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我国方便面业三大巨头因日资背景引发争议

2012年11月07日 10:50  法治周末 微博

  困窘的“中国”方便面业

  经过一场在中国本土的“日企互斗”后,国人开始抵制又一种食品——方便面。然而这一次,并非因为食品安全问题

  法治周末法治周末记者 高欣

  经过一场在中国本土的“日企互斗”后,国人开始抵制又一种食品——方便面。然而这一次,并非因为食品安全问题。

  一个多月以来,在800亿元的方便面市场排名第一的康师傅被指有日资背景。应着民间因钓鱼岛事件持续高涨的“抵制日货”呼声,康师傅连日来销量下滑、股价下挫。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康师傅认定有幕后推手操纵,经过证据搜集,最终锁定为竞争对手统一集团。一场行业龙头企业间的“无间道”被撕开一条裂缝,整个方便面行业几乎被日资控制的现状也暴露出来。

  “方便面四巨头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居然前三家都有日资背景。”网友“涛-GE”惊呼。

  面对康师傅和统一的互相指责,网友“孤鸿影sunking”不满道:“都是日资背景,你们还相互指责个啥啊!”

  “既不健康又助敌。”网友“清醒北风”道。

  目前,康师傅在中国内地方便面行业排列第一,能够占据超过40%左右市场份额,白象集团和今麦郎各占17%左右份额,统一占15%左右,剩下的70到80家的方便面企业占据约10%的份额。

  业内人士称,面对中国方便面市场,日本人野心非常大,方便面市场的四大巨头中3家有日资背景。不仅如此,几年前,日本相关企业也找到了白象集团,想收购这家方便面企业,但是最终被拒绝了。

  “如果白象集团被日本企业收购了,那么方便面行业的四大巨头都有日资的背景,方便面市场的局面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国的本土方便面就几乎全军覆灭了。全力支持民族产业,以后就吃白象方便面了!”网友“richard63”与众网友一同加入“支持白象”的行列。

  “我将单方面强烈支持白象方便面。”网友“散装小强”道。

  呼声高了,自然有网友质疑:“这是白象的软文吗?不过以后还是吃白象了。”

  网友“就你脸小”也帮着白象“打广告”:“味道好是王道。白象的油包没有别家的火锅底料味,脱水蔬菜很鲜活,面饼没有往死里炸。”

  然而令网友们伤感的是,如今想买到白象方便面,有时却要到“托关系买”的地步。网友“Hey寻”说:“真的很桑感(伤感),光打广告不铺货。”

  有抵制便有支持。

  面对网间论战,网友“舞果舞果”道:“我想是因为方便面是日本人发明的,所以他们必然有领先的技术,所以会大量参股方便面企业吧,本来只是市场行为,互惠互利罢了。扯政治就太累了。技不如人,就先自己努力啊,语言仇视木(没)有作用啊。”

  网友“吃货苗——关注美食二十年”也说:“到头来这些所谓的日资还不是养的中国人。你有本事先把这些中国人安顿好了再来抵制,自家人伤自家人,这就是我们的爱国主义么?”

  “您买日本品牌的东西,不光是盈利给日本企业,还有大量的税收给中国政府,大量的就业提供给中国劳动者。全球化的今天,除非您不吃不喝,或者躲在深山老林自给自足,否则,抵制谁都是没戏的。”网友“aitongnian”说。

  “这是市场竞争和资本选择的结果,过度解读没有意义。外资能够进入哪个领域,是否构成垄断,那是商务部门的责任,莫要谈让百姓来抵制什么,看看众多粮油食品日化品牌背后的东家是谁吧,百姓都抵制?不过日子啦。”网友“浣熊妮”说。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民族品牌,可以与其抗争而不是抵制。”网友“肚大兜不要豆豆_XMQ”道。

  “关于食品,最重要的是安全。”网友“银光人”道。

  许多网友感慨“早已不吃方便面很多年”,理由很简单——垃圾食品。网友“刺小猬一yama”调侃道:“还好掌握在日资手里。不然还能吃么?”

  此次康师傅和统一互相抹黑“日企”的闹剧,让网友“tosti_Mr”更加担心:“(闹剧)将整个方便面行业拖入深渊,食品安全危害的还不是中国的老百姓。”

  闹剧现象背后,是中国方便面行业的窘境。9月20日,国内首份《中国方便面营养健康趋势报告》发布。报告指出,7年近乎零增长的现实让我国方便面行业进入“冬季”,未来,健康是中国方便面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友“张小桃momoko”说:“即使是日资,也不如日本国内方便面的水准,吃过日本本地方便面的都知道其中的巨大差别吧,不要唬弄中国消费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王小广:民资最宜进入哪些行业
  • 石建勋:人民币汇率不应再紧盯美元
  • 太友:不让百姓因病致贫彰显社会进步
  • 真看不懂:忽必烈总理大臣的金融手腕
  • 叶檀:日本恐龙倒地缘于岛国心态
  • 何帆:我和写作的半生缘
  • 吴玉慈:中美人民开车时间为何反向变化
  • 石建勋:热钱来袭 怎么看怎么办
  • 熊鹭:税收说明为何各级政府都爱GDP
  • 杨林:三一应当如何应付在美国投资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