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博弈中的快递小哥

  证券时报记者 王基名

  如果说十年前大街小巷最密集的是话费充值点,现在充斥眼前就是各种快递站点、快递车及快递小哥。快递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网购发展的强大支撑。

  国内快递行业经过十几年迅速发展,已经形成顺丰走高端路线,“三通一达”和百世快递竞逐中低端市场的格局。而且这些快递巨头均已成功上市,快递业发展也被寄望进入新阶段。

  所谓新阶段,摆脱低价竞争、提高质量被认为是其中重要一环。十几年中,除顺丰之外的各家快递公司为抢占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一直是主要手段之一。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快递发展进入新阶段,涨价提质已经是大势所趋。

  近日快递涨价,搅动市场神经,甚至被冠以“涉嫌垄断”的名头。垄断与否暂且不论,但快递行业确实是国内市场化较充分的一个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在人力、物料各种成本“涨声一片”,以及人们对于购物体验、服务质量要求更高的前提下,适当提价也在情理之中,这实际上形成了多重博弈。

  快递公司、一线快递员与客户之间形成了三方博弈,而在实务操作中,一线快递员更易成为博弈的主角,这是行业与生俱来的劳动密集型特点造成的。

  博弈必然涉及利益的平衡,快递公司涨价是否应该向一线快递小哥倾斜呢?例如提高单件派费增加动力、多招快递员分担压力,这可能是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口碑、留住快递员的现实需求。

  不得不说,国内快递公司数量不少,但在消费者甚至快递员眼中仍是两类:顺丰和非顺丰。众所周知,顺丰的取胜之道在于速度与服务,在市场经济下这两项都与“钱”紧密相连,特别在以快递小哥为一线触手的快递行业,“有钱赚便有干劲”是最实在的道理。

  奔走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员绝对是这个行业的基石,也代表着行业的口碑与形象。现实中,他们会为了每单多赚几毛钱,放着方便快捷的驿站与货柜而不顾;会为了每天多赚几块钱加班加点多送几件。“多赚点”是大多数快递小哥最大的动力,而回报与付出总存在着一定的守恒与正相关属性。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部分快递小哥虽然知道顺丰“送上楼服务好”,但个人行动中既存在现实的难度又缺乏主观的动力。现实的难度是派件多,没完成任务要被罚、丢件要赔付且被罚;主观上派单单价低动力不够。种种博弈,不一而足。

  另外,在快递网店负责人或老板口中,明明知道部分快递员存在服务态度不好、懒散等状况,但又不能辞退,对于部分被罚者甚至还要“哄”,因为“不好招人”。

  不得不说,在新技术、智能应用帮助下,快递行业整体的效率与服务都已经有不少提高。涨价向一线快递员倾斜也并非改善服务与口碑的灵丹妙药,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那一味。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