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7日16:30 界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创下全国总价地王后,深圳楼市的新房成交均价再次走高。

  根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监测,本周(9月12日-9月16日)深圳新房成交均价达到67120元/平方米,环比上周54284元/平方米上涨23.6%,同比去年9月更是大幅上涨近八成。

  本周成交均价最高的是9月14日,当天均价高达77231元/平方米,共成交31套。但由于主力供应区龙岗、南山成交量大幅减少,以及宝安区成交的回落,本周深圳新房成交量环比减少超过两成,呈现出量跌价升的现象。

  自招商蛇口联合华侨城8月底以310亿元的天价创下中国新的总价地王记录后,“地王效应”迅速传导入楼市,深圳的新房成交均价也再次进入上升通道。据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数据显示,9月份首周(8.29-9.04)新房成交均价曾达到70025元/平方米,环比上升54.5%,周均价今年以来也第二次突破7万大关。

  在新地王诞生的8月,深圳楼市的成交量曾大幅下滑。受今年3月25日增加社保年限调控政策出台后长周期影响,再加上前期市场推盘速度较慢、入市量持续下降,深圳8月全市仅有2312套新房成交,环比大幅下滑23%,创历史同期最低位。另受豪宅逐渐淡出市场,8月份新房成交均价为57728元/平方米,环比小幅上升1.8%。

  而在“3·25新政”出台后的4月,深圳楼市曾一度出现量价齐跌的行情。根据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数据,今年4月份深圳当月的新房成交量仅2259套,环比3月大幅下滑近五成,成交均价为48600元/平方米,环比小幅下跌3%,这是深圳房价连涨18个月后首跌。

  不过调控新政的降温作用随后就被又一波地王行情掩盖。6月份在龙华“地王效应”的推动下,市场热情高涨,加上多处豪宅项目推盘,整体拉升了深圳的新房成交价格。据深规土委数据,6月份深圳新房成交均价达到61756元/平方米,创下过去17个月的新高纪录。

  在本周深圳新房均价重新上涨至高位后,二手房的成交均价也在经过小幅震荡后重回量价齐升通道。9月首周,深圳二手房成交1982套,环比增长近一成,成交均价也回升至50405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1%。这也是二手房均价在连续两周下降后再次回升至5万大关。

  深圳本周的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依然呈现小幅增长,其中宝安区连续两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量地超过龙岗区,而均价也继续保持在5万以上。

  在新房成交均价继续上涨后,深圳楼市的开发商探市意图也更明显。目前9月过半,但真正入市项目仍较少。截至9月15日,仅4个项目取得预售证,较去年9月取得的22个项目存在不小距离。不过在下半月,开发商是否会积极争取项目入市以迎接十一黄金周还有待观察。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作为楼市传统销售旺季的“金九银十”,深圳楼市在目前半个月的活跃度稍显不足,但价格仍然高企,预测后期推盘数量会逐渐增多,刚需客择机入市的可能性较大,但短期内深圳楼市的拐点不会出现,目前客户价格敏感度依然较高。

  在9月初一场预测深圳房地产市场走势的论坛上,深圳链家研究院院长肖小平认为,目前深圳楼市的分化在于对后市的预判,一些人认为深圳永远涨,也有一些人认为已经到高位,需要去别的地方寻找机会,但明年到底会怎样?需要购房者自己去选择。

  深圳中原总经理郑叔伦则认为,楼市不会直线上涨,而是会呈现阶梯型,今年深圳可能到了平台的部位,但是跌的可能性也不大,长远来看趋势是上升的。从政策、金融、经济、人口和供应这五个层面来看,目前深圳还没有呈现出下跌趋势。

  但市场上仍然有对深圳房价持续上涨后的担忧,在这个几乎全民加杠杆买房的城市,一旦信贷政策宽松不能持续,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就有可能爆发。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先去杠杆好还是先去产能好?

去产能意味着经济下行,去杠杆意味着金融风险加大。同时,中国的产能过剩部门基本都是高杠杆部门。如果去杠杆的同时又去产能,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重大的恶化。这是平衡防范金融风险和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选择。

中国的工资是低了还是高了

一方面,劳动者抱怨收入低、压力大;但另一方面方面,制造业企业又在抱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悖论的直接原因在于参考系不一样:劳动者抱怨工资低的参考系是房价和医疗教育价格,企业抱怨成本高的参考系是过去和国外的工资水平。

企业家必须是一个高尚的人

你要成为企业家,必须要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这个人脉不是靠你行贿、喝酒,而是靠你人品的传扬。你做企业要有好的团队,好的团队不仅仅是靠高工资和给他提供舞台,更重要的是,你要有高尚的品格,才能吸引到优秀的团队。

支付宝和马云都不是活雷锋

无论是微信的收费还是支付宝的收费,都反映出互联网公司的一种商业模式:前期通过各种手段积累大量用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如社交习惯、支付习惯等),后期通过收费来实现和扩大自身的商业利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