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31日23:3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美东时间29日,吕克·贝松导演的科幻大制作《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公布了第二款预告片,正式启动宣传攻势。影片的投资额高达2.1亿美元,将是好莱坞六大制片厂(迪士尼,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环球,索尼和派拉蒙)的作品外预算最大的一部电影。其中,最大投资方为中国的基美影业。

  基美影业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立足中国的国际电影投资、制作和发行公司。2016年9月,基美影业正式入股欧罗巴,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众所周知,欧罗巴影业是2000年吕克·贝松在巴黎成立的自己的电影公司。经过17年的发展,目前欧罗巴影业已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影公司。出品过的知名电影包括《飓风营救》系列、《玩命速递》系列和斯嘉丽主演的《超体》。

  其中,《飓风营救》三部全球票房超过8亿美元,《超体》全球票房4.5亿美元,是欧罗巴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案例。而此次将于7月上映的《星际特工》成本高达2.1亿美金,是中国电影公司在与国际顶级电影公司合作中迈出的突破性一步。

  同时,2017年1月,基美影业与美国GK影业共同拿下《死侍》作者罗伯·莱菲尔德(Rob Liefeid)《极限宇宙》漫画系列的电影版权,进军漫改电影领域。

file0001file0001

  《星际特工》是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的新作,他曾导演《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等经典作品。这部《星际特工》是其筹备最久,最耗费心血的一部,改编自同名的法国畅销漫画系列。原作漫画于1967年问世,连载持续五十年,是法国国民级的漫画IP。影片的主演阵容包括:出演《超凡蜘蛛侠2》中“小绿魔”的戴恩·德哈恩(Dane DeHaan)、英国当红超模卡拉·迪瓦伊(Cara Delevingne)、著名歌手蕾哈娜(Rihanna),以及中国男星吴亦凡。

  历史上,超过2亿美元的大制作,全部是好莱坞“六大”的作品,其中为人熟知的包括《加勒比海盗》、《霍比特人》和《复仇者联盟》等,不难发现,除了《阿凡达》等极少数作品外,这当中大部分作品都是既有知名IP的续作。而《星际特工》作为一部非续集电影,在没有IP粉丝的积累的情况下,一开篇就砸出2.1亿美元的大手笔,制作方的勇气可想而知。

  3月30日,新浪财经采访到吕克·贝松本人,问及当初电影在寻找投资方是否困难时,吕克·贝松坚定的说“不难”。“因为只要剧本足够好,投资方就知道电影一定会赚钱,而只有在剧本不够好的时候,投资人可能才会说虽然我们感兴趣,但是……”

  以《星际特工》2.1亿美元的预算来看,即便放在好莱坞“六大”的体系中衡量,也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片。近期可做对比的案例如《金刚狼3》,投资成本9500万美元,《美女与野兽》的投资成本为1.6亿美元,《金刚:骷髅岛》则为1.85亿美元。

  所谓独立电影,是相对好莱坞“六大”而言的。经历了长期发展和不断并购扩张,好莱坞六大制片厂已经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体系——电影从开发、制作到院线发行、非院线播放权销售再到后续消费品授权几乎都可以在自身的体系内完成。

  而独立电影则恰恰相反。电影的制作方往往只覆盖开发制作环节,从最初的融资到电影在全球各个市场的院线发行,再到非院线渠道播放或音像制品授权,以及衍生品授权,这些不同的环节都需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同时独立电影的项目筹备周期可能相当漫长,对于各个环节成本控制的要求也远远高于体系完善的“六大”。

  好莱坞“六大”的投资往往高于独立电影的另一个原因——行政成本。由于维持着完善体系,“六大”的行政成本往往都会反映到制作成本中,而独立电影的团队向来是项目敲定才会按需组建。因此,即使是和“六大”操作同样规模、同样题材的项目,独立电影的投资往往都会少上一截。可见,《星际特工》2.1亿美元的背后,可能有着超乎想象的规模。

file0002file0002

  那么这笔豪华预算都花在哪了呢?

  答案是三分之二都花在了特效上。维塔数码(曾制作《指环王》)、工业光魔(曾制作《星球大战》)和Rodeo(曾制作《权利的游戏》)三家同时参与到同一部电影的特效工作中,整个特效团队人数近1000人。此次影片共设计了200多个外星生物,特效镜头高达2700个,远超吕克·贝松1997年的科幻经典《第五元素》。

  在此之前,吕克·贝松已经有充足的商业大片制作经验。《第五元素》以9000万美元的成本实现了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飓风营救》系列三部成本不过1亿美元,全球票房超过8亿美元;《超体》以4000万美元的成本收获了全球4.5亿美元的票房。那么此次《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是否会延续以往的成功,还让我们拭目以待。(冯昊 发自纽约)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