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5日00:02 综合

  小米跌出前五 媒体称“神话破灭”

  雨嫣

  去年底还跟华为争第一的小米,今年开年连前五都不是了。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手机市场数据报告,三星、苹果、华为依然稳守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三名,而小米被OPPO和VIVO甩到后面,归到“其他”之列。

  小米手机销量跌出前五,引起业界高度关注,论调比较悲观,多称小米巅峰已过,“神话”破灭。

  小米颓势 跌出前五

  据IDC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增长已出现放缓,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349亿部,同比去年同期的3.343亿部仅增长了0.2%,创下智能手机出货量历年来最小同比增幅。

  华为首季出货量达到2750万部,市场份额占有8.2%,是一季度出货量最高的中国手机厂商。而小米一季度则没有进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反而被OPPO和VIVO挤了下去。据统计,首季OPPO和VIVO出货量分别为1850万部和1430万部,各自拿下5.5%和4.3%的市场份额,共同跻身全球出货量前五名。

  对于出货量跌出前五的问题,小米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多家第三方调研机构会定时发布手机出货量报告,现在只有IDC发布了相关调研报告,希望大家能够在更多的调研机构报告发布之后,再对小米一季度出货量作出相关判断。

  打造了“亲民神话”的小米,小米出货量跌出前五,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根据“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新媒体舆情数据平台“新微邦”显示,截至5月20日,小米跌出前五的相关新闻有1090篇,话题关注度较高的是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央广网等媒体。

  媒体观点倾向性分析

  《中国企业家》报道称小米巅峰已过,陷入颓势。小米优势正在慢慢失去,从被质疑的饥饿营销模式,到引以为傲的MIUI系统,渐渐显露出不足。互联网线上销售模式虽有所创新,但渠道比较单一。而即使是线上,也存在多家竞争对手。小米的低价也不再是优势,出现问题的还有营销手法、产品定位。小米在生态链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挑战。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称小米手机销量跌出前五是神话破灭的节奏,2015年小米倚仗互联网优质基因无视线下渠道,为了骁龙芯片两次推迟旗舰发布,而错失翻身机会。小米在软件方面略显急躁的学习和硬件方面一如既往的懒惰,既没有补足短板,又让人看不出任何个性,无法让人产生购买的欲望。

  览潮网评论认为小米专注低端,错失溢价良机。一方面,低端利微问题凸显,长期处于低端竞争,拉低厂商的利润。另一方面,低端不利于发展用户体验。报道认为长期快速发展的小米应该“慢”下来,从树立品牌形象、增强用户体验、提升产品品质、线上和线下相辅相成着手,唯有此才能提升综合竞争力,才能在强敌林立的手机行业中百舸争流。

  红网评论认为对小米“自由落体”没必要过度解读。小米公司只是一家企业,其在销量上出现的“自由落体”,只不过是市场竞争下的必然结果罢了,根本没有必要被过度解读,更不应借此来否定网络营销以及低价模式的合理性。公众评判一个企业是否有价值和竞争力,除了要看企业产品的销量和市场份额之外,还要关注企业是否具有成长性和持续性。唯有如此,才算是公平公正,客观理性。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认为小米销量下降是必然,占34%

  网友@五色流年:小米向来喜欢打“黑科技”的噱头,人家黑科技都是硬件,而小米都是软件。不注重手机内部核心的加强,长久看来销量下降是必然。

  认为小米仍有发展潜力,占26%

  网友@失落沙洲;每一家企业都会遇到连续高速增长后的战略调整期,雷军与小米目前就处于调整期,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调整,则就进入新的战略发展期,未来依旧有很好的前景。

  认为小米广告宣传过度,占19%

  网友@传说中的人:小米一直过度的广告,过度的宣传,而产品质量一般般,这样的公司把消费者当猴耍,不尊重消费者智商。

  认为小米促进了手机行业革新,占11%

  网友@八月果园:没有小米,国产还停留在做工差性能差的水平。感谢小米把手机从暴利行业上拉了下来,促进了智能手机的高端机向中低端机的转型发展。

  其他,占10%

  网友@其实是假装:饥饿营销装大爷,这下不用得瑟了吧。

  网友@我会遗忘:以前小米独步天下的“性价比”现在和大多数国产比都比不过了,现在手机普遍同质化,同样的配置同样的价格,不出点新招,难以吸引消费者。

  舆情点评

  小米跌出前五,其实早有苗头。从去年开始,小米手机销量就开始下滑,2015年同比增长仅17.8%,不复之前高速增长的势头,而在今年小米一季度销量只卖了1000万,同比大跌近三成。

  造成小米手机销量增长严重放缓,甚至需求倒退的首要原因在于小米陷入“摩尔定律极限化”的怪圈,硬件发展进入瓶颈。其次,华为、OPPO、VIVO的大幅增长和超越说明“互联网思维”并非万能,模式创新只是第一步,企业的稳健经营、长久发展还是要靠技术、渠道、品牌这些真功夫。

  那么,节节败退的小米现在应该如何做?

  首先,做好细节、个性化和品质。无论怎么渲染生态、互联网、增值服务,最终能够让用户有感知的还是手机硬件本身。而现在所有手机企业都几乎在模仿,由于“售价过低,成本限制”导致很多手机难以做好品质,同时缺少个性化。当商品同质化的时候,小米更应该注重细节体验,细节决定品质,见证企业真功夫。

  其次,精准的市场定位,制造产品爆点。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在消费者心智空间里占据一席之地才可以。小米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向消费者传递更多企业专属信息。同时重点在线下渠道,在营销学“制造热销”很常见,利用消费者从众心理刺激蜂拥购买。在这些网上热销的背后,要么是虚假的预售数字,要么是让线下经销商拿货,将销量事先压到线下,然后慢慢卖。

  最后,唯有技术突破才可打破增长瓶颈。智能手机一直在硬件上做各种加法,现在加法做到顶了。小米需要来一次技术变革,才能推动企业内部发展,让用户重新信赖品牌。

  (作者系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分析师)

  来源:法治周末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房地产开发商的房价操控术

中国当今排名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周期游戏的高手。在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时期,他们大胆从政府手中低价吸纳土地,形成财务上的高杠杆性,而在经济复苏及货币宽松时期,则快速出售,积累现金,等待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

学徒制能帮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吗

德国近一半的高中生从16岁起就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有40%的德国年轻人成为学徒。如果能被戴姆勒,博世或是宝马这样的企业选中所学徒,可以成为一件毕生值得骄傲的事情。

台湾还配列入亚洲四小龙吗?

中国台湾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排名在亚洲四小龙中垫底,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当年诺基亚被苹果手机击败,导致芬兰经济大退步的悲剧,难道又要在台湾重演么?

银行如何面对员工离职潮

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