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国资委官员:央企亏损非自身不努力 因处行业利润低
实习记者 谷枫 本报记者 徐亦姗 北京报道
生死时速,争分夺秒。
11月13日晚间,中国铝业(601600.SH)发布关于中铝香港拟向中铝海外控股转让股权及银行贷款的独立财务顾问意见,这也是一个多月以来中国铝业关于转让持有西芒杜项目中铝铁矿65%股权的第六条公告。
各家央企在最后两个月里频繁做资产加减法。各家央企前三季度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巨额亏损的阴云依旧笼罩在一些央企之上。
根据WIND数据统计,由国务院国资委会控制的上市公司中,前三季度亏损的达50家,总计亏损194亿元。
伴随着企业巨额亏损的是企业处置自身资产,在亏损位居前列的央企中*ST远洋(601919.SH)、中国铝业、中海集运(601866.SH)、*ST二重(601268.SH)、中海发展(600026.SH)、招商轮船(601872.SH)、华电能源(600726.SH)等7家上市公司分别都有处置资产的情况,截至第三季度,7家公司包含已处置和拟处置资产估价达284亿。
这些上市公司处置资产的方式大相径庭,有的由控股公司接手不良资产,有的将生产资料除旧换新。但殊途同归都是为扭亏为盈保壳过冬。
以带帽央企*ST二重为例,2013年扭亏为盈避免被暂停上市是其首要目的。
一位*ST二重的人士对记者说:“扭亏是公司2013年初制定的目标,也是公司今年的大事,目前处置资产已投入这么多,如果还不能扭亏,结局一定不好。”
资产处置殊途同归
早在9月27日,*ST二重即发布出售资产公告,公告称拟将持有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路运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二重集团(镇江)重型装备厂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及公司截至6月末拥有的与风电业务相关的产成品存货等资产,作价36.8亿元出售给控股股东中国二重。
截至9月底,*ST二重亏损15亿元。*ST二重人士告诉记者:“出售资产能否盖过亏损还不好说,好在还有一个季度。”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就资产出售事宜致电*ST二重证券办,工作人员表示,资产处置是两个原因,一是从公司与中国机械集团重组的目的出发,另一方面则是公司2013年要扭亏。
事实上,尽管经营状态尚未根本好转,但*ST二重开启的重组事项便是为保壳做准备。
2013年5月24日,*ST二重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筹划联合重组事宜。
7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同意中国二重整体产权无偿划入国机集团,作为重组后新集团的全资子企业。由此,国机集团间接收购中国二重所持*ST二重71.47%的股权。
据接近二重的人士分析:“这次处置的资产情况有所不同。部分是为迎合集团重组后打造高端制造板块的战略,例如转让镇江公司100%股权。另一部分则是为上市公司减负扭亏,如万路公司100%股权的转让。此次公司还有一些风电产成品存货的处置则是风机市场不好,想要消化库存。”
截至2013年6月末,万路公司净亏174.32万元,从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也不难看出*ST二重剥离万路公司的原因。
上述二重人士表示,目前公司相关部门在做准备,后续不能排除还有其他资产处置。
同样在2013年前三季巨额亏损的中国铝业近期也在争分夺秒处置资产。
中国铝业前三季度净亏损18.5亿元,同比继续亏损,今年以来铝价持续低迷挤压公司的盈利能力。尽管上半年中国铝业剥离难以扭亏的铝资产,但依靠主业扭亏无望,出售资产便成为扭亏的捷径。
一位长期跟踪中国铝业的大型券商研究员认为:“转让持有西芒杜项目的中铝铁矿65%股权给母公司,中国铝业有望录得投资收益约50亿元,税后折合增加净利润37亿元。如股权剥离年内完成,则足以扭亏为盈。”
一位中国铝业人士也告诉记者:“中国铝业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通过本次交易可以减少公司未来资本开支,改善公司现金流量,有利于公司优化资产结构,实现扭亏为盈。”
亏损央企行业扎堆
记者发现在亏损额度较大的这些央企,基本集中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化工和有色金属四大类,交通运输中又以航运业居多。
中国铝业所在的有色金属行业同样处在低谷,严峻的行业基本面让企业扭亏之路异常艰辛。前述券商研究员认为,铝价持续低迷,新增产能使铝价疲弱基本面难以扭转。
航运行业低迷形势下,通过售卖资产来增厚利润的航运企业并不是个例。14家上市航运企业三季报显示,有10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ST远洋前三季亏损20亿元位列航运企业亏损之首。
中海集运今年两度出售盈利能力较好的码头资产,若交易完成,合计增利达11.3亿元,但在其背后是三季报16.7亿元的巨额亏损。
*ST远洋三季报显示,前三季主要通过出售中远物流100%股权、所属中远太平洋出售中远集装箱工业公司100%股权,取得的处置收益达49亿元。同时*ST远洋四季度将向中远集团出售青岛远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81%股权和上海天宏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81%股权,预计将贡献利润约36.7亿元,可使公司扭亏保壳。
但另一端是国际航运巨头在如此不好的大环境下,依然盈利。马士基航运交出靓丽三季报:当季实现营收68亿美元,净利5.54亿美元。一位马士基的员工直言:“中国航运企业的巨额亏损和公司管理有一定有关系。”
一位南方大型基金经理也认为:“企业管理者并不是财产的最终所有者,不可能像真正的股东那样关心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及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