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集集团 资本杠杆撬动产业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 05:0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蒋家华 深圳报道

  1981年的蛇口,一个悠闲而又荒芜的渔港,在中集窄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的办公室里,Ken、年轻的麦伯良和翻译三人要共用一张桌子。27年后,Kenneth Reynard,前丹麦派驻深圳蛇口组建中集集团的sea containers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再次置身于当年他工作过两年的地方时,他惊讶于中集集团竟然成长为世界集装箱制造业的领导者。

  跳进全球市场“游泳”

  中集集团成立于1980年底,由中国招商局集团与丹麦宝隆洋行各出资150万美元合资兴建,是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1982年9月22日正式投产。

  “1979年到1985年期间,刚刚改革开放,当时的环境比现在差得太远,也很难适应外资企业,再加上丹麦人对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基本上做了一段时间后就失败了。”麦伯良介绍。中集公司自投产一直到1986年,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反而亏损了200多万美元。

  不过,庆幸的是,1987年,行业复苏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经历了市场风雨的中集公司早已注意到这种动向。他们果断恢复集装箱生产,东山再起。同时邀请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加盟。

  中远是世界十大航运公司之一,是集装箱行业的一个大买家,中远的加盟使中集在复产起步阶段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从1988年开始,中集开始走出去,当时任副总经理的麦伯良被派到了香港,负责市场开拓。最初的市场拓展是非常艰难的,一家经历过停产的企业很难赢得客户的信任。经过市场人员努力,终于英国GEM下了订单,第一批GEM集装箱做出来了,产品100%合格,中集有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美国的、香港的、日本的客户也都把订单下到了中集。麦伯良给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做事认真严格的日本客户为了检验中集的产品到底如何,先是下100个标准箱,在造箱界,这是最小批量,被称为试订单,做得好,还有的做,做不好,客户就一去不回头。结果,中集做出了让客户满意的产品,接下来200个、1000个、5000个,日本的三大航运公司都向中集下了订单。

  多年以后,中集总裁麦伯良感叹:“中集幸亏主动跳入全球市场的大海游泳才没被淹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