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23:02 新浪综合

  再上黑榜 南方黑芝麻糊回应避重就轻

  《通告》显示,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

  肖 莎

  事件回顾

  很多人儿时的美食南方黑芝麻糊,正在经历一次信任危机。

  9月28日,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6年第28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其中提到江西南方黑芝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黑芝麻公司)生产的3个批次的南方黑芝麻糊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为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标。

  《通告》显示,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本次检出大肠菌群超标的产品均未检出致病菌,健康风险较低,但反映该食品卫生状况不达标。”《通告》指出。

  这一消息依然被不少媒体和网友关注。有网友称,从小就开始喝南方黑芝麻糊,但没想到这样一家企业,也会出现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甚至有网友表示,看到相关新闻报道之后,就把家里的南方黑芝麻糊全部扔掉了。

  10月5日,南方黑芝麻公司的母公司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黑芝麻集团)在官网发布情况说明,称南方黑芝麻公司在今年6月就已经收到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结果通知书”,并对市场进行了排查,从6月6日到6月19日,共召回360克红枣味黑芝麻糊(20151020)56袋,600克黑芝麻糊(无糖)(20160106)19袋,360克黑芝麻糊(20151027)79袋。

  但声明中并未提及相关批次的产品共有多少袋,分别销售至哪些城市以及除了已经召回的这100多袋产品之外,如果有消费者购买了问题批次的产品,能否退换货等。

  舆情关注度走势

  9月28日下午5点左右,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南方黑芝麻糊等产品不合格的相关通告,这一消息并未在当日引起舆论关注。

  9月29日,凤凰网、中国网等网络媒体率先关注到此事,并进行相关报道,但是由于临近国庆长假,传统媒体在当日并未对此事进行报道。

  9月30日至10月2日,舆论对此事的关注度始终在低位徘徊。

  此局面由于《每日经济新闻》在10月3日发表的一篇报道而改变。

  10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发布文章《儿时最爱吃的南方黑芝麻糊,竟然上了食药监局黑榜》,其中首次提到,南方黑芝麻糊一年内两次抽查不合格,文中提及今年1月,北京市食药监局在官网上披露,南方黑芝麻糊有5批次产品被查出大肠菌群超标。

  这一报道引发了舆论关注度迅速升温。

  微博对事件的关注度在10月3日达到第一次高峰。

  微信对此事的关注度在10月4日达到第一次高峰。

  10月5日,《京华时报》发表文章《南方黑芝麻糊年内两上黑榜 如何召回及赔偿均未披露》,更加鲜明地提出了“南方黑芝麻糊一年两上黑榜”这一情况,并提及了相关召回和赔偿的问题,引发舆论对此事的又一轮关注。

  10月5日稍晚些时候,南方黑芝麻集团发表了关于3个批次产品不合格的情况说明,并由此引发微博平台对该事件的第二次关注高峰。

  10月6日,更多的媒体跟进此事,新闻关注度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来到了第一次高峰。

  10月7日,舆论关注度有所下滑。

  10月8日,国庆长假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京华时报》发表了题为《南方黑芝麻糊回应上黑榜 仍未说明问题产品总量》的追踪报道,引发了新闻对此事的关注度达到第二次高峰。

  10月9日起,舆论关注度再次下滑。

  此外,根据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新微邦”的统计数据,广东南方报业移动媒体有限公司旗下的新闻类APP“南方plus”发表了题为《天了噜!童年最爱吃的南方黑芝麻糊上了食药监局黑榜!》的文章,该文阅读量超过13万次。

  网友关注度分析

  随机抽取890位网友的观点分析可知,有大约四成网友表示,曾经很信任南方黑芝麻糊;有超过三成的网友称,看到新闻后把家里的南方黑芝麻糊就扔掉了;有超过一成的网友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应当对公司重罚;还有网友称,自己曾经在吃完南方黑芝麻糊后出现过呕吐或拉肚子的情况,不知是否跟产品大肠杆菌超标有关。

  曾经很信任南方品牌,42%

  网友勒一昂liang:亏老子这么信任你,买芝麻糊只买这个品牌。

  把家里现有的南方黑芝麻糊扔了,35.06%

  网友alex707:家里的3袋已经全扔了。

  应该对这个品牌进行重罚,13.26%

  网友1234321九:产品不合格只靠偶尔媒体舆论监督不行,后续如果没行政处罚措施,该卖照卖,该不合格照不合格。

  网友来自哈法的你:罚钱啊!罚一百倍,别扯没用的。

  出现过吃完吐或拉肚子的情况,7.30%

  网友这位太太请留步:我吃这东西吐过一次后再也不吃了,我还以为是我肠胃不好呢。

  其他,2%

  网友想飞滴小毛驴:都有发现这些问题了,还是不愿意处理,难道真是从心里黑到外面了么。

  媒体报道分析

  《每日经济新闻》在报道中不仅提到了南方黑芝麻糊一年两上黑榜的情况,记者在调查中还试图探寻,问题批次的产品是否还有在售。

  “10月2日,记者在南昌市大润发青山湖店看到,南方黑芝麻糊的货架上,问题批次黑芝麻糊(红枣味)(生产日期2015-10-20)、黑芝麻糊(生产日期2015-10-27)已经没有了,而黑芝麻糊(无糖)(生产日期2016-1-6)则还在货架上,没有下架处理。”《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称。

  《国际金融报》在报道中则集中关注了南方黑芝麻集团的情况说明,并在文中直指“回应缺乏有效信息”,因为“对于这批产品为何不合格,问题产品总量有多少,且上市后销售去往何处等信息,该公司均未提及”。

  《北京商报》在10月9日刊发的文章标题就为《屡上黑榜 南方黑芝麻糊回应避重就轻》。

  《京华时报》在文章《南方黑芝麻糊回应“上黑榜”未说明问题产品总量》也提到,即便南方黑芝麻集团发表了相关回应,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追问,包括问题产品是否全部召回、是否向消费者公布召回信息等。

  《京华时报》在报道中还提及了今年初南方黑芝麻糊被查出部分批次产品出现大肠杆菌超标时,该公司的处理情况,称当时在舆论的压力下,该公司也仅在其官网发了一封致歉函,对于具体召回信息以及如何赔偿等只字未提。

  《国际金融报》还引述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的话称,作为糊类产品领头羊,其一年内多次出现质量问题,对南方黑芝麻糊的品牌带来了一定的损伤,并引述不具名的业内人士的话表示,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敏感度非常高,一旦触碰该底线,很难用其他品牌推广手段来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北京商报》的报道还分析了南方黑芝麻糊屡上黑榜的原因,引述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的话称,接连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南方黑芝麻集团作为一家老牌企业,运营水平较低,从生产管理到内部管理以及营销创新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新意,整个企业各方面的老化也就导致难免会出现漏洞。

  舆情点评

  从回复的时间和回复的内容来看,此次南方黑芝麻糊3批次产品抽检不合格一事被曝光后,南方黑芝麻集团的相关回应不仅不够及时,而且不够有诚意。

  9月28日,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了相关《通报》,但直到10月5日,时隔一周,南方黑芝麻集团才发表相关情况说明。

  虽然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通报》中表示,本次检出大肠菌群超标的产品均未检出致病菌,健康风险较低,但是,很多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并非《通报》,而是媒体报道,且一些媒体报道并未明确指出这一点。

  从网友评论和留言来看,其中不少人仅仅在看到大肠杆菌超标之后,就把大肠杆菌与排泄物等联系起来,并由此认为南方黑芝麻糊的生产过程存在问题,甚至有人把自己曾经喝过南方黑芝麻糊后的不良反应跟大肠杆菌相联系。由此看来,南方黑芝麻糊的安全性已在一些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南方黑芝麻集团出具的这一情况说明并不足以让消费者对其产品完全放心。

  通读该情况说明可以看到,南方黑芝麻集团主要表述了几个观点:第一,公司在今年6月已经对江西市场进行了排查,召回了100多袋产品;第二,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对江西南方黑芝麻公司进行了现场排查,没有再出现不合格产品;第三,今年前9个月,有12个省市的相关部门对该集团生产的产品进行多次抽查,除了这一次之外,都没发现不合格。

  但在情况说明中,南方黑芝麻集团并未阐述相关批次产品出现大肠杆菌超标或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也并未解释当出现这种情况,给人体会来怎样的影响,或不会给人体带来相关影响。即便该集团称今年前9个月的抽查中产品都合格,但这并不足改变消费者对南方黑芝麻糊的不良印象。

  此外,从常识来看,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此次抽查到的3个批次的产品不可能只有100多袋,虽然南方黑芝麻集团称,其他省市也对产品进行了抽检,都合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省市在售的问题批次产品都是合格的,都可以不召回。

  也因而,南方黑芝麻集团的这份迟来的回应,引发了诸多媒体质疑,而媒体的质疑声势必会传导到一些消费者心里,加深消费者对南方黑芝麻糊的不良印象。

  如果南方黑芝麻集团能够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同时详细披露问题批次产品销往何处,并表明购买了相关批次产品的消费者,拿着购买证明或实物证明,可以到相关地点进行退货或换货,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南方黑芝麻糊在市场上的信用损失。

  来源:法治周末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何必对支付结算严苛立法喝倒彩?

不管措施多严,打击力度多大,毕竟都属于一种防范措施,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不要被不法之徒得逞,多掌握点支付的防范措施,保护好自己的“皮夹子”、“钱袋子”才是上策,又何必要为这些政策“喝倒彩”呢!

抓住这个机会你可能超越马云

在中国,谁能控制一系列的类似于淘宝的金融交易平台,就将成为比马云的阿里巴巴更加具有影响的机构。中国经济的所有参与者,都应不断审视这一新格局,牢牢把握金融发展的大方向,才能合理应对并立于不败之地。

金砖国家辜负人们的期望了?

金砖国家的成长和发展的潜在障碍是多方面的,包括抗菌素耐药性这类健康威胁,教育方面的挑战,在全球治理机构中代表性不足以及一些短期的周期性问题。而全球政策制定者必须致力于拆除这些壁垒,以令金砖国家最终能发挥出其真正的潜力。

不应长期抑制楼市投资需求

限购是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干预,是一种在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的非常规调控手段。如果作为长期手段使用,其负面作用较多。对于房地产市场,长期抵制投资需求,不仅会影响合理的需求,还会减少正常的供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