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道瓶颈逼迫中国民企止步(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 17:00  《数字商业时代》

  政策风险暗藏 辉煌黯淡一夜之间

  企业增长方式,是企业内部战略层面的问题,企业尚有控制力,而政策风险则几乎是无法预计、不可估量的。政策风向突变,可能让一批公司从春风得意变成灰头土脸,从高歌猛进到销声匿迹。

  经济政策的变化往往让原本脆弱的民营企业首先受到伤害,而一旦遭遇困局,就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而在中国经济社会剧烈转型的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局势的调控又不可避免,时有发生,相对于来自市场层面的风险,这才是民营企业最大的不确定性。

  2004年,国家开始新一轮宏观调控,银根骤然紧缩。同时,国务院明确要求对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进行清理检查,在此之前忐忑不安地进入了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要么境遇不佳,要么一败涂地。震动全国的“铁本”案在此时发生,德隆的融资因政策而受阻,向资本市场伸出黑手,终致崩溃。

  2008年,紧缩政策让房地产企业成了过街老鼠,昔日的支柱产业在全国上下一片同仇敌忾的降价声浪中煎熬求生。

  一切市场机会都要被仔细推敲,因为这机会随时可能变成吞噬企业巨额投资的黑洞。2007年底至今,全国第一家以非粮作物制造燃料乙醇的滨州光华生物集团公司(光华生物)一直保持停产状态。

  2006年起,国家叫停了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光华生物制造生物乙醇不需要消耗粮食,原本面临绝佳的市场机会,但受困牌照问题:政府部门只有在非粮燃料乙醇项目先达到一定生产规模之后,才可能予以考虑发放牌照,而燃料乙醇一旦大规模生产,起点至少在万吨以上、需要数亿元的资金投入。

  放手一搏还是偃旗息鼓,对于国有企业是轻而易举决定,但对于拿全部身家做赌注的民营企业,则是性命攸关的选择。

  不如大隐于世 传统文化让老板知难而退

  鉴于此前所述的种种艰辛,企业家们往往在奋斗半生之后“幡然醒悟”,人生的价值也许并不在于经营一家公司,于是进行禅修、冥想,有的遁入空门,有的入世修行,有的隐居山林。

  最近全国似乎刮起了禅修的热潮,某培训网站也推出禅修课程,这项针对“行业精英”的课程在广告中提到:“特别适合身心憔悴,终日繁忙不得清闲之人;郁郁寡欢,不得生活方向,难觅生活快乐之人;生活失意,总觉万事难顺的疲累之人。”

  云南楚雄大姚德云寺、北京妙峰山,不少名山大川成了企业家修身的去处,其实企业家信佛本不新鲜,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就是一例,他在青岛总部的院子里树立起一尊佛像,并提出“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

  海航前董事长陈峰也喜欢阅读佛家经典,他办企业的宗旨“精进人生,造福众生”就是从佛典中演绎而来。陈峰自己说过,每到夜深人静,便参禅入定,遁入空灵。他说自己是“晚上出世、白天入世”。并以南怀瑾的关门弟子自居,还把南怀瑾请进企业做讲座。

  然而,更有甚者在遇到企业管理问题时不是把个人信仰带进企业,而是彻底放弃经营企业,把目光转向了信佛、隐居、参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