价格,已远远超出对深航评估的价值,巨大风险可想而知。时任时任中航集团党组书记的孔栋这样说:“我们要买物有所值的东西,这样高的价格,你们也可以把我们的25%买去。”国航董事长的李家祥断然决定退出这场竞拍。
第三次机会又一次降临,孔栋自然要牢牢抓住。
2009年11月30日,新华网发布消息称,深航实际控制人李泽源因涉嫌经济犯罪接受公安机关调查。李控股的汇润拥有深航65%股权。在李泽源被带走的几天后,国航副总裁、深航董事樊澄临危授命深航党委书记。随后,国航财务部总经理李有强被委任为深航总会计师。
“我们必须尽股东的责任。因为,25%是国有资产。深航第一大股东涉嫌犯罪,我们义不容辞一定要确保深航的飞行安全、运营正常、还有国有资产的保全。最后是员工队伍的稳定,这是我们考虑这件事情的基本原则。”孔栋说。
根据深航2010年1月的数据显示,其总资产超过200亿,机队规模达到82架。位列中国民航第五位。在孔栋接受采访后的第三天,国航公告,深航增加注册资本51250万元,国航出资约6.8亿元,第三大股东全程物流出资约3.48亿元对深航进行增资。随后,国航对深航的持股比例由25%上升为51%,成为深航的控股股东,全程物流持股25%,而原公司控股股东汇润投资持股比例由原65%下降为24%。
“收购深航是(国航)一个非常重大、非常有远见的一个举措。”吴琪称。
去年底,罗兰·贝格给国务院国资委做了一份报告,其中一个结论是,中国的航空公司面临两难的格局,一方面是,在国内很难赚到钱;另一方面是,国际上有钱赚不着。因此,在国际市场,产品和枢纽是关键;在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干线上可以用传统航空公司的做法,而一些非主干线上,可以做低成本平台来服务于国内市场。 买下深航,用于低成本动作的平台,不是正合适吗?”吴琪说。在他看来,国航自己做一家低成本的航空公司与其定位不符。“深航低成本的概念不是说在旅途中不给你吃、不给你喝那种低成本航空公司,而指其本身的运作的效率和成本,整个的系统成本低。首先,它是一家年轻的航空公司,人员负担很轻,机队相对来说单一,飞机的利用率比较高。由于这些系统性的原因,导致了它整体的运营成本比较低。”
然而,一些专家看来,国航如此少的钱就把深航控制下来,“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一位航空界人士称,“搞深航和搞东星一模一样的:先把被收购企业的老大‘搞掉’,整个系统瘫痪,完了以后,再去做其它的工作,最后收购。”
闻此言,一位国航离职高管直称:“这是胡说八道。”
有争议的收购
孔栋及其团队并不刻意寻找与制造机会。
按照孔的说法,无论吃掉深航、还是东星,都只是“施以援手”。他总结,国航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双核式发展,绝不“单腿蹦”是其商业信条。比如说,国内国际航线并举、发展主业的同时建构相关产业链条,尤其是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扩张的有机结合。
对于一家航空公司来说,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通过融资、购置飞机、开辟航线、建设新的基地、扩大经营规模。“这一模式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孔栋说。
不过,通过并购扩张、资源重组,国航尝到更多甜头。
2003年,国航刚刚渡过难关,经营还不是很顺畅时,他们就出手了。“当时我们就做了一个很漂亮的事情,决定对山航投资。”孔栋说。
其时,东航在山东占有35%的市场,南航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20%。而国航除了在山东的济南、青岛有几条航线外,山东周边市场的航线很少涉足。与山航实施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可以盘活胶东半岛这一巨大市场,迈出国航完成国内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
山航无疑是块“肥肉”。自1994年运营以来,山航搭建了“三环飞行”的经营格局,开拓出较好的局面,它拥有支线型飞机SAAB 4架、CRJ200飞机10架、干线型波音737飞机9架,航线共计100余条。而三环飞行即渤海的天津、青岛、烟台、大连一线的飞行,环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珠海一线的飞行及环长江的飞行,山航已很好地构筑出了自己特色的航线网络,避开了与骨干航空公司的竞争。这家公司甚至曾放言,欲“蛇吞象”般地吃掉西北航,但最终被民航总局拒绝。
由于多种政策限制原因,山航渐渐步入亏损的困境。他们意识到,现时政策并不利于“地方队”的独立发展—山航一位高管当时表示“现在的政策环境是比较有利于三大集团运作”,还是要傍上“国家队”。
于是,山东省政府和公司股东产生了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构想。
2002年底,山航被迫向三大航抛出橄榄枝。南航是最先开始行动的,为表诚意,南航还特地给山东省相关领导写信。但问题卡在了南航、山航之前曾联手入股川航上(分别占川航39%、10%的股份;四川国资部门占川航40%股份)。四川方面担心,如果南航重组山航,南航将控股川航。
而东航由于在山东早有布局,意外导致东航在当地市场与山航屡有冲突,加之东航若重组山航,将令东航在山东将占绝对垄断地位(份额将达85%),这不符合民航改革思路。
这当口,国航及时而充分地向山东省政府表达了入股的诚意。如果能合作,国航允诺会把部分国际航线交给山航飞,打通山东与国际间的空中通道。同时,国航还将在其它方面与山航进行全面整合。首先在航线方面,除了国际航线外,国航利用自身优势可以为山航争取到更多的航权,比如以北京为始发地的航权;其次在机队整合方面,山航可以扩充劳动效率比较高的波音737机队,部分CRJ机队则由国航帮助消化;再次是销售整合,山航借助国航的销售网络的常旅客计划的优势,将提高客票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最后是国航将青岛、济南两地的地面代理业务交予山航,并将部分737飞机的维修业务交给山航下属的太古飞机维修公司,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
2004年2月28日,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与山东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山东航空公司集团就山航股权转让事宜最终达成协议。中航集团通过收购山航B股 22.8%的股权,并受让、增资持有山航集团48%的股权。协议签署之前,国航有关部门专门进行了测算。双方合作后,每年可以直接从市场方面获益超过1亿元,而由于实现资源共享,山航每年可降低成本1000多万元。
彼时,国航此举被认为是“国家队”在争抢支线—山航一度拥有国内最好最大的支线机队。
“去年,山航的经营已经在中国的中型航空公司里面算是非常优秀的,接近5个亿的利润。”孔栋称。
2009年3、4月,正是国航2008年报刚刚披露的时刻。当时,国航收购东星炒得沸沸扬扬。一些业界内人士也问孔栋:“你们都亏成那样还收购东星,还搞湖北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