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两个月销量负增长 车市遭遇“倒春寒”

  □信息时报记者 马海燕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车市与广州天气一样,遭遇前所未有的“倒春寒”。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在国内销量方面:1~2月,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量为3524473辆,同比下跌了2.4%;从广义乘用车口径统计,前两个月累计零售下滑2.9%。

  “历史最差”的开年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用“前所未有”来形容车市这一严峻的现状,“这几乎是2005年之后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可以算是历史最差”。

  销量下滑的原因一部分来自于“购置税优惠幅度的滑坡”,更多则来自于去年“购置税减半优惠”对车市的透支。去年底,便有汽车行业人士担忧,“2017年中国车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从今年前两个月的车市表现来看,这种担忧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显示,2月份库存预警指数为66.6%,比上个月上升5.1个百分点。这个指数甚至要接近2015年3月份67.5%的最高值。经销商库存快速增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佐证,2月份狭义乘用车的生产量为178.9万辆,批发量为159万辆,而终端销售量只有144.8万辆。

  做简单的加减法,不难得出,批发量和终端销售量之间有14万辆的差距,而终端销量与生产量的差距则高达34万辆。这些差距,正是经销商承担的库存压力。高库存会增加运营风险,并会直接引发市场终端的价格战。

  记者对广州区域市场终端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发现2月份终端4S店普遍出现新车销量下滑、市民到店率下降的情况,市场冷清情况甚至要比往年来得明显,不是“春节”和“淡季”所能解释。

  自主SUV“未老先衰”?

  2月份,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达到了48.2%,达到历史最高值,与合资品牌几乎平分天下。但记者查阅数据发现自主品牌SUV超过90款,绝大部分定价低于10万元。而且,今年1月份以来,实现销量同比增长不足20款,排除月销量在5000辆以下的非主流车型,实现高质量销售和增长的车型不足5款。

  坏消息还在于,自主品牌在轿车和MPV市场的表现没有任何起色,与SUV的“风风火火”形成鲜明对比。就算在SUV领域,自主SUV的价格战已经打响:“10亿元红包”、“万元先进礼包”、“购车九五折”……购车促销消息到处都是,中国自主品牌SUV“未老先衰”的态势愈发明显。

  今年1~2月,由于江淮主力车型S3销量大幅下滑,江淮SUV销量累计仅35226辆,较去年同期61413辆下滑42.64%。江淮推出S3是2014年8月,至今不过两年半的时间。销量下滑可不止是江淮S3,还有宝骏560、幻速、众泰等,降幅都超过三成。

  当然,中国自主品牌也有争气者,比如传祺GS8突破18万元的“天花板”,博越和RX5“一车难求”,长城哈弗H6仍维持10%左右的市场增幅。不过,这毕竟是少数,更多是基于浮躁风气下的虚假繁荣。

  今年前两个月,合资品牌如南北大众、通用、福特等几家公司,受SUV福利较弱,增长乏力。但接下来,合资品牌对一季度销量考核有要求,加上在SUV上的发力,合资车型销量会持续走强,这对自主品牌会是巨大压力。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