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石化收购失败改联盟中燃 天然气价格战等或成常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17日 03:04  21世纪经济报道

  何清

  10月15日,中石化(600028.sh)与新奥能源(02688.HK)联合宣布,由于收购需满足的先决条件无重大进展,对中国燃气(00384.HK)的收购要约不再继续进行。至此,历时近1年的收购大战落下帷幕。

  同时,中石化与中国燃气宣布,双方已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组建合资公司,互通销售渠道和网络;同时,中石化原则同意中燃参与其负责建设的省际天然气管线及配套设施的投资。

  “这是一场没有失败者的博弈”,次日中石油石油规划总院管道所副所长杨建红在博客中说。他认为,通过收购战,中石化在中国天然气市场上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中国燃气保住了独立地位,新奥能源也通过联盟加强了与中石化的合作。

  然而,中国天然气市场在不断扩大,经营者间的博弈还将继续,“因为天然气的进口量将不断增大,因此未来的竞争将更多是资源竞争,中石油将依仗资源优势巩固自己的龙头地位,而中石化、中海油将更进一步联合中小企业,与中石油对抗,但抗争将更多以资源的保有量为筹码,拥有资源越多,竞争的筹码也就越多”,有燃气业内人士高管认为。

  收购变联盟

  中石化与新奥能源未能做出更多反应,只能连续五次宣布延期收购

  根据中石化和新奥能源的公告,此次收购终止主要源于迟迟未能通过其交易审查。

  2011年12月,中石化与新奥能源联合,宣布以3.5港元/股要约价收购中国燃气,当时中国燃气股价在2.9港元/股左右,中石化的要约价溢价20%,更较当年最低价1.61港元/股溢价100%以上。

  当时一位中石化高层告诉记者,收购中国燃气,更多是看重后者的渠道资源,一旦并购完成,中石化和新奥能源将控制中国燃气市场的1/3市场份额,从而可以更好地抵御拥有天然气资源优势的中石油的进攻。

  截至2011年,中国燃气旗下的公司已超过270家,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各类管道燃气用户700多万户,拥有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300万户,燃气供应覆盖城市人口近1亿,拥有高、中压管网和庭院管网总计达5万多公里。

  然而,有中国燃气股东看来,中国燃气的股价被低估了,中石化与新奥是在“趁火打劫”。“中国燃气创始人刘明辉被拘押,管理层陷入混乱才是公司股价低迷的原因”,有中国燃气内部人士说。

  此后,中国燃气4000名员工联合抗议收购,包括韩国SK能源在内的中国燃气股东开始增持公司股份。刘明辉无罪释放后,中国燃气股价开始一路上升,今年9月,股价甚至攀升至年内新高4.35港元/股,更较中石化、新奥能源联盟的要约收购价高出24%以上。

  中石化与新奥能源未能做出更多反应,只能连续五次宣布延期收购,这一方面因为商务部还未通过其交易审查,另一方面并购价一旦攀升至4港元/股以上,将使此次并购付出沉重的代价,尤其是对承担55%收购资金的新奥能源来说,更是如此。

  此前,新奥能源首席财务官郑则锷9月曾透露,上半年为收购中国燃气,新奥能源新增了约2000万元的行政费,另外为收购而预留的4亿美元资金,公司额外增加了7600多万元利息支出。

  然而对中石化来说,中国燃气最大的价值在于渠道,因此收购战结束的同时,中石化宣布与中国燃气组建合资公司,互通销售渠道和网络;同时,中石化原则同意中燃参与其负责建设的省际天然气管线及配套设施的投资。

  对于更进一步的合作信息,中国燃气旗下700余万户用户和5万公里长的燃气管道将成为合作的重点;“此外(中石化)正在筹建的新浙粤和新鲁两条煤层气管道及已投产的川气东送等管道也可能进入双方的合作范畴”,上述中石化高层表示。

  博弈升级

  短缺时代将逐步过去,能否及时、按质按量供气,能否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导

  在杨建红看来,这场收购战已牵动了所有中国天然气市场中的经营者,不论是中石化、新奥能源和中国燃气,还是中石油、中海油等,因为它决定了不断增长的中国天然气市场格局的未来。

  息旺能源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了1307.1亿立方米,2012年1-8月更达926.9亿立方米。

  “过去是供给推动型的,即供应商有多少气,市场就消费多少;而十三五后中国天然气市场将变为需求推动型,市场将成为天然气产业链的核心”,中石油石油规划总院管道所杨建红说。这意味着,未来天然气市场上的价格战、服务战将可能成为常态,渠道、网络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因如此,我们一方面积极拓展气源,另一方面开始谋划与新奥能源、中国燃气等多层面的燃气经营者合作”,上述中石化高层说。他指出,过去中石油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管道网络,竞争优势无可比拟;然而随着气源地的不同,国内气价已呈现巨大的差异化,随着资源的日渐丰沛,短缺时代将逐步过去,能否及时、按质按量供气,能否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导。

  事实上,自西二线抵达广东后,需求主导型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记者获悉,由于西二线气价2.74元/立方米远低于中海油采购的进口卡塔尔天然气,因此深南电、深能源、深圳燃气等当地大客户都转而与中石油签订供气协议,中海油将订购的海外资源重点转往福建、浙江等西二线尚未抵达的地区销售。

  “通过收购战,未来我们将资源、特别是气源交给那些民营业者”,上述中石化高层说。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中方抗议韩海警用橡皮弹打死中国渔民
  • 体育世预赛-西班牙1-1法国 德国4-0被追成4-4
  • 娱乐阿根廷艳星当文化大使引发轩然大波(图)
  • 财经质检总局检出270吨问题洋奶粉
  • 科技微软公布RT版Surface售价 最低499美元
  • 博客辞职法官揭露内幕 伦敦改良版煎饼(图)
  • 读书真实影像:民国时期的穷人(组图)
  • 教育教委禁令未解禁:北京奥数培训已复燃
  • 育儿15款童装不合格 北京奥数班更名再次招生
  • 健康家中樟脑丸能致流产吗 喝梨汁防癌吗
  • 女性香奈儿缪斯风解读 亚洲时尚力量辛酸事
  • 尚品风靡上流社会的高定珠宝 张牙舞爪大闸蟹
  • 星座测试你的雌雄能量 农历9月开运方位
  • 收藏银行金条如掺假将引发信用体系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