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ITAT怎样成为全球扩张最快的连锁零售企业(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 14:09 《IT经理世界》

  “俗家弟子”欧通国

  笃信佛教的欧通国商海沉浮近30年,第三次创业,ITAT是他积攒毕生功力的狠狠一击。

  李黎 杜晨/文

  香港的紫荆花广场旁,11米高的ITAT广告牌在夜色中发出耀眼光芒,吸引着路人的目光。为了将这块牌子立在香港,欧通国豪掷了2000万元人民币。而为了重新杀回香港,他蛰伏了10年。

  欧通国现在的身份是ITAT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在2007年的胡润零售富豪榜上名列第三,仅次于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和国美创始人黄光裕。10年前他的身份是金盾西服创始人兼董事长。当年他携金盾西服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却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被恶意收购。昂贵的学费令欧通国一下子明白了资本市场残酷的游戏规则,他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和打动投资人。

  在资本市场上重新亮相,欧通国变得很精明,懂得造势也懂得如何获取投资人欢心。“零库存,零场租”最大限度地规避了ITAT自身的风险,其独特的模式和疯狂扩张的渠道网络也打动了蓝山基金、摩根士丹利、高盛等知名投资机构。尽管ITAT在香港联交所第一次聆讯时被否,令其今年二季度赴港上市的计划受阻,但欧通国坚信ITAT上市是“迟早的事情”。

  2006年ITAT遭遇发展瓶颈,欧通国已经历过一次心理考验。那时ITAT从2005年的60家店急速扩展到400家,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欧通国已经投进去4000多万元,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为此欧通国曾在ITAT内部和供应商中发行了2亿股股票集资,每股作价0.16~0.35元不等,内部融资助ITAT挺过了难关,其后才吸引了蓝山基金的第一笔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ITAT已经是欧通国第三次创业了,前两次都铩羽而归,这一次,他要做到万无一失。

  上世纪70年代末,家境贫寒的欧通国卖掉了家里一头猪作为本钱,从惠州只身来到深圳做服装生意。由于头脑灵活,欧通国生意越做越大。经过近10年的积累,欧通国在国内开创了代理国际品牌的先河,先后成为全国第一家“老人头皮鞋”、“宾度皮鞋”、“猛龙牌服装”和“苹果牌服装”的代理商。

  那时候,境外的服装品牌畅销国内市场,却鲜有国产品牌。对品牌很敏感的欧通国看准了这一市场空白,于1990年推出了他亲自设计商标的“金盾”品牌。通过成立专卖店、吸引加盟商、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等方式,“金盾”得以飞速发展,1998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但不幸不久便折戟沉沙。

  欧通国不甘心。2000年,他代理了法国的“幸运”品牌服饰,沿袭了金盾的路线,他将“幸运”定位于高端,可是时过境迁,国内消费者已经对第一批进入中国的“梦特娇”、“鳄鱼”等国外高端品牌有了认同感,售价昂贵的“幸运”很难找到市场空间。

  前两次累积的教训,令欧通国在创建ITAT时变得小心翼翼,同时也“积攒着一股子狠劲”。这是他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

  欧通国很有独创精神,却也信奉“拿来主义”。ITAT向供应商开放IT系统的灵感就来自于他对沃尔玛的思考,却又做了变通——沃尔玛对供应商近乎苛刻,他却对所有供应商不设门槛,令其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环境里竞争。2007年他第一次去美国参观,纽约的GAP旗舰店的氛围一下子打动了他,回国后不久ITAT便开了Fashion ITAT,走的便是GAP的年轻时尚路数。今年北京即将召开奥运会,欧通国筹备的ITAT运动世界也即将开业。

  ITAT“铁三角”的根基在于透明平台上的利益共享。能将中国大量外贸转内销的服装中小企业以及无人问津的次商圈地产物业联结成利益共同体,为他们寻找出路,欧通国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自豪感。在朋友圈子里,他出了名的讲义气。那些在ITAT扩张困难时出手相助过的供应商和内部员工,现在全都获得了近百倍的回报——ITAT在上市前以每股10元人民币的价格,全部回购了内部员工股。一个广为流传的桥段是,当年一位女性中层管理人员斥资50万元,以每股0.16元的价格买进300多万股员工股,2007年初由于对ITAT失去信心,在内部股炒到每股2元时执意兑现,拿着一张600多万元的支票离开,当ITAT以每股10元的价格回购时,她追悔莫及。

  在商海沉浮20多年,带着一股狠劲经历了无数险恶的厮杀后,现在的欧通国笃信佛教,是深圳弘法寺住持本焕法师的俗家弟子。平时他全身上下都穿着ITAT的衣服,对那些国际名牌不屑一顾。见到记者时,他用手捻起衬衫的领口,笑笑,很坦然地说:“不到100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