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能源的喧哗与躁动(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0日 15:36  《商务周刊》杂志

  但从2008年底开始,工厂里静得能听见鸟叫,职工赋闲回家,见了银行放贷员绕道走,成为中国多数光伏制造商的写照。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生产企业近八成倒闭,无锡尚德、昱辉阳光、江西赛维LDK等业内老大纷纷裁员、限产。2007年7月31日的时候,无锡尚德、浙江昱辉、江苏CSI、天合光能、江苏林洋、河北晶澳、中电光伏、江西赛维和天威英利9家海外上市的中国太阳能企业市值为176.16亿美元,而到去年底,9家企业的市值仅为40亿美元,缩水77%。

  “这就像是考试前艰辛的复习,为了未来的好成绩,我们必须付出点代价。”江西赛维LDK公关总监姚峰向《商务周刊》解释说。赛维因2008年第四季度高价库存的低价售出导致该季度严重亏损,2009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比上一季度下降33.6%。

  一定程度上,让华尔街宠儿风光不再的是德国和西班牙政府。两国曾是太阳能的最大消费国,2008年中国光伏组件发货2.2兆瓦,其中98%用于出口,而出口德国和西班牙的占太阳能电池销量的70%—90%。但这两个国家在金融危机之下对光伏的补贴政策做了重大调整。

  安信证券的数据显示,德国目前的太阳能年度收购电价FIT(Feed-in Tarrifs)由2008年以前年降幅5%,改为2009、2010年年降9%;地面装配系统从2008年年降6.5%,改为2009—2010年年降10%。西班牙政府曾给出“全球最慷慨”的太阳能电价补贴政策,2008年前FIT电价为0.44欧元/千瓦时,但2008年10月的修正法案中修改为0.29—0.33欧元/千瓦时,并将2009年补贴额度上限设置为500兆瓦。

  智基创投总裁暨管理合伙人陈友忠对《商务周刊》说:“金融危机使西班牙都快面临破产了,根本没有更多余力去补贴太阳能。”

  一位业内人士说:“西班牙2008年发疯了,一年装了250万千瓦,超过了日本15年的安装量。今年它发现自己做得太快了,调整到新装50万千瓦,对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

  中国光伏产业原来是原材料和需求“两头在外”,近年来原材料端可以实现国内自产,只有需求“一头在外”。欧洲国家的补贴政策调整,以及持续走低的欧元汇率,使中国光伏制造企业从去年下半年起过上了苦日子(详见本刊2009年5月20日封面故事《沙滩上的“硅梦”》)。

  没谱的外需,逼得中国光伏企业把眼光转向国内。2009年3月28日中国“太阳能屋顶计划”出台后,几乎所有光伏企业都进行了项目申报。业内人士估计,申报的项目肯定超过了500兆瓦,甚至可能超过1GW,而国内光伏电站现在的发电总量不超过100兆瓦。中投顾问预计,随着产出增加及新订单增长放缓,今年多晶硅产能将超过需求的55%。

  但如此大规模的产能势必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根据4月20日财政部发布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将对三类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进行补贴,最高补贴标准分为20元/瓦和15元/瓦两个档次。而发改委2006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实行办法》中,目前可用于光伏补贴的资金仅约为30亿元,即大约能补贴200兆瓦。

  智基投资合伙人史煜认为,光伏企业的出路无它,只有“一边游说政府加大补贴的力度,另一方面在研发上做投资,降低成本”。

  成本制约

  如果内需真能逐步释放,太阳能发电产业真正的制约就只剩下一个——成本。

  4月底,位于甘肃敦煌市七里镇西南的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竞标中,国投电力现场开价0.69/千瓦时,据说惊呆了包括国家发改委官员在内的所有人,因为光伏产业之所以需要政府补贴,就在于现阶段其成本过高导致无法与化石能源以及风电电价相比。目前中国政府仅批准了三家太阳能电站示范项目,除敦煌项目外,另有1兆瓦的上海市崇明岛项目、255千瓦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项目。崇明与鄂尔多斯两个示范项目,每发1度电,政府需补贴4元钱。

  4月28日,包括无锡尚德、天威英利、晶澳太阳能和赛维LDK在内的行业内最主要的13家企业共同发布了《洛阳宣言》,重申在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上网价格1元/千瓦时的目标。而敦煌项目的最终价格也定在了1.09元/千瓦时。这个价格还是远远高于风电和煤电,据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节目的数据,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1.9元/千瓦时,风电为0.5—0.6元/千瓦时,传统煤电为0.35—0.45元/千瓦时。

  建设一个太阳能光伏电站,必须包括光伏组件(产业链包括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组和组件)、逆变器、输配电等。其中太阳能光伏组件约占总成本的50%,太阳能电池约占光伏组件成本的70%,硅晶片又占电池成本的60%。所以太阳能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每吨多晶硅的转换率,或者降低电池成本。

  如果要达到与传统能源电网平价的目标,需要将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降至0.65美元/瓦至0.70美元/瓦。今年3月,美国First Solar公司宣布,其薄膜光伏电池板的生产成本首次降到了1美元/瓦,是“太阳能技术的一个里程碑”。但这还只是薄膜光伏板,标准的硅晶太阳能电池成本仍然徘徊在3美元/瓦左右。

  多晶硅的转换率提升同样不是件容易的事。“欧洲市场现在要求多晶硅的转换率要在16%以上才是合格的,16%以下价钱另算,我知道中国大部分企业生产的多晶硅转换率在15.5%—15.7%。因为我们用料杂,根本无法控制质量,这种产能势必被淘汰。”王俊峰感叹,“随着市场重新回到正轨,以前拉上两条枪、投点钱就能干光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大家还是要拼点技术。”

  当然也不乏乐观者。史煜注意到各国企业对太阳能的研发投入非常大,很多创新技术都在研制中,他个人估计未来3年内技术会有重大进步,使得太阳能发电成本和风能相匹敌,“甚至如果它的转换率再高,那它有可能成为最便宜的、甚至能和火电竞争的能源”。

  但微观企业的成本核算并没有包括光伏生产的外部性环境成本,太阳能生产过程中,从硅到粗硅,再到化工三氯氢硅,反应成高重硅,回炉、铸锭到切片,每个环节都要高耗能。而且三氯氢硅会复产四氯化硅,后者是易爆炸的高危化学品。

  有人估算,目前的光伏工业所消耗的能源已经透支了10年它所能节约的能源,也就是说,10年之后太阳能才能算真正的“绿色能源”。

  VC如何淘金新能源

  □ 记者 冯禹丁

  风云际会,已经有人在说新能源是“第四次科技浪潮”,因为“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引发产业转型和催生技术革命,世界经济因而获得复苏和繁荣的动力”。

  如果真是如此的历史际遇,风险投资家应该是最兴奋的,他们在“第三次科技浪潮”——IT和互联网的舞台上已经越来越感到平淡无奇。

  事实上,大多数风险投资早几年就在自己的投资方向上加入了“替代能源”、“环保科技”等类目,还有的干脆以绿色环保能源作为自己的主投方向。那么在喧嚣与躁动的新能源产业,风险投资家究竟如何以理性的“鹰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寻找到真正的“明日之星”呢?

  方向感

  “在中国能源产业做投资,首先要看清楚一个根本问题:这是个国家主导的高度垄断的产业。无论什么能源,最终的买单者都是大的国企。”智基投资合伙人林霆说,“所以我们在中国做投资,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国的能源产业政策。”

  这句话的潜台词不难理解,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风电,最终能不能上网商用,都取决于华能、国电、大唐等5大国有电力集团的态度;液态生物质能的商用同样需要经过中石油、中石化遍及全国的加油站。

  逐渐“做大做强”让能源垄断巨头们的话事权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些大企业的一把手有的是部级,有的还是中央委员,你能源局的一个副部级干部的话他们听也不会听。”一位业内人士说,只有上至国策层面的推动力,才足以影响能源巨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