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双星内讧收场背后:改革合法性仍存五大疑团(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7日 16:53 法制日报

  

双星内讧收场背后:改革合法性仍存五大疑团(3)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购买双星产品的消费者大都发现,两个星星的双星商标在双星产品上已经很不起眼,倒是一个像大鸟一样大写的“W”标志在双星产品上很醒目,双星换标的内幕是什么?

  事实上,该“W”商标已在去年3月26日从双星集团转给名人实业。汪海4月11日也曾承认,名人实业是以230万元的价格从双星集团手中购得的。而“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给‘汪海总裁为代表的30多年来为双星品牌做出贡献的广大骨干’的特殊政策。”双星集团给出这样的解释。同时,名人实业还获准了使用双星商标的权利,国资委批准千分之九的使用费率。在双星集团3月17日下发的文件中称:某些人所说的“你能用‘双星’,我也能用;你拿千分之九的费用,我可以拿千分之十五”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双星改革五大疑团

  质疑一:汪海凭借什么以小博大

  汪海高调收购一家与自己无资产关联的公司51%的绝对控股股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韩俊芝曾经提出疑问,“名人实业资产只有3000万,仅西南双星的资产就超过3亿,全国还有很多公司,51%(控股)可行吗?”

  消息人士称,2004年西南双星(当时的成都双星)在改制时,该公司所有的股东曾经有一个书面承诺,将给汪海个人大约26%的“干股”。“股东们是签了字的”。

  4月11日,汪海在其“双星改革说明会”上曾被记者问及这一问题,他承认有这一事宜,但他表示,他这些股份不接受分红。。

  至于名人实业控股渠道网络的钱从何而来,双星集团方面没有给出明确回答。

  质疑二:汪海为何如此厚待刘树利

  西南双星的前身为“双星成都经营部”,创立初期,它同许多双星分公司一样,因体制之限,举步维艰。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其年销售额仍然不足300万元。

  1998年,在汪海的主导下,一场以“私人买断、国有资本退出”为特征的双星各地方分公司的改制拉开大幕,双星西南各公司也改制成刘树利等个人股东共同拥有的私营企业———成都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此后,西南双星超常崛起,到2007年底,其总资产接近3亿元,净资产1.5亿元,年销售额达到7.5亿元,在整个西南地区拥有双星专卖店近2000家(包括直营店和加盟店),而双星在全国的专卖店总计也才4000家左右。

  西南双星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代理商身份,其鞋类和服装的产能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甚至远超双星集团本部,且控制了“双星”品牌的大部分渠道。西南双星在客观上与双星集团形成“双星”品牌共享。“西南双星现控制双星集团70%的鞋类、服装销售渠道。”准确的说法是,西南双星目前的销售量相当于双星品牌总销售量的50%至70%。

  西南双星在改制后之所以发展迅猛,其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不要资金的发展”,一是以极低成本获得了多年的“双星”品牌使用权。这在客观上构成了利益输送。

  “不要资金的发展”的意思是,双星集团在西南双星改制时,对其存货一律打折计价,客观上为西南双星提供了一笔不菲的资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