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被喊停,但家长们需要思考的其实还有更多
来源:微信公众号“成都儿童团”
继被喊停刷爆家长朋友圈之后,
学而思又遭遇了新的“冰点”。
5月15日,原名学而思的好未来(TAL)
在美上市股周一开盘重跌,
当日22:05,
该股报121.54美元,跌幅5.03%,
稍早跌幅一度超过7.1%。
就在今年5月12日,还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教育界的大事——成都市教育局联手五城区教育局查处学而思培训机构。
其通报内容主要以“未取得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存在擅自招生的违规办学行为”为主,并要求其在整改期间立即停止招生及教学。
通报一出,引发多方关注。不少家长为教育管理部门的做法点赞,并希望由此开始,能让教育得到本质上的回归。
但学而思被喊停事件风波的背后,需要家长们做的和思考的,显然不只是点赞这么简单。如何给孩子一个更完美的教育,如何让教育回归到育人的本真,家长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学尔思”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学而思只是一个奥数培训机构?这样的定义显然是低估了学而思的背景。
学而思的母公司是好未来,为一家市值破百亿美金的在美上市公司,原名奥数网。它是毕业于川大的张邦鑫和北大毕业的曹允东联合创办,脱胎于3A奥数网,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培训机构之一。
学而思旗下拥有智康一对一、学而思培优等机构,及家长帮论坛、家长帮APP、奥数网、中高考网等,既有实体,又有媒体。可谓是有渠道可谋利,也有空间可发声。
那么,这样一个巨大的培训体系,到底做了什么,终于让教育局喊停?
团长先带大家看看5月14日,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此的回应。该负责人表示:
本次执法行动是对家长们反映意见的正面回应,正在进行的民办学校年检工作,任何培训机构都须整改。培训机构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守住底线。一是法律法规的底线,二是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底线。
按照市民办学校年度报告和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将重点查处突破底线的违规行为,无资质或超范围培训、排位推优考试与升学挂钩、开收据不开发票、无协议、虚假宣传教师资源、拔苗助长超前教授知识,办学地点存在安全隐患等。
然而,学而思却是标准的选拔逻辑。5月12日,金牛区教育局对学而思培训学校的通报中提出的要求,也正是将矛头指向了这样两点:
引发一次次风波的学而思
到底做了什么?
学而思被喊停显然不是教育局心血来潮的决定,这也不是学而思第一次引发风波。在一次次风波背后,透露出的却是愈发汹涌的“学而思”式焦虑。
绝大多数家长对学而思的态度是:无比痛恨,却又不得不为孩子去“占坑”。
我们难免要去揣测,学而思到底做了些什么,又是为何引发一次次的“疯狂”?
1、多次卷入奥赛泄题风波
就在成都市教育局对学而思喊停的一个月前,团长对成都2017年“华杯赛”泄题疑云做了深度调查。
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华杯赛考题在开考前便传出。匿名人士提供的录音显示,在华杯赛正式考试前倒数第三天(3月9日,周四)晚上,学生乐乐(化名)所在的学而思培训机构给学生们分发了一张试卷。随后,培训老师在对题目做详解后收走试卷,而其中便有接下来出现在今年华杯赛的题。
在多个家长群中,有家长表示“学而思的老师‘押题’很准,老师甚至能押到题在卷子的哪个位置”。还有家长则表示“确实很准,小孩说今年押中了4题”。
作为华杯赛成都组委会核心成员之一的学而思,既是裁判,又是教练,公正性令人生疑。何况,这并非是学而思第一次卷入泄题风波。
2、“抢跑”、刷题……契合大众“赢在起跑线”的心理
为何学而思让无数家长青睐?其中最明显的原因便是——提分快。
先看看学而思一年级数学内容与普通一年级的数学内容对比。
从其内容中不难看出,学而思的上课进度超前,而且难度非常大。在学而思的暑、秋季招生表中可以看到,甚至有针对学前大班的课程——幼儿园的孩子都要沦陷在奥数中无法自拔?
与此同时,有许多一线数学老师都说起,学而思太超前了,很多内容是直接灌输,直接教孩子如何解题,如何走捷径。这种教学方法,反而扰乱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更甚者,“机械化刷题”抹杀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得不偿失。
诱惑尖子生,带动中等生,拉动差生……快速提分的战术,所到之处,家长和孩子几乎没有招架之力,被捆绑在一起,奋力往前狂奔。而孩子的个性发展与心理成长,完全被挤到了角落。
3、饥饿营销,带动了家长焦虑
“定闹钟秒杀名额”“培优选拔考试”“集ZAN攻陷家长圈”……疯狂的不仅仅是学而思,还有被这样的疯狂催化的家长焦虑。
报读学而思是需要考试的,看分数排进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如果成绩太差,还没有资格去读。这就变成了,报上了的引以为荣,报得晚的后悔没有早点报,没报的赶紧去抢着报。
学而思是极其“高明”的。为何学而思学员要筛选和考试?作为查漏补缺的培训机构,难道不应该是帮助孩子提升薄弱环节?这样的方式或许在于:第一,筛选用户,提升有效性;第二,通过严格控制班数,形成稀缺性,也就是饥饿营销。
而当这个群体越来越大,焦虑更是无孔不入。于是,家长为了抢占学而思名额如同“打仗”。
4、鼓吹奥数的舆论,或与素质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学而思的学员数量是可观的,学而思所掌控的渠道也在明里暗里影响着家长的思想。
2017年成都小升初政策中,明文规定:
学校不得单独、委托或变相委托个人、社会其他机构进行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考试及各类培训班,禁止以任何形式从小学各个年级选拔学生进行特殊培养,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
然而,在学而思的家长帮论坛中,依然能看到诸多鼓吹学奥数,吸引孩子参加竞赛的舆论,让家长恐慌。这是否与我们所追求的素质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一个“学而思”被叫停,
全民焦虑就会停止么?
有人说,一个“学而思”被叫停,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学而思”涌现。
我们不禁想问一个非常“不合时宜”的问题:不补课,行么?
这个问题,大概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敢给肯定的回答。一纸禁令,只是一个开端,但要反思的,也不仅仅是诸多培训机构。
“学而思”被叫停,诸多家长都忍不住一吐为快,也不由得反思更多:
“是我们的社会太急功近利”
“早就该封杀这样那样的培训了”
“生产线的规模化产品,
到高中就会发现这部分孩子最多中间,
瓶颈突破更难”
“漏题这个行为,伤害了勤勤恳恳的孩子”
“百年树人,该尊重正常学习规律”
“家长自己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有一位知名校长这样谈到:“并不是说反对社会上的所有教育辅导机构,而是主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司其职。辅导机构要做的不是把学校要教授的知识提前,而是弥补学校教育在个性化方面的短板。例如,培养孩子如何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发展规律。”
学而思的疯狂,正是抓住了大众“一考定终身”的心理。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每一次升学对于家长而言,似乎都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一步输,步步输。于是,以“学而思”为代表的诸多培训机构,便利用着这样的心态,成了家长想要抓住的救命稻草。
但是,一个冷峻又现实的问题是:又有多少家长可以预测到,孩子成年后将要面对的世界到底会是什么样子,依旧是唯分数论?分数上去了,素质又怎么办?
孩子成长的途径不是千篇一律的。孩子们的确不能输,但是可以以自己的途径“赢”:你上学而思,我可以锻炼思维;你刷题,我可以沉迷阅读,参与实践;你追逐分数,我可以发展艺术特长与兴趣……有意义、有效的学习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孩子不排斥。
学而思被喊停,有不少家长也急切地呼吁升学制度的改变。但,制度的改变并非一朝之事。既然未来的世界难以预测,家长至少该先摆正对自己孩子的考量。让孩子去学习面对这个世界保持镇定的本领,这比将焦虑传递给孩子,摧毁孩子的定力,重要得多!
至于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去参加培训,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来就不是固定的。有兴趣的孩子不妨好好学,觉得异常痛苦的孩子趁早去发现他们的真正特长。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可走火入魔显然是物极必反。
对于学而思的疯狂,你是否也曾为此焦虑?对于孩子的成长培养,你又有着哪些自己的见解?欢迎在文末留言,和团长一起分享你们的独到见解。
文 | 默鱼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陈楚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