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价双轨制危机
煤炭压港与源头供应吃紧,港口价的回落与坑口价的坚挺,这看似矛盾的现实,折射出中国电煤市场合同煤与市场煤的双轨制畸变。
“港口存煤的变化与内地煤炭市场没有必然联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大同分公司经理办主任张慧说。
由于大型煤炭集团对运输环节的控制,作为市场主体的众多中小煤矿,被隔离在全国大市场之外,而大型煤炭集团则逐渐垄断国内电煤市场,并具备了定价权。
以大同为例,除了同煤集团掌握的铁路发煤计划以外,山西省煤运集团大同分公司垄断着当地所有的公路运输,其货源几乎全部来自当地中小煤矿。“我们出省量几乎没有,每月也就1万-2万吨。”经理办主任张慧说,公司业务仅限于大同市工业用煤、民用燃煤和电煤供应,对秦皇岛港口存煤和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而从煤炭产量来看,当地中小煤矿的全月产量加起来,还不及同煤三天的产量,同煤集团牢牢占据了市场供应的绝对主导地位。“市面上供应紧张,很多人找同煤批煤,但是同煤计划外煤炭基本上一吨都不批。”
市场人士对此作出的另一种解读是,煤炭市场的坑口价,是电煤订货时供需双方确定合同价的基准和重要参照。为了在谈判中取得有利地位,煤炭大集团势必加强对源头供应的控制,以维持较高的市场价。
由国家四部委发起的新一轮煤矿关闭整顿和兼并重组,在政府主导下推动煤炭资源继续向大型煤炭集团集中,并强化其市场主导地位。与此相对应,以中小煤矿为主体的地方煤炭市场则进一步萎缩。
市场人士担心,长此下去中国煤炭产业将重回计划时代。而与过去政府计划定价的区别是,未来市场将在国有大集团垄断下,以合同价形式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