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派圣元坚持用进口奶粉:没乳清狠抓奶源是大忽悠

2014年01月13日 08:26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自建奶源是大企业想要给行业设立门槛,不允许用基粉意味着,很多企业需要扩建或改建,这对于小企业是不可能的。

  ◎本刊记者 李韵 | 文

  无牧场主义的顽固坚守者张亮,一直无法理解新一轮乳业整改提出的“乳企应该持有自有牧场”的做法。他自始至终选择全进口原料,认为这才是中国乳业的正途。

  在当下战火纷飞的乳企圈,拥有自有牧场的乳企纷纷被列为各大巨头抢食的对象,圣元却一直无动于衷。2013年年底,低调的圣元似乎终于再也耐不住寂寞,也加入逐鹿之列。但等最终并购对象彻底浮出水面后,换来的却是业界的大跌眼镜——被兼并者育婴博士依然和奶源无关。

  圣元主张中国婴儿奶粉用进口奶粉,使用干法工艺生产,反对所谓的“自给自足说”。在张亮看来,中国的土地现实,根本容纳不了奶业消费大国所需要的原料。“中国婴儿奶粉如果真的要自给自足,就要先让国人吃奶酪。没有乳清,狠抓奶源是大忽悠。”

  有牛就能做好婴儿奶粉?

  从2008年开始,国内乳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一直倡导由乳业企业自建或合作等形式,建立质量稳定的奶源。国内各大企业也都响应号召,伊利集团提出计划在2017年前新建800家不同规模牧场,以稳定原奶供应。另一乳业巨头蒙牛也斥资超过30亿港币成为现代牧业第一大股东。但张亮却极力反对这一趋势:“国产奶源这么费劲,何苦呢?”

  “自建奶源是大企业想要给行业设立的门槛。细则对于外资企业及大量小企业来说都不是好消息。杜绝进口基粉意味着很多企业需要扩建或改建,这对于小企业是不可能的。育婴博士选择被圣元收购,很大程度上是在规避国内代工的问题。”乳业专家宋亮说。

  与同行国内自建牧场的做法不同,圣元生产奶粉因为是使用干法,所以生产原料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不愿意与国内拥有奶源的企业有过多的牵扯。

  “有牛就能做好婴儿奶粉?如果此理说得通,那些国际大牌早就消失了。现在是全球经济,为什么不能利用世界各地更好的资源来进行高效的配比,非要在国内抢来抢去?”雅士利等国内乳企纷纷开始在新西兰等地投建工厂之前,张亮主导下的圣元更早开始探索运用全球资源来完善产业链模式。

  圣元国际2011年就放弃了国内奶源,全部选择法国和新西兰等国外进口奶源,目前婴儿粉主要是用进口的大包粉来生产。而没有自建牧场也成为其未能进入政府推介名单的主要原因,尽管其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各项资质行业排名都居前列。

  在政府主导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乳业兼并重组的大背景下,进入政府推介名单的伊利、蒙牛、飞鹤、高原之宝等六家企业一度被认为将获得在资金和政策上的重点倾斜,其间,“300亿元”政策红利的说法一度在业内甚嚣尘上。

  对于乳企整合,张亮曾在微博中表示:“这次整顿的重头戏是国企扩张,业内国企就那么几家,能够入眼的可并购对象也屈指可数,我懂事,不会搅局的,让国企们先搞,如果有剩下的,我再看。”

  张亮支持光明、三元等液态奶为主的企业发展奶牛养殖业,认为做巴氏奶液态奶的当然应该有自己的牧场,至于婴幼儿奶粉企业,张亮坚持支持进口:奶粉是干的,更适合国际大物流,不像鲜奶,有运输半径的限制,“法国人给我养牛供奶,这不是挺好吗?为什么非要自己去养牛?我再自己种牛饲料、建药厂生产兽药……最后,我真可能找不着北了。”

  投建奶源基地,投入大、周期长,饲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很多企业难以承受。进行国际化奶源布局是一个主要趋势。而三元、蒙牛、光明等乳业巨头最近纷纷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平均涨价幅度为8%,并且覆盖到入户奶、商超等渠道,似乎在印证企业承担奶源建设背负的重担。

  “由于散户大规模退出,而规模化牧场并没有能够及时填补散户退出留下的空缺,导致原奶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宋亮认为,奶源短缺预计要到2015年才会有所缓解,但随着消费需求增长,奶源紧张是一个长期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成本也在不断增长,原奶价格或将继续维持高位,国内低价牛奶时代已经过去。在奶源短缺背景下,海外并购无疑是寻找奶源最快捷的出路。

  张亮作为进口奶源坚定拥护者,他提出圣元要实现四个国际化:原料、科技、装备、资本,其中原料被张亮摆在了第一位,并且不断在付诸行动。

  2011年,圣元通过组织多家媒体和消费者分赴其位于新西兰和法国的奶源基地——恒天然公司和欧洲乳清公司,以见证了圣元奶粉的原料从牧场养殖到加工、质检、分装的全过程的方式,对圣元奶粉的海外奶源基地进行近距离的展示。

  2013年4月25日中法商务论坛上,张亮发表了关于圣元与法国的长期合作渊源和投资法国的战略意义的演讲,并与法国索迪亚集团签署了圣元在法项目执行协议。将在法国布列塔尼投资建设一座10万吨的婴儿奶粉工厂,预计当月开工,工期18个月。其首批产品预计2014年年底在中国面市。

  对于此次战略合作,张亮表示:“圣元公司借此获得高品质奶源的长期、稳定的供应保证,为未来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得以始终保持产品的最佳品质。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增强广大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信心。”

  黄金地段中的黄金

  乳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品牌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一大批中小企业开始面临生存困境。由于行业并购重组的最终细则尚未完整出台,因此国内并购高潮还没有到来,不少企业只是传出洽购绯闻,但是并没有实际性动作。大部分面临生存困境的中小企业还在选择观望。而从企业并购的方向上来看,企业可能更看重的是上游的奶源和下游的渠道。

  此次圣元收购育婴博士,张亮看中的便是渠道。育婴博士原为上海纽贝滋营养乳品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长期专注于婴童渠道,市场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育婴博士的优势在于婴童渠道,并且在东部沿海、南方市场更有优势,这恰是走传统销售渠道,如超市、卖场的圣元国际需要填补的领域。通过这次收购,张亮可以加大在母婴店渠道的布局,而母婴店渠道是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最大的渠道。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育婴博士影响并不大,但对于圣元来说,育婴博士出价低,且江浙地区的母婴渠道是“黄金地段中的黄金”,可帮助圣元进一步完善布局。关于母婴店渠道,圣元国际董事长张亮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并不是国产奶粉衰落的根本原因,而根本原因是过去5年奶粉行业最大的一个变化——婴童渠道的快速发展、强势崛起。2013财年,圣元净销售额由上年的3.425亿美元降至2.658亿美元,毛利润下降33%,净亏损6390万美元。

  而婴童渠道的快速强势崛起或许只是圣元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2008年,圣元优聪受三聚氰胺事件波及损失超过10亿元。在那之前,圣元是国内婴幼儿奶粉一线品牌,市场占有率14%,第二名多美滋占有率11%。三聚氰胺风波刚刚平息,雌激素乌龙事件又起,一系列事件致使目前圣元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市场第一到了市场第十,目前占有率只有5%。

  大家都半斤八两

  “激素门”对于圣元而言,可谓凭空一击。张亮曾将原因归结于行业恶意竞争,但又不太敢相信。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他反复强调很多乳企都在使用来自新西兰恒天然的奶源:“大家都半斤八两,会有人这么挑起事端,不怕惹火烧到了自己?”

  张亮表示自己和公众一样想知道那些与圣元一起接受检测的其他品牌的激素含量情况,但他又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国家卫生计生委)迟迟不予公开的苦衷表示理解,“国家标准里没有这个成分,又确认不存在安全问题,政府也就没有恰当理由来公布含量了,这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范畴了吧”。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圣元这些年的下滑,源于子虚乌有的性早熟事件影响。当时的媒体是比较混乱的,开始夸大莫须有的报道,虽然最后被证实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件,但是最后对圣元造成的打击非常致命。当时的企业没有很正视媒体。那次事件后,圣元的业绩急转直下,这些年圣元一直在下工夫,不断地尝试重新扩大市场。”

  虽然目前业绩已经有一定恢复,但并不如市场预期,因此急需新的品牌提振销量。而对于育婴博士,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类似于育婴博士这样的中小企业与大型乳粉企业整合是大势所趋。2013年业绩开始好转,今年大环境对于整体国产奶粉来说是一大利好。圣元能否抓住大环境的利好便是关键。

  虽然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力挺下,圣元惊险逃过一劫,但市场损失及消费者信心的缺失难以挽救。圣元自“三聚氰胺事件”后二次受伤,即便风波过去了,有些问题还是悬而未解。既然不是奶粉的错,那些只喝奶粉的孩子怎么就突然性早熟了呢?张亮为此投资了1000万元慈善基金去资助探究这个谜题。但有人指出这1000万资助中有与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合作的项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刚好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属的单位。

  局势的新变化

  圣元的发展路线似乎刚刚明朗,但是一纸文件的出台又让市场局势产生了新的变化。

  2013年12月25日,《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下称《细则》)正式发布,新版《细则》要求严格监管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不再受理新建企业以基粉为原料,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异地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许可申请。对集团公司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异地生产并已取得生产许可的情况,给予一定过渡期限进行工艺整改。

  关于基粉的管理要求,仅有包装产地、工序、设备,没有完整的生产工艺条件的不给予生产许可;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不生产最终产品的也不给予生产许可。这将给东北、广州等地的一些乳企带来致命一击。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很多乳业生产基粉但不做产品,而广州的一些企业不生产基粉但做产品,按照《细则》,这些企业都将面临停产整顿。

  按照《细则》,现有的128家婴幼儿奶粉企业中将会有近50家乳品企业面临停产整顿或退出。同时《细则》中要求全项目66项检验制度,对于很多过去不检测,或者委托检测的企业来说,将投入很大的成本,这些成本或许会成为压垮一些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专家指出,根据“乳粉的热处理分离标准”,不同等级的乳粉只能用来生产不同的乳制品。因此优质的奶粉只能用新鲜的生乳加工,但是由于国内目前确实对进口奶粉等级有划分,这就使得国内牧场的鲜奶失去优势。另外,对乳企的加工生产工艺也不会有任何促进。

  但细则里没有对受到争议的干法生产做任何限制,只要进口的是合格原料原粉,干法生产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是关于基粉的进口仍然存在问题,因为有了干法和湿混必须在同一厂区完成的,现在已经变相地不允许进口基粉,国内很多企业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细则的一些细节,张亮认为:“婴儿奶粉不得委托、贴牌、分包的规定无所谓好坏,在工业领域这些生产模式很常见,禁止似乎不合常理,但鉴于婴儿奶粉的敏感性,特别是目前市场的混乱状态,行政干预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必须一视同仁,在中国不允许,国外生产进口到中国的同样要禁止。”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贪官最后陈述有人引经据典有人忆苦表功
  • 体育U22亚洲杯黑色3分钟!中国补时丢两球1-2
  • 娱乐汤唯被骗细节:接个电话去银行上钩
  • 财经人民币外升内贬:国内人感受越来越不值钱
  • 科技北京官方打车软件全面沦陷:不能加价
  • 博客中日关于“伏地魔”之争是说给谁听的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学女老师环绕易教出伪娘女汉子
  • 张化桥:印度今天和明天的问题在哪
  • 徐天舒:互联网金融热背后的冷思考
  • 美国客:留美中国学生兴起代购热
  • 姚树洁:张艺谋被罚是没有交代的交代
  • 谢作诗:春运拥堵缘于城乡二元结构
  • 高善文:中国离债务危机有多远
  • 凯恩斯:房地产行业将面临断崖式下滑
  • 陶冬:美非农失前蹄 欧央行谋后招
  • 黄有光:建议高考男女生分开录取
  • 江濡山:五问肖刚 你有杀手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