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国资主业攻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 14:33 上海国资

  《上海国资》记者 武孝武

  上海国资明确主业在总体上体现了上海“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和“两个优先”的发展要求

  筹划近2年的上海国资主业攻略终于渐趋明朗。

  上海市国资委网站的资料显示,自去年底以来,上海市国资委已经分2批公布了所属24家出资监管的国企集团的主业(表1、表2)。据《上海国资》了解,其余20多家企业的主业也将在2008年内确认并公布。

  自2004年12月公布第一批央企主业目录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先后公布了7批153家央企的主业。但企业主业明确后并非不可更改,而是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的。4月初,国务院国资委根据企业发展对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保利集团公司3家中央企业的主业调整进行了审核确认并予公布(表3)。

  在地方国资委层面,已有贵州等省市国资委从2005年起开始陆续公布了所属出资监管企业的主业目录,据《上海国资》了解,还有一些省市正在筹备中。而上海作为地方国资重镇,此举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明确主业正当其时

  在上海市国资委成立之初,由国资委出资监管的企业业务非常分散,当时有人曾经形容为“上到原子弹、下到茶叶蛋,都有上海国资”。上海市国资委成立后,促进上海国企的业务集中和主业发展一直是其着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比如,汇集国有商业类企业组建百联集团,汇集食品制造类企业组建光明食品集团,同时通过放小、转让等方式促使国企集团主辅分离。

  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改革,上海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已有不同程度的优化,绝大多数国企的发展方向已经比较明晰,业务重点也在逐步凝聚,竞争优势逐步形成。这为公布出资监管企业的主业目录提供了客观条件。

  上海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近年来取得不少成绩,但依然存在着国资布局过散、资产经营效率不高、企业主业不突出等问题。调查发现,截止2007年年底,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的46家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总量3980亿元,涉及行业达到79个,其中有近11%的资产散布在餐饮、造纸、木材加工、建筑装饰、塑料制品、纺织服装鞋帽等59个一般竞争性行业,有的集团经营业务涉及二三十个行业。这样的布局结构,使部分大型集团核心业务不突出,专业发展带动力不强。同时,企业经营跨度过宽、投资层次过多、“子子孙孙”公司不断成长,极易形成国有资产的“出血点”。因此,明确并公布企业主业,是上海市国资委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步。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上海国企明确并做大做强主业也有着外部压力。与其他省市的国资不同,上海国资国企以大企业为主,大多数以国际性的跨国公司为主要竞争对手,这就要求上海国企必须加强国际竞争力。尽管上海目前已经有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比如上汽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和锦江国际集团等,但很多企业的竞争力与他们的规模比起来,还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因此,上海市国资委希望通过制定主业目录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促进企业集中力量培育主业,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核心业务与培育业务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对企业主业的明确规定:“主业是指由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的并经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主要经营业务。”中央企业的主业名称原则上按《国民经济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02》的标准制定。

  上海市国资委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关规定,结合上海实际,将企业主业分为两部分,即“核心业务”与“培育业务”。

  核心业务反映了企业目前已经具有较大经营规模和竞争力的业务;培育业务是有增长潜力、也属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业务,未来将可能成为核心业务的业务。

  从目前上海市国资委已公布的企业主业目录来看,显得比较灵活,留给企业的回旋余地更大,更有利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如果一个企业的培育业务在这3年内有所成长,在下一次调整时就有可能变成核心业务;而现在的核心业务如果运营状况不佳,则有可能被调整出局。

  据了解,上海市国资委早在2006年初就开始筹备编制企业主业目录,并印发了《关于制定企业国资战略规划和编制企业核心业务目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编制企业主业目录的规范程序为:先由企业提出主业初步范围并上报上海市国资委;再由市国资委同市有关部门商研,提交市国资委规划投资委员会审议,并组织专家论证;企业董事会对论证后的主业进行审议,并向市国资委提交确认报告。最后,经市国资委审核通过并报经分管市领导审阅后对外公布。

  在编制企业主业目录过程中,上海市国资委十分注重与企业的沟通协商,坚持突出以企业为主的原则。在《通知》下发后的2年里,上海市国资委与企业进行了逐家逐户的沟通,指导企业根据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对主业目录进行反复修改。在此过程中,专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上海国资》了解,将企业主业分为核心业务与培育业务,就出自专家的意见。

  产业链延伸

  从已经公布的2批24家企业的主业目录看,上海国资大军各部的主攻方向均已明确。现在经拥有国内外行业优势的企业将继续保持,目前尚未取得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将会以赶超行业领先企业为目标。

  在已公布的24家企业的43项核心业务和31项培育业务中,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业务有40多项,占60%以上,主要是商贸流通、物流、房地产开发、酒店旅游、航空等;以先进制造业作为核心业务的有8家企业,共13项核心业务和6项培育业务,占总数的30%和20%,主要集中在汽车、装备制造、平板显示器、清洁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而第一产业仅有光明集团的“都市农业”。这在总体上体现了上海“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和“两个优先”的发展要求。

  在24家企业主业目录中,只有1项核心业务的有10家,2项核心业务的有9家,3项核心业务的企业仅有5家。这样,企业的核心业务在范围上就更为集中,发展方向也更为明确。

  从主业占营收比重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的资产、收入和利润在主业上的集中度都比较高。24家企业中,核心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80%以上的有21家,主业利润贡献度超过80%的企业占到半数以上。

  这些企业中,有不少企业在国内外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上海港务集团目前世界排名第三,锦江国际亚洲排名第一,百联集团国内排名第一,上海电气排名在国内前三,上汽集团整体排名国内前三并进入世界500强。

  由于种种原因,上海国企中有不少企业都涉足房地产业务,而且对企业的利润贡献颇高,因此,不少企业有浓厚的房地产情结,希望仍能将房地产业务列为主业。但经过上海市国资委与企业的协商,目前已经公布主业的24家企业中,只有上海城建、上海建工和上海地产3家企业保留“房地产开发经营”为核心业务。

  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为企业看好,共有7家企业的核心业务包括了物流业,有8家企业将物流业列为培育业务。

  在此次公布的24家主业目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上海国资对打造完整产业链的高度重视。这从培育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关系上就能看出。24家企业的31项培育业务中,大多数都与自己的核心业务关系密切,多属于同一产业链条上的环节延伸甚至升级。比如港务集团的核心业务是集装箱装卸、散杂货装卸和港口服务,培育业务是港口物流,而港口物流正是现有核心业务的延伸。另2007年9月上柴股份的控股权由上海电气集团转入上汽集团,即为这种产业链梳理之一例。

  调整非主业资产

  当然,公布企业主业目录,仅是推动上海国资企业做大做强的第一步。

  在主业明确以后,主业发展状况将会成为下一步上海市国资委评价产权代表和企业领导人的重要依据,加大主业指标在企业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降低非主业指标的比重。主业目录也将成为上海市国资委预算、统计评价、投资监管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对非主业将进行特别预算。

  为此,上海市国资委要求企业逐步退出非主业,加快内部纵向收缩投资级次、横向收缩行业跨度、点上收缩股权比重的步伐,打造优势产业链,推进国有资本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价值链的高端集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上海国资》了解,企业对此十分积极。不少企业围绕做强做大主业,制定了2008—2010年3年间的战略发展规划,明确主业发展目标、非主业调整目标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并采取措施确保有关目标和责任得到分解落实。

  对非主业资产和业务,企业将通过改制、放小、集中处置和向其他以其为主业的国有企业转让集中等方式逐步剥离。同时,对于非主业投资项目的审核也会加强,进行限制,以使企业把主要精力和资源向主业集中。

  但也应该看到,非主业调整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包括人员、债务、亏损等各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解决。

  核心业务

  核心业务是指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或营业利润较大部分、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映企业行业地位的业务。

  培育业务则指目前对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利润贡献较小,或暂不构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但符合上海发展目标“四个中心”定位,反映上海的产业发展方向,发展前景良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公司业务的重要增长点,并可望在发展成为公司未来核心业务的业务部分。

  5项原则和3项标准

  上海市国资委在确认企业主业时有5项原则和3项标准。

  5项原则:企业主业必须符合上海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必须符合上海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必须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水平;企业核心业务必须在国内外行业内有较强的竞争力;必须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支撑企业发展。

  按照上海的城市发展定位,上海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上海市国资委在确认企业主业时也遵循这一主导原则。对技术优势和竞争力的强调,实际上等于是对这一原则的强化,既要体现出上海企业与内地企业的差异,同时又能使上海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化。

  比如,按照已经公布的上海国企主业目录,上海纺织控股集团的核心业务为品牌纺织品生产及贸易、新型功能性化纤及材料制品,而培育业务是时尚产业。时尚产业目前在国内尚不发达,但对正处于消费升级过程中的中国而言,这一产业无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上海发展时尚产业的条件显然优于国内其它地方。

  3项标准:主业名称分类一般应符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02》、核心业务不超过3个、单项核心业务收入或利润一般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或营业利润的20%。

  央企经验

  2002年时,近200家央企资产规模为8万亿元, 3级以上子企业分布在国民经济20个门类中,并在国民经济95个大类行业中涉足86个行业。

  面对这样一个不尽合理的资产状况,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即着手对央企进行结构调整,同时明确央企主业原则上不超过5个。自2004年底到2007年6月,央企共公布了7批153家企业的主页目录。

  为了做强做大主业,央企采用的办法主要有以下4种: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辅业改制所采取的办法主要是“关停并转破卖”,第一阶段由于涉及的资产多为盈利能力较低、资产规模较小的资产,因此推进得比较顺利,而当进入到对房产、金融等非主业资产进行分离改制时则遇到了较大阻力。

  ——严控非主业投资。在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同时,国资委对央企的非主业投资加强了控制。此举效果较为明显,2004年央企的非主业投资在对外投资总量中占5%,而到2006年已经下降到了2.6%。

  ——整体上市。借力资本市场,通过整体上市将企业的核心优质资产向企业的主业集中是央企做强做大主业的一个重要措施。截至2007年10月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总数共达279家,总资产、净资产和净利润分别为4.01万亿元、2.14万亿元和2730亿元,历史累计融资5700亿元,为央企主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已经实现整体上市的央企资产占总资产额的50%左右,而利润贡献则占到9成以上。

  ——兼并重组。经过兼并重组,央企数量已由近200家降至50家。而且,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还曾不止一次地强调,央企的数量要在2010年调整到80—100家,而最终目标是形成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