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争议新方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3日 07:25  经济观察报

  上述机制于2001年11月开始实施。随着这一调控机制的出台,中国成品油价格在实行了6个月的直接与国际接轨后,就此宣告结束。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中国成品油价格一直实行“三定平均定价法”。

  此后,国际油价在经历一段短暂的低迷后,开始了又一轮冲高。2003年,国际油价为30美元左右,2004年10月,一度攀升至50美元,2005年继续上涨,当年8月30日达到69.81美元。自实行上述定价体系至2005年底,5年间中国成品油价格一共经历了18次调整,其中绝大多数是上调。

  上述国家发改委官员说,当时国际油价的一路攀升让成品油定价体系陷入困境,诸多问题开始暴露,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油荒、社会对上调油价的承受能力等等,原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

  2006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实施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在成品油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上,完全放弃了直接接轨的做法,首次明确提出“国家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并调整了此前确定的成品油价格调控区间。不过,相关部门一直没有公布新区间的具体范围,业内专家流传的说法是35-50美元。此外,新方案还提出了征收特别收益金、建立相关行业联动和补贴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中国进入为油价改革而发放补贴的时代。在此方案下,国家发改委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

  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韩永文在公开场合对媒体表示,我国已经采取新的“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即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加上炼油企业一定的利润而产生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机制。

  不过,这一机制在此后被业内专家称为是“换汤不换药”。而此时,国际油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疯狂表演,由2007年1月19日的50.98美元一路狂奔,到2008年7月11日,创下历史最高记录147.5美元。国家发改委在此期间的两次调价中,都没有提到所谓的新定价体系。

  争议新方案

  2008年12月5日,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次迎来变化。当天,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4部委联合发布了《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宣布在实施燃油税费改革的同时,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方案称,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最高零售价格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国家将继续对成品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控。

  在目前国际油价逼近40美元,国内油价高于美国之际,相关部门中国成品油价格不应比照美国,而应向欧洲、亚洲等石油资源紧张的国家看齐的表态,事实上已然宣告,中国此前努力推进了十年的成品油价格与世界接轨的政策逻辑,不再成为中国调整油价的逻辑基础。而在此背景下出台的以调控为主,同时考虑原油进口成本的定价逻辑,下一步将主导中国成品油价格变动。这一方案所呈现出的基调与此前业内一直呼吁的放开价格不同,也与10年前确定的直接接轨的市场化目标,出现了明显的偏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吴钟瑚表示,很难说新方案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只能表明政府变得更加谨慎了。“至少,新方案在成品油价格改革方面,政府已经完全放弃了与国际直接接轨的思路。”

  诸多因素也让成品油价格改革变得更加复杂。以目前国内承受能力,一旦与国际完全接轨,油价波动带来的影响就会非常大,而如果完全不接轨,原油市场接轨带来的问题就无法理顺。截至2007年底,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