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亮
“总统先生,你的官员们都是贪污犯和窃贼!”
——俄罗斯北方石油公司并购悬案
霍多尔科夫斯基和普京的著名口水仗背后,隐藏着一家石油公司的三宗并购悬案,光怪陆离的剧情映射着荒诞不羁的俄罗斯政治现实。
不久前获释的前尤科斯集团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被飞机载往柏林之时或许曾回想起10年前的一幕。2003年2月,在一次俄总统与企业家群体会面中,他当着众人的面质问普京:“总统先生,你的官员们都是贪污犯和窃贼!”愤怒的普京毫不示弱:“寡头先生,你是不是想让我提醒你你的钱都是怎么赚来的?!”
这场对峙极为著名,被许多研究者拿来作为普京将霍氏下狱的导火索之一。
当时霍氏在“口出狂言”之后给出一个例子支持自己的立场,那就是曾在俄政坛搅起不小风浪的北方石油公司转卖事件。霍氏认为,这场蹊跷的转卖系有政府背景的俄罗斯石油公司时任总裁伯格丹奇科夫和北方石油老总瓦维洛夫之间的一场内部人交易,双方都从这场见不得人的交易中获得巨大的个人利益。
而该事件直涉俄能源产业重要掌控者、普京头号心腹谢钦,使得事件成为普京权力体系所不可言及的禁区。这解释了普京为何愤怒,而他所直指的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财富当然就是那个富可敌国的尤科斯能源集团。霍氏攫取该集团的手段偏也是见不得人的。
对霍氏研究甚深的彼昂特科夫斯基如此评价道:“可悲的是,他们说的都是实话!”短短的两句实话勾勒出俄罗斯私有化及普京时代政商关系的野蛮面貌,而能源产业成为集中反映这一野蛮的典型。
“第三巴库”
细细察看,名不见经传的俄罗斯北方石油公司的历史也非常不平凡。
孕育该油企的俄联邦科米共和国乌赫塔市在石油领域的历史竟然比苏俄第一大石油城巴库都要久远,因为在史书中这里是俄最早出现有关石油记载的地区。早在16世纪这里的人们就开始从乌赫塔河的水面上收集漂浮的石油,用来治病或做润滑油用。1597年,这里的石油首次出现在莫斯科。
若论时间先后,苏俄第一个石油城应该是乌赫塔,而不是巴库。只可惜,当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和诺贝尔家族将资本投向了巴库。结果,以乌赫塔地区为核心的帝曼-伯朝拉油田后来只落得个“第三巴库”、“北方巴库”的称号。
那是二战之后不久的事情,1946年乌赫塔地区开采出了高质量的油田,让苏共高层极为兴奋。莫斯科立即起草文件,欲以乌赫塔为核心将位于俄罗斯平原东北部的“帝曼-伯朝拉”盆地建设成为一个大油田,以此支撑起包括乌拉尔地区在内的苏联西北部工业建设的石油供应。该地区这才有了“第三巴库”和“北方巴库”的称号。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了从列宁到斯大林对在“伏尔加-乌拉尔”地区建设“第二巴库”给予的厚望,从中亦可见这个“第三巴库”对莫斯科的重要意义。
这块油田不负众望地成为苏俄石油工业版图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帝曼-伯朝拉”油田直到今天都保持着重要地位。该油田地处科米自治共和国境内,所以当60年代在该油田基础上成立石油联合体时,它被命名为科米石油联合体。
苏联解体前后,就像发生在巴什基尔、鞑靼斯坦、秋明、伊尔库茨克等地的戏码一样,科米自治共和国高层也开始攫取境内能源产业,科米石油联合体变成科米石油公司后又与其他几家公司成立了在科米共和国占垄断地位的科米能源公司。
此时,他们也开始寻求外援,这与从俄气、卢克石油等垄断性能企到科维克塔、施托克曼等大型能源项目的做法一样。1994年,科米能源与瑞典合作方达成协议,成立了北方石油公司。科米能源在新公司中占股25%,苏联时代负责海外石油项目建设及海外能源产业经营的海外石油公司占股10%。
此时,谁都想不到,此后的日子中这家新成立的北方石油公司不但成为各方大佬争夺的目标,还爆出至少三桩悬案,以至于成为尤科斯倒掉、霍多尔科夫斯基下狱、谢钦在能源产业崛起等一系列政坛大事件的推动因素。
争夺大幕开启
盘点后可知,这之后引发俄政坛大佬们争夺的北方石油公司乃是在号称“第三巴库”的“帝曼-伯朝拉”这块大油田占据相当地位的企业,所以由它来引发一场争夺战毫不让人感到奇怪。
1999年,瓦吉布·阿列克佩罗夫的卢克石油抢得先机,收购了科米能源,也将该公司在北方石油公司内的25%股份掌握在手中。熟悉阿列克佩罗夫和卢克石油的人都知道,该股势力是从秋明油田起家的,在俄高层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这才有卢克石油成为民族共和国背景油企和得到普京直接支持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之外最为成功的俄罗斯能源企业的事实。所以,卢克石油的进驻应该算是北方石油公司及其所代表的“第三巴库”的难得发展良机。
但到了2000年,北方石油迎来了自己的新主人——俄罗斯前副财长安德烈·瓦维罗夫,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里不得不首先介绍一下瓦维罗夫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俄政坛经历丰富如他者并不多。
这位经济学出身的专业人士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年代成为著名的“青年改革派”成员,进而在这群青年自由派经济学者追随叶利钦当政后也进入了政府。他直接参与了私有化,并且在成为财政部副部长后开始负责苏联国家债权的追缴工作。
他将苏联债权分包给数个私人银行,与他们商定追讨回的苏联债权的分成比例。俄媒体对这一交易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报道,普遍认为其中蕴藏着严重的腐败行为。而瓦维罗夫则因为对这一系列交易的直接掌控获得了“财政部灰衣主教”的称号。他最著名的作品当然是“贷换股”交易。
整个私有化进程中,这是最肮脏、最野蛮的国家财富直接转手私人的手段,瓦维罗夫则是其中重要的操盘者之一。而他也因为该交易成为“贷换股”计划提出者、著名寡头波塔宁的伙伴。1997年,瓦维罗夫的专车被人炸毁,他本人当时不在车中,幸免于难。随后,他便离开政府,进入波塔宁的商业帝国中成为高管。
2000年,瓦维罗夫出资从海外石油公司手中购得北方石油公司10%的股份,这成为围绕该公司进入新世纪后的首起悬案。
三宗悬案
1994年,北方石油公司成立时,海外石油公司注资500万美元,获得了其10%的股份。但是,当他们要将这10%股份转给瓦维罗夫时,却只从后者那里收了40万美元。媒体披露此事后引起很大的争议,外界纷纷指责这是一场“内部人交易”。因为海外石油公司是百分之百由俄联邦持股的企业,他做这样一宗赔本买卖意味着国有资产流失。
当时担任海外石油公司总裁的尼古拉·托卡廖夫因此受到警方调查,但是最终案件不了了之。
把此案压下来的势力想必并不简单,外界多指能做成此事的恰为瓦维罗夫。但不论案件有没有结果,瓦维罗夫取得北方石油公司10%股份的过程都表现出非法私有化的典型特征。本由国家掌握的10%股份以极低的价格落入了私人手中,这同90年代诸多私有化的过程如出一辙。
当然,瓦维罗夫有自己的解释。他强调当时北方石油公司正处于破产的边缘,那10%的股份早已不是当年的价格。同样作为该公司重要股东的卢克石油瓦维罗夫托出此论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未直接对其否定或肯定,而是给出一些基本事实:当时公司还握有12处油田的开采权,而且都是优质油田。
接着,瓦维罗夫找到注资方,开始为北方石油公司增发股票,使得原本掌握北方石油公司25%股份的卢克石油的股份缩水十倍,变为2.5%。此时,掌握着公司80%股份的四家公司各个神秘,外界认为他们均为瓦维罗夫事实上持有。
就这样,瓦维罗夫一跃成为该公司的控股人。卢克石油老板阿列克佩罗夫极为不满,他指出瓦维罗夫增发股票时压根没有通知卢克石油。他试图将瓦维罗夫告上法庭,但最终只能无奈地放弃这一打算。阿列克佩罗夫在俄政坛的能量自然不容小觑,不管他告瓦维罗夫的理由是否成立,无法扳倒后者的结果都说明了瓦氏背后势力之强。
第二宗悬案接踵而至。2001年,官方公开竞拍“帝曼—伯朝拉”油田三处开采区的开采权。这三块地方至少蕴藏着1.9亿吨石油,价值不菲。瓦维罗夫携北方石油公司参加竞拍,同他竞争的还包括阿列克佩罗夫的卢克石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科斯、阿布拉莫维奇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秋明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各个都是俄能源产业中的强手。
但最终胜出的却是规模上比对手小很多的北方石油公司。而且,格外让各个参与方及外界无法接受的是,其他几家公司都提出了6000万到1亿美元的报价,但北方石油公司的报价却只有700万美元!
此事在俄朝野闹得沸沸扬扬,各界都谴责里面有着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认为它是又一次“内部人交易”。当然,针对此事的调查、诉讼一直没停过,尽管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瓦维罗夫这一手棋走得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没完没了的诉讼下,他决定将公司转让。当时他曾在接受采访时做出表示:“即将接手公司的将是一个大型石油公司,卢克公司要是跟他们打官司肯定不会有任何结果。”这番表态颇有值得拿捏之处。要知道,当时开采权拍卖争议尚在风口浪尖,而瓦维罗夫却已经打算好自己的公司将卖给谁。这自然让外界怀疑,帝曼-伯朝拉油田三处开采区的开采权的拍卖很可能与北方石油公司的转卖有着关联。
2003年,最终买下北方石油公司的是俄罗斯石油公司。此时,这家公司背后的支持者已经成为时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的普京头号心腹谢钦。该公司恰恰符合瓦维罗夫所称的大型石油公司的标准。
也正如他所言,卢克石油若与其打官司一定打不赢,甚至卢克石油压根就不会跟俄罗斯石油公司打官司,因为谁都知道谢钦是什么人。有意思的是转卖的价码。俄罗斯石油公司付出了6亿美元来购买瓦维罗夫手中不到60%的股份。这个价格是当时市场价的2倍,这便是围绕北方石油公司的第三宗悬案。
外界又是一片哗然,如此高价,大家难免要怀疑这背后又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经历过这三宗悬案之后,瓦维罗夫已经拥有了数亿资产。2006年,《福布斯》杂志给出数字,瓦维罗夫资产当时达到4.7亿美元。从一开始低价获得海外石油公司掌握的10%股份,到获得神秘融资让卢克石油公司所占股份缩水十倍,到自己所占股份飙升至超过50%,到低价获得帝曼-伯朝拉油田三处开采区的开采权,到以两倍于市场价的价格将自己手中股份转让给谢钦支持的俄罗斯石油公司,瓦维罗夫走过了一条不可思议的暴富路。
他获得的每一次支持,每一次价格上的优惠都不可能是偶然的。
在围绕北方石油公司的纷扰中,依稀可见卢克石油公司掌控“第三巴库”帝曼-伯朝拉油田的意图,而瓦维罗夫恰恰扮演了该计划阻击者的角色。在他主导公司期间,卢克石油所持股份缩水、未能竞拍到三开采区开采权,还未能在瓦维罗夫的股份转卖中占得先机。显然,这里面有另一家公司占据“第三巴库”的意图,而那毫无疑问就是谢钦的俄罗斯石油公司。这里面的水当然很深,给了人们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在这期间,瓦维罗夫随随便便就搞到地方立法机构议员的身份,获得司法豁免权。他未被各种司法诉讼扳倒的事实都让人感觉其背后有更大的势力在帮忙,而谢钦最后的胜出似乎恰恰给出了答案。
所以,霍多尔科夫斯基在那次对普京的公开质问中用“瓦维罗夫-谢钦交易”来支持自己的那个“你的官员们都是贪污犯和窃贼”的判断并非胡说八道。而普京的暴怒似也证明此言戳到了他的痛处。
当然,霍多尔科夫斯基取得尤科斯集团恰恰就是依靠由瓦维罗夫参与组织的那场“贷换股”交易,那里面同样是赤裸裸的腐败、内部交易。所以,彼昂特科夫斯基说普京和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对质中都说了实话,这一评论可谓极为中肯也极为经典。
而围绕北方石油的争夺也不过就是冰山一角,俄能源产业各大公司演化分和的过程充满了这样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