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失败 中石化与中燃“讲和”
公告称收购要约不再进行,双方签订战略协议“化敌为友”
新京报讯 (记者钟晶晶)中石化与新奥燃气联合发出的针对中国燃气的收购要约历经近一年后最终失败。昨日三家公司均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因收购需满足的先决条件无重大进展,要约人宣布,收购要约不再继续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收购失败,中石化昨日却转与中国燃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转敌为友”。
此前曾6度延期
昨日中国燃气披露,中石化与其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利用中国燃气原有网络销售中国石化的液化石油气,改建成品油和压缩天然气两用补充站,并共同拓展中国迅猛发展的车用及船舶加气市场。中石化将优先供应天然气给中燃,此外,中石化原则同意中燃参与中石化省际天然气管线及配套设施的投资。
中石化和新奥去年12月发出收购要约,拟以每股3.5港元共计167亿港元对中国燃气发起敌意收购。此后中燃方面不断推高股价,致其高于收购价。
截至昨日,该收购要约已经被6度延期,而10月15日正是最后一次延期的最终截止日期。昨日三方公告正式确定该收购要约终结。
反垄断审查击败收购
6次延期也折射出诸多波折,来自中国燃气高管的抵制以及中国燃气其他股东不断增持导致中国燃气股价提升是重要原因之一。中燃股东之一北控集团多次增持,中国燃气股价大幅上升,并高于收购价。
昨日中国燃气停牌,但停牌前股价为4.3港元,远超此前3.5港元的每股收购价。而此前中石化和新奥方面并未表示愿意加价收购。除此之外,前中燃董事总经理刘明辉重返公司之后,连同执行总裁黄勇及多名员工,连番行使手上的购股权,也将大幅增加收购成本。
未满足政府反垄断审批也是重要原因。早在收购要约发出后就引起市场担忧,可能导致天然气市场垄断。收购最终未获政府审批是导致收购终止的直接原因。
中国燃气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燃气运营服务商,主要在中国大陆向居民、商业、公建和工业用户输送各种燃气。国台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中石化、北京控股集团、韩国SK集团、英国富地石油控股有限公司等均是其股东。
■ 观点
三方PK 中燃成大赢家
尽管中石化联合新奥收购中燃失败,但最终还是与中燃成为合作伙伴,业内分析认为中国燃气成为最大赢家。
对于这一结局,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天然气研究领域专家对记者表示,中石化是国内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商,其联合收购目的无非就是为今后的产品销售锁定市场,但从目前来看,中石化并未有损失。借助中国燃气的渠道,中石化仍然可销售自己的产品。关键在于中石化的定位,是想做天然气供应商,还是要上下游通吃。“从长远看,当然是控制了渠道更好。”上述专家表示。
由于此收购是中国首个由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发出的敌意收购提议,昨日有外电分析称,此次收购失败也显示出,中国非国有企业能够抵御来自国有企业的吞并威胁。
(钟晶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