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宅急送总裁承认管理体制落后向员工致歉(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5日 08:06  每日经济新闻

  背景分析

  宅急送两次上市为何失败

  在宅急送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伴随着“缺钱”的尴尬。为此,陈平想通过上市,“一劳永逸”地解决资金难题。但两次努力,均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

  屡次遭遇资金瓶颈

  在2003年中国成长企业百强评选与第六届成长企业CEO峰会上,陈平曾公开表示,“我做了十年的宅急送,最深的体会是资金的缺乏。”

  陈平表示,当初从日本带回的30万元启动资金,在购买了3台车后,就基本上用尽了,“在公司经营不到一年的时候,企业就发生了资金危机。”此时,陈平找过银行,找过风险投资基金,动用了几乎所有的社会关系,最终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才过了这一关。“这一笔钱,基本上是陈平的哥哥陈东升借给他的。”宅急送一名内部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1995年,随着业务量的飞速增加,陈平再次遇到资金瓶颈。恰好,日本国内的新闻记者采访团来到北京,得悉陈平的困境后,通过在日本国内牵桥搭线,最终,日本长野县一城株式会社社长小林利夫雪中送炭般,拿出180万元入股,为陈平解了燃眉之急。

  2002年11月,面对数名骨干出走宅急送,陈平再次通过引资,成功化解“危局”。当年,物美出资4000万元入股宅急送,其中以2000万元收购10.3%的股权,其余2000万元则为贷款。

  两次上市均告失败

  数次“找钱”后,陈平想通过上市,“一劳永逸”地解决资金难题。2003年,上市日程被正式提上桌面。

  一名公司管理人员介绍,宅急送原计划在香港上市,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甚至专门从香港引入了一名财务总监。当时陈平表示,宅急送的资产规模、利润、营业收入都达到了在香港上市的规模,“后年我们可能就要在香港上市。”

  但天不遂人愿,陈平赴港上市的计划,因2004年中期突然出现亏损而搁浅。“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国家收紧了内地民营企业去香港上市的政策,让雄心勃勃的宅急送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该公司一名知晓内情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赴港上市不成,陈平并未放弃,转向内地A股市场,并于2006年1月成立了上市筹备小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2007年5月,宅急送成功拿到了证监会受理上市批文。就在宅急送正欲上会的关键时刻,却遭遇“熊猫案”当头一棒,之前所有的上市努力不得不放弃。

  此后,宅急送暂时放弃了上市计划,陈平有了改革的想法。“我应该感谢上市没有成功,让我明白只有背水一战,改革求生存,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拯救宅急送。”陈平斩钉截铁地表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