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冬天突围或者转型:温州和苏南变局(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2日 17:30  《法人》

  草根企业的困窘

  面对严峻的形势,数以万计的温州中小企业或瘦身自保、或无利润经营、或暂时停产,都在试图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

  文 本刊记者 朱文娜

  盛夏酷暑,烈日炎炎。然而温州几十万大大小小的企业主们却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订单减少,销量下降,利润降低......

  “现在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这已是温州中小企业老板的普遍心态。连日来,记者走访温州的多家中小企业,发现企业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生意经。

  瘦身自保渡难关

  50多岁的老邓经营着一个小型制造厂,为铁路生产配套的零部件。原先厂子生意好的时候有员工100多人,后来减到70多人。“现在嘛,只有30多人了,没生意,不能做的,越做得多,越赔钱。”

  老邓告诉记者,厂里使用的一种原材料—铜,原来两万多一吨,现在涨到7万多一吨,翻了3倍还多。接单子做产品的话,只能是赔钱。

  “赔钱的生意谁会做呢?还不如我把原材料卖了赚的钱多,所以干脆不做。”老邓无奈地说。

  “那你以前接的订单肯定是赔钱喽?”

  “是的,绝对赔钱。但是,既然接了人家的单子,我们就会做,赔钱也要做的,我们温州人做生意就是这样,最讲诚信。比如说订合同时约定产品200块一个,后来原材料涨价了,但说好的价格是不能改变的,就是把房子卖了我也要按时交货。如果你签了单子不做了,那么下次你再去的话,别人就不认你了,因为你没诚信。”虽然今年的生意难做,但经商多年的老邓显然把诚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老邓告诉记者,除了以前接下的订单,现在几乎不敢再接新活儿。不过,为了能让厂子继续运转,支付工人的工资,他还在给一些老客户供货,一则老的客户信赖自己的产品,愿意用,二来老客户也考虑到今年以来的原材料上涨得厉害,也同意产品适当地加价。所以,就算是自己没钱可赚,他也要尽力维持这些多年的老客户。

  “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大家做事也都不容易,如果你现在丢了老客户,那等行情好转了,就不好再拉回来了。所以,大家也要互相帮忙,支持一下,共度难关。”不难看出,虽然目前处境艰难,但老邓依然在努力念好自己的生意经。

  “只要原材料不再涨价,我就能坚持住,要是再涨,那就不好说了。”记者临行前,老邓的话语中信心与忧虑掺半。

  谁又知道,下半年的原材料还会不会再涨呢?

  老板给工人打工

  年轻帅气的商力剑是温州一家彩色印刷厂的老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纸浆原料的节节上涨就一直在不断地给他加压。

  在温州,有成千上万家的制鞋企业,商力剑的印刷厂就专门给鞋厂提供鞋盒印刷业务。鞋厂多,印刷厂也很多,业内的竞争十分激烈。受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温州制鞋业经营惨淡,效益不好的纷纷停产歇业,作为下游服务行业的印刷业自然受到牵连。

  “从今年春节以来,一直就是微利经营,原料总在涨,几乎一个星期一个价。这两个月嘛,几乎就没有利润了。”

  “没有利润,为什么不暂时停产减少损失呢?”记者有些不太理解商老板的执着。

  商力剑很无奈地告诉记者,他的印刷厂里一共有40多名工人,其中的许多老技术工人,是厂里慢慢培养出来的,有的已经在他的厂里干了十来年了。他舍不得让他们走,如果现在让老技术工人走掉了,以后很难再招回来。况且印刷的机器也不能停产,停产的话损失会更大。

  “虽然我们的业务量和去年相差无几,有时比去年还要多一些,但是除去工厂的日常运转开销,再给工人开开工资,就没有什么钱了,所以,我现在是给工人打工。”商力剑显然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尴尬。

  原料涨价当然是罪魁祸首。彩色印刷的纸浆原料从之前的2700元一吨,涨到现在4200多元一吨。鞋盒最外面的一层覆膜涨得最厉害,因为它的价格和石油挂钩,所以石油一涨价,这种覆膜一下子每吨涨了5000元。

  “我们每次进原料,都会被人家告知,这次又长了200块或者300块,你不进料又不行,次次价格不一样。可是我们和鞋厂结算大多是两个月或者三个月一次,有时也可能是半年一次,原料不停地涨,但是我们的印刷价却不能每次都涨,要涨每次也只敢涨一点,你老是涨价会丢掉客户的,因为竞争太激烈,这个价格你不做有人会做,有人明知不赚钱也做,没办法,我也只能接着做。”商力剑说,他既不能得罪供原料的老板,也不能得罪鞋厂的老板,夹在中间两头受气。

  “如果一次多进些原料的话,损失不是会减少些吗?”记者问道。

  “怎么可能呢,原料不断地涨,供货方不会给你太多,他也想多赚钱,况且,我们的原料很占地方,进料多的话也没有地方存放。”接着,他给记者大致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由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用工成本也上涨了,每个工人的工资平均涨了300-500块,原料涨了1500块/吨,各种成本算起来比去年上涨了40%,但是产品的价格只上涨了20%,支出涨得快,收入涨得慢,他自己的利润就被挤没了。

  “现在我们的原料上涨基本上停止了,但愿这个状况能维持住,这样我们才有希望。”商力剑渴望早日结束自己给工人打工的现状,做回真正的老板。

  地产商开始做代工

  近年来,各地的楼价上涨让大大小小的地产商们赚得钵满盆满,精明的老板胡忠信涉足这个行业已近十年,公司设在温州市龙湾区,在当地也开发了一些知名的楼盘。他坦言,温州的房地产行业起步较早,现在也相对成熟,利润没有其他城市那么高,大约是18%左右。

  去年,胡忠信的公司一共开发了三个楼盘项目,但是今年,他一个项目也没开。目前公司还有200多个工人。和其他的诸多房地产商一样,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

  “以前,我们开发楼盘的资金有70%甚至是80%来自银行贷款,那时候的日子是相当好过的,基本上你要多少资金银行就放给你多少。但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信贷不断紧缩,我们现在连30%的开发资金都拿不到,钢筋、水泥等各种建筑材料又一路上涨,有的原材料去年才3500元/吨,现在是6200元/吨。我们的资金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开工。所以嘛,今年一个工程也没开。”胡忠信说现在的地产业情行早已没办法和以前相比。

  虽然,全国各地的城市楼市价格已开始下跌,有的降幅已达30%,但温州的楼市价格依然坚挺,维持在12000多元/平米的高位。

  “其他地方的楼市都下降,温州的楼价也不会降,因为温州人不缺钱,买房几乎都是自有资金,根本不用贷款,况且大多是自住,所以价格根本降不下来。”一位温州的本地居民这样告诉记者。

  在温州,只要你有钱开发,房子就不愁卖。但是,面对当地这样的刚性需求,像胡忠信一样因为缺少资金开不了工程的开发商不在少数。

  “我的一位朋友是鹿城区的一个开发商,在这个行当做了多年了,也是因为资金问题,今年已经倒闭掉了。”胡忠信的脸上写满了惋惜和同情。

  房地产公司不搞开发,那靠什么维持公司的日常开销呢?

  “那只好给人家的项目做代工了,前一阵子,城边的一个村子搞一个建设项目,他们没有资质,就找我们做代工,他们的开发价格是2800元/平米,我们抽头12%,每平米大约抽300块钱过来。”看来,用惨淡经营形容胡忠信的公司一点儿也不为过。昔日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商如今只能像建筑队一样赚些苦力钱,其中的甘苦只能是行内人自知了。

  “对于未来嘛,我还没啥打算,守着我的地皮看行情吧,我还有一块120亩的地皮,没钱开发,也不着急开发,反正地价还在涨呢。”胡忠信对公司的期望似乎全部寄托在了地皮上,“如果将来什么也不能做了,把地皮卖出去还能赚钱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