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上市公司招待费隐身遭质疑:掩耳盗铃

2014年04月17日 02:39  新京报  收藏本文     

  “业务招待费”玩隐身,是逃避监督

  ■ 社论

  隐藏公众关注的“业务招待费”,事实上是对社会监督的变相抵制,更揭示制度建设的急迫性。期待国资委[微博]、监察部等相关部门,早日拿出应对方案。

  目前正是上市公司公布2013年年度报告的高峰期。有媒体经过盘点,发现前几年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业务招待费”,已经从一部分央企、国企类上市公司中消失,而与之相应的,则是财务支出中“其他”科目的数字出现了大幅上升。曾引起高度关注的“业务招待费”去了哪儿,成为一个新谜题。

  最近一年来,在中央“八项规定”的严厉管控之下,政府机关的公款吃喝受到全面阻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央企、国企类上市公司的业务招待费用出现大幅度下降是可以期待的。但是,一些企业不公布业务招待费,并不等于这笔费用已经清零,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如此隐藏公众关注的项目,事实上是对社会监督的变相抵制。

  以中国铁建来说,虽然2013年年报中的“业务招待费”这个科目不见了,但“其他”一项却从22.4亿元猛增到了32.26亿元,一年暴增44%。一个合理的解释,便是这家公司将“业务招待费”归并到了“其他”这个托底项目中,以此来规避像去年一样成为舆论批评的靶子。中国铁建在去年“吃了一亏”,今年便“长了一智”,可惜其小聪明用错了地方。

  “业务招待费”在会计报表中,确实不是一个界定十分明晰的科目。但是,对于央企、国企类上市公司来说,将这个科目归并到“其他”一项,利用会计手段偷梁换柱,更引人怀疑是以此来掩盖背后“猫腻”。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招待费用难免,只要钱花得透明合理,公众自然会理解。这样遮遮掩掩,显然是掩耳盗铃。

  我国很多央企、国企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但由于其中一部分转制并不彻底,未能切实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管理,导致公司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国企体制之中。天价招待费很少在民营类上市公司中发生,却集中出现于央企、国企类上市公司,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央企、国企类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亟须以严密的监管来倒逼其建立起符合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正在对国企国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相比于以往的股份制改革,这是实现多种资本互相融合、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深层次改革。而在这种改革中,不可缺少的是要建立起对国企国资的监督机制,如果像以往的股份制改革那样,只是追求形式上的达标而忽视了实质上的改革,那么,不仅国企国资原有的体制性痼疾难以根治,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难以达到它的应有效果。

  去年舆论在关注央企天价招待费时,就提出相应细化规定缺席的问题,现在招待费的隐身,更揭示制度建设的急迫性。期待国资委[微博]、监察部等相关部门,早日拿出应对方案,避免更多“业务招待费”藏在“其他”中逃避了监督。

(原标题:“业务招待费”玩隐身,是逃避监督)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薛蛮子在看守所悔过:歉疚家人(全文)
  • 体育亚冠4强拿1分!鲁能0-1 国安被追俩2-2
  • 娱乐琼瑶举报于正抄袭:气病 律师:未构成侵权
  • 财经杭州楼市陷肉搏战:万科加入降价行列
  • 科技互联网20年策划:我的第一次触网
  • 博客新周刊:中国人身体被摧残的历史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父亲是总裁 奶茶妹跳操保送清华(图)
  • 张明:人民币汇率改革与经济模式转变
  • 许一力:虚假贸易到底影响了多少GDP
  • 张捷:借贷变风险投资带来利率扭曲
  • 陈思进:人民币贬值 美国急什么?
  • 刘杉:“刺激政策”穿了马甲
  • 李光斗:中国特色的国企接班
  • 易鹏:疏散北京或“绕过”保定廊坊
  • 谢作诗:沪港通会拉平两市股价吗?
  • 王海滨:经济周期模型预示战争的阴影
  • 陶冬:从量化宽松到质化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