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企业转型之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 16:22  《小康·财智》
企业转型之术
《小康·财智》2009年第2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转型意味着产品的高附加值,技术的升级,企业的更多效益与利润,但转型也同样意味着放弃令人难以割舍的已有市场份额,轻车熟路的技术与营销策略。事实上,转型比拼的始终是哪一位企业家能把目光看的再远些。

  文| 《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陈全生到过比亚迪四次。

  第一次去是好奇,后几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深深地被这个企业所吸引”。

  陈目前的身份是国务院参事,作为原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贸易研究司司长,他曾经长期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和企业改革及管理工作,当年,“非公经济36条”起草时,陈全生是起草小组组长。

  但是,在比亚迪深圳工厂里看到的一切,还是让颇为见过世面的陈全生吓了一跳:与生产规模相当的日本企业2000人相比,比亚迪是24000人。工人中4000个男孩子,20000个女孩子。人力资源部就设在厂门口,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名这样脸上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进进出出。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全生告诉《小康·财智》记者,“日本企业全部都是自动化,都是机械手、机械人这些东西,只需有2000名工人。但比亚迪是把整个生产过程区分,弄了19个工段,凡是能用人力的就用人力,凡是用人力影响质量的一律自动化。由此它的电池成本1块钱,日本企业则是5至6块钱。”

  事后,当陈全生问及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为什么想转型搞汽车?”王传福回答说,已经在电池行业没有什么闯荡的意义了。“全世界的电池行业太小,已经做到了头。”

  技术,还是人海战术?

  王传福说这些话时是有底气的。

  比亚迪股份创立于1995年,由20多人规模起步,短短十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IT及电子零部件的世界级制造企业。2003年比亚迪跻身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目前,比亚迪镍电池、手机锂电池市场占有率均为世界第一。

  谈到当初的跨行业转型,王传福告诉《小康·财智》记者,“当我们在电池和IT领域离巅峰越来越近的时候,势必会出现一个天花板,所以我们把目光描向了更广阔、更肥沃的汽车行业。”

  在王传福看来,比亚迪在传统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并且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所以我们相信汽车领域对于比亚迪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另外,汽车制造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传统弱项,我们认为做汽车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如果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汽车做好了就能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家减轻更多的压力。”王传福说。

  受各种因素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国汽车业遭遇了自发展以来最严酷的寒冬。相对于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于比亚迪来说是值得欣慰的一年。比亚迪的产品线进一步丰富,销量实现了100%增长,并且打造了F3等明星车型。同时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取得长足的突破,F3DM双模电动车已经上市销售并得到广泛关注。

  在采访中,王传福对《小康·财智》记者坦承,汽车领域对于比亚迪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在技术、成本控制、产业整合等方面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的团队突破了一个个障碍,造就了自身独特的优势。现在,我们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每年都保持着100%的增长。”

  当初刚转型的日子,并不顺利。2003年1月,当全无汽车生产经验的比亚迪以2.96亿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时,消息宣布后,来自香港的基金经理甚至威胁说,“你要做,我就抛光你的股票”。比亚迪的股价也连跌3天,由18港元跌至12港元。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王传福能把一个小小的秦川汽车厂做到这步天地。

  比亚迪有一句话叫“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王传福称,技术和创新是比亚迪精神的核心,这不仅包括了在产品研发中的技术和创新,也包括了在生产过程上的技术和创新。

  在发展电池产业的过程中,比亚迪练就了一身成本控制和人力管理的本领,比亚迪充分发挥中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没有采取国际通行的全自动化生产,而是采用了有人力参与的半自动化生产。

  此外,比亚迪将创新从产品领域拓展到了生产线领域,例如比亚迪将整个无尘车间简化为一个个无尘操作箱,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了质量优良的电池。

  “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利润是从生产阶段就开始产生的,在完全依赖变幻莫测的市场的同时,更要注意生产阶段中所产生的更为稳定的利润。”王传福对《小康·财智》记者说,“我们把这个经验复制到了汽车上,我们的生产线是半自动的,零部件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这样可以将零部件厂商的利润从成本中过滤掉。”

  外界一直流传的一种说法或许更为形象,“除了汽车玻璃和轮胎,比亚迪汽车所有的设备项目都是自己制造的。”

  陈全生向《小康·财智》记者分析,比亚迪之所以有能力做汽车,就是因为它把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结合到一起。在陈全生看来,一个企业如果也想效仿比亚迪如是的成功转型,“就要找到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点在哪里?相结合的环节,相结合的场所在什么地方?”

  王传福认为,比亚迪走过的这条路是一条创新的路。在成本控制、技术革新、产业整合方面,比亚迪都注入了大量的智慧,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我们正在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把我们的传统强项——IT产业里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移植到汽车产业,将这两大产业垂直整合,取长补短,将我们的优势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商业价值。”

  2008年9月27日,比亚迪汽车获得来自巴菲特的18亿港元入股,这使得比亚迪汽车的国际化迈上了新的台阶。巴菲特巨资入股比亚迪大幅振奋了投资者对这家汽车和电池生产商的信心。而谈及看好比亚迪的理由时,巴菲特指出:“对于王传福过去的管理成绩,印象深刻。”

  2009年对于比亚迪来说又是关键的一年,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将继续加速发展,并将首次涉足MPV、SUV车型,同时比亚迪的双模电动车、纯电动车也将加快推广步伐。 “我们希望在09年能实现整车销售40万辆的目标。”王传福对《小康·财智》记者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