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虐童事件”推开的三重门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雪莹 “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仍在发酵,真相离人们越来越近,背后的利益纠葛叫人越来越震惊,出现在公众视线里的事件主角也不断发生转移。
先是揭开虐童事件黑色外衣的孩子家长——一位情绪失控到几次崩溃的母亲、同时也是携程的员工;继而是携程CEO孙洁,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最后是携程亲子园管理方负责人张葆葆——一位掌管着七八家幼教公司及儿童NGO组织,声称希望给孩子“妈妈式”关爱的人。张葆葆身份多重,既是一位头衔等身的商业女性,也是顶着上海“三八红旗手”等多种荣誉的“儿童教育专家”和“女性创业指导专家”。可能,张葆葆也是一位有孩子的母亲。
这三个不断变换的女主角,成了公众宣泄对携程虐童事件愤怒的情绪对象。同理同心,情何以堪。这三位不同身份的女性从虐童事件的不同立场,给了公众审视中国幼教问题和体制漏洞的视角。社会幼儿托管需求与供给的严重不足,幼教市场的封闭与垄断,监管责任的推诿与缺位,被一层层暴露。
三位女性,裹挟着各自不同的情绪,在公众面前推到了中国儿童托管和幼教领域三重黑色大门。而那位被喂了半管“芥末”的孩子,以及她身上和幼小心灵里的疮疤,则成了难以抹去的代价。
对事件中受害幼儿的家长来说,这是一场难以忘却的噩梦。我们能够想象,她最初是带着怎样的爱与信任把自己不足两岁的孩子送到亲子园,这是她自己所在公司的内部亲子园,她上班的地方距离事件发生的地方不足几百米。最初,她应该很欣慰看到自己所在的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这样的福利。和每一个年轻的母亲一样,孩子出生后谁来照顾,是一道难题。
受害幼儿的母亲为了推开这重迫切的需求之门,把自己孩子送进了张葆葆旗下的、上海市妇联监管并推荐的、携程聘用的第三方运营的亲子园。
这其实不仅仅是这一位母亲和一个家庭面临的困难。中国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招收的适龄标准为3周岁以上。原本,一些幼儿园开设了针对低龄儿童的带有托管性质的“托班”,不过,在2012年相关部门发布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严厉限制幼儿园入园年龄,因此“托班”被大量取消,尤其是在一些北上广深等管理较为严格的一线城市。
托班被取消,学前幼儿托管的需求被大量的涌现的社会机构填补。其实在照顾学前幼儿的问题上,除了托班,父母还可以选择找保姆或者由老人照顾。但如果保姆成本大幅上升,逼近家庭收入可承受限值;而老人又不具备照顾条件的时候,年轻父母的选择余地就非常有限了。
尤其是,近些年伴随二胎政策的放开,社会对幼儿托管机构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民间力量开办幼托机构,是市场所需,也一直被政府鼓励。在不少地方,对民办幼教机构都有大量补贴。这其实也是社会资本近些年涌入幼教市场的另一个原因。
但并不是每一个社会机构都能拿到办学资质。孙洁和携程就是在这里遭遇了虐童事件的第二重门:企业办学需要严格的资质审核,即便是企业为员工子女开设托管机构,也一样如此。行政的力量成了“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留在门里的便是与上海市妇联——学前幼儿托管的主管单位之一——有着千丝万缕瓜葛的张葆葆。
据报道,2015年底,携程公司与上海《现代家庭》杂志社旗下“为了孩子学苑”签约,“为了孩子学苑”成了携程亲子园的日程运营机构,“解决了职工1岁半至3岁左右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家中无人带教的困扰。”携程方面对媒体表示:“‘为了孩子学苑’由上海市长宁区妇联推荐,具备幼儿教育资质。”而《现代家庭》杂志社由上海市妇联100%持股。——按照股权结构,可以理解为:张葆葆旗下‘为了孩子’学苑”其实是上海市妇联的“孙机构”。
张葆葆在虐童事件中撞上的那重门,则是事件发酵至今最激发公众愤怒情绪的另一层真相:被行政力量封闭和保护起来的利益之门,它让公众一时看不见摸不着,它让更多的专业的社会力量被拒门外,它以公之名赚取了那些真正“为了孩子”的家长们的金钱,却在信任之门、责任之门、监管之门全线失守。
张葆葆及其背后的相关部门在事件发生后的态度和做法,更让人感到心寒。那些感人的口号、迷人的承诺,转眼间都变成了冰冷的推诿之词。也让公众再一次看清:一个高度封闭和垄断、半垄断的行业所能阻挡掩盖的,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和代价。
当然,还有那位施虐者——监控视频中上海市长宁区携程亲子园里那位女老师,她则通过自己几乎完全失去底线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以及常人无法理解的做法,彻底推倒了孩子母亲、携程CEO孙洁和张葆葆之间三重门。
这位施虐者女教师,在其自身让公众失望寒心的同时,让公众看到了中国当前学龄前幼儿托管领域的巨大供需矛盾,让公众感受到了行政力量所设置的垄断门槛所引发的社会危机,也让公众再次虐心地体验了利益驱动下的监管缺失、责任缺失的危险后果。
刚刚结束的十九大提及,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已经为缓解可能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出努力,鼓励二胎,提高生育率已经成为共识,并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所鼓励。
但挑战也随之而来。我们深知由政府全盘托底学前儿童托管和教育福利构想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国情,但我们呼吁在教育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托管和教育阶段,鼓励更多有专业技能、有信用记录、有道德操守,真正“为了孩子”的社会力量进入,同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其实,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简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便是人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但愿,携程上海亲子园虐童事件不再上演。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陈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