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生20亿落子武汉新能源车:喜新不厌旧

2014年04月04日 01:29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喜新不厌旧”黄宏生20亿落子武汉新能源车

  李溯婉

  创维[微博]创始人、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南京金龙”)董事长黄宏生,如今投身到了在今年掀起的这一波新能源车热潮中。

  黄宏生2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电话采访中承认,正在按计划推进在武汉投资20亿元生产新能源车的项目。

  黄宏生目前仍是创维集团顾问,当他被本报记者问到是否全部精力投入造新能源车时,他称自己喜新不厌旧,他也在关注老本行家电行业的发展,家电行业正进入智能化发展时期。

  转身新能源

  黄宏生近段以来频频赴多地参加关于新能源车方面的会议,继3月初在武汉与当地政府就南京金龙在武汉设立纯电动车研发和生产基地一事进行商讨之后,他3月26日还到深圳参加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该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决策部署,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市场推广应用,扎实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次会议上传递出来的信息,更加坚定了黄宏生投资新能源车的信心。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鼓励发展新能源车,汽车产业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新能源车将逐渐取代传统汽车,届时需求量会很大,我们盯上中部地区的市场。”黄宏生谈到,南京金龙将投资20亿在武汉建厂,通过投资换市场的方式来获得武汉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

  实际上,2009年7月黄宏生获得保释出狱后,就创立了南京创源天地投资公司,试水新能源客车。

  2011年,南京创源天地、厦门金龙与南京东宇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南京金龙三方重组协议书》,对南京金龙进行重大重组,2012年年初,黄宏生出任南京金龙董事长。重组后的南京金龙也一直发力新能源客车,通盛客运有限公司是江苏省第一家使用纯电动公交的公交企业,2012年8月上路的南京金龙纯电动公交车成为通盛客运新能源线路的第一批“试水产品”。

  落子武汉

  在南京当地的公交用车中,本土企业南京金龙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不过,就在去年,南京公交车市场格局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13年11月,比亚迪与南京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联手南京公交集团投资30亿元,在溧水经济开发区上马了新能源汽车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可年产5000辆纯电动大客车和1000辆纯电动轻型客车,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税收6亿元。就在双方签署框架协议之前,南京市采购的1000辆纯电动公交车中,南京金龙纯电动公交车仅为250辆,而比亚迪K9则为650辆。

  因此,业内猜测,比亚迪在南京高调建厂以及分流走客车订单,对南京金龙带来不小冲击,这或许是这家本地企业跨出南京到武汉投资的原因,黄宏生当初投资100亿完成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转型,看中的就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带来的巨大商机,然而随着青奥会的临近,黄宏生似乎并没有等到当年的预期。

  比亚迪方面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于该企业进军南京是否直接冲击到南京金龙的当地客车市场不予置评,只表示投资换市场是破解新能源车地方保护的最有效方法。

  黄宏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对业界的猜测表示否认。他称,南京金龙重组后进入第四年,在南京大本营还不断发展,但不能囿于本地市场,而是需要进行扩张,假如只留在本地,新能源车难以辐射全国市场,比亚迪陆续在南京、大连等地建厂,就是为了不断进入新市场,而他决定到武汉投资建厂,情况与此类似,他看好新能源车的发展前景,尤其是中部地区市场需求量大。

  随着雾霾污染的加重,武汉2014年计划投入4.5亿元用于购买300辆新能源公交车。目前,已有多个业内巨头抢滩武汉新能源车市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日前也宣布,将在武汉投资60亿元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黄宏生表示,南京金龙将投资20亿在武汉设立纯电动车研发生产基地和核心零部件组装基地,预计年产纯电动大巴、中巴和轻型客车1万辆,年销售额百亿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记者目击上海女游客在马来西亚被掳走
  • 体育斯诺克中国赛-丁俊晖5-2希金斯 晋级8强
  • 娱乐外媒:“巨星”文章出轨 网友:冠希2.0
  • 财经环北京楼市亢奋:政策未定房价先行
  • 科技中移动回应香港套餐优惠质疑
  • 博客博主亲历:和习主席一起吃法国国宴(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子因大学挂科成黑户:家庭事业全毁
  • 刘杉:“微刺激”预示政府两难
  • 钮文新:稳增长没有股市不行
  • 苏鑫:揭秘SOHO中国卖房子的秘诀
  • 周彦武:反腐扫黄让中国经济下滑
  • 慕容小散:限购松绑之后冰火两重天
  • 张化桥:中国必须加息 才能减息
  • 徐斌:不能老眼光看本届政府政策
  • 张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难度不小
  • 叶檀:银行高股息为何不讨投资者的好
  • 杨再平: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